1938年王稼祥的爱情故事:毛主席如何巧妙地为他牵线搭桥?

历史尘埃录 2024-01-05 19:13:13

引言

1932年10月,在宁都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毛泽东曾被提议从前线调往当地政府任职。

王稼祥毫不客气地驳斥道:

“从这些战的胜利,使我逐渐感到,毛泽东同志所提出的这些理论,既符合红军的国情,又符合苏区的实际,而且经过一次又一次地证实了它的正确性……总而言之,我的意见是:大敌当前,不能更换将领,而应由毛泽东担任统帅。

正文

王稼祥说到这里,看到现场的气氛有点不对,就微笑着说:

“大家都知道,我跟毛泽东同志并不是很熟,而且我们认识的时间也不长,所以,我很赞同他的观点,而不是一个小圈子,所以,我的看法,还请诸位认真考虑。”

王稼祥

遗憾的是,当王稼祥没能扭转局面,毛泽东向他苦笑道:“我们两个人在一起,不听也得听,只好去后面工作。还好,革命没有前后之别,在什么地方工作都是一样的!”

于是,两个一见如故的好朋友,暂时分道扬镳。可是,谁也没有料到,王稼祥却出了这样的事。

当时王稼祥在谷岗村一个破旧的小庙里主持工作。在开会的时候,有两个敌人的飞机突然俯冲下来,投下了一堆炸弹。

王稼祥急忙收拾了一下桌子上的文件,大声喊道:“所有人都跟着我出去躲一躲。”

王稼祥正带着大家往外走,周恩来一看形势不对,就叫道:“稼祥,趴下!”

但是太迟了,“轰”地一声响,王稼祥倒在地上。

后来,由于伤势太重,他被送往瑞金红军医院进行救治。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都在外面等候,但由于当时条件有限,又不能打麻药,所以做了八个多小时,也没能把里面的弹片找出来。

就在大家都认为王稼祥再也不会醒来的时候,王稼祥却在三天以后又恢复了知觉,并且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王稼祥这次还是坚定地支持毛泽东的。他说道: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中国的红军,中国的革命战争,应当并且一定要靠毛泽东那样的具有实践经验的中国革命家去领导,才能赢得胜利。”

会后,毛泽东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成员。最后,中国革命派在最为关键的时刻作出了最恰当的决定。

毛泽东事后还对大家讲,王稼祥是第一个拥护我的人,遵义会议离不开他,他是决定性的一票。

王稼祥和毛泽东更像是朋友,毛主席还开玩笑地说:“你都三十多岁了,还没有结婚,你是不是想出家啊?我们又不是苦行僧,那么多姑娘我都看不上。”

王稼祥一生曾结了两次婚:

第一次、是包办回应,妻子因为难产而死

第二次、娶了一位乌克兰女孩。

在中共六中全会上,朱仲丽以医生的身份和毛泽东的健康顾问的身份参加会议,为了避开食堂里的喧闹,她偷偷地跑了出去,在路上碰到了毛泽东和王稼祥,毛泽东见到朱仲丽,连忙自我介绍道:“这位是我的同乡,她是一名外科医生,同时也是一名护士长,你可以和她见一面,希望你们能多多交流。”

朱仲丽和毛主席关系匪浅,朱仲丽是五岁那年和毛泽东相识的,朱仲丽的父亲是南周女校的校长,朱剑凡。杨开慧和蔡畅,都是从这所学校毕业的,他们参与了张敬尧的活动,还赞助毛泽东成立了文学出版社,在四一二蒋介石的反革命政变中站出来,与鲁迅、宋庆龄等人一起创立了“自由大同盟”。

正是因为如此,朱仲丽从小就和毛泽东在一起,耳濡目染之下,她的心中已经埋下了一颗红色的种子,这也是她来到延安的原因。

朱仲丽与姐夫萧劲光、姐姐朱仲芷之子,在1938年早春,历尽千辛万苦到达延安。

朱仲丽一到延安,就被毛主席亲自接待,一进那个简朴的窑洞,毛主席就对她说:“小慧妹妹,我们又见到你了,欢迎来到延安!”

朱仲丽立即说道:“毛伯伯,诶呀,应该是毛主席您好,您好。”

“哎呀,小慧妹妹怎么突然就变得那么矜持了?毛主席笑呵呵的说道,毛主席这才问道:“仲丽,你上了多少年的医学课?”

朱仲丽答道:「毛伯伯,我上过五年课,又到南京实习两年,总共七年。」

毛主席大喜:“厉害,七年不见,你就成了一名教授!咱们延安,也就那么几个医生而已!”

朱仲丽忙说:“毛伯伯,我可不敢当,我到延安来,还是个学生呢。”

毛主席哈哈一笑:“小慧妹妹,你真是太谦虚了,这种心态,这种想法,我都喜欢!”

后来,朱仲丽被派往延安边区医院工作,这是延安最大、医疗资源最雄厚的地方,但同样的,他们的医疗条件也十分艰苦,他们没有一流的医疗设施,病人和病人都是用土坑、木板铺成的,大夫们也不分一般的大夫,甚至护士都不是正式的大学毕业生,但边区的医疗效率和快速的治疗方法,还是赢得了许多人的认同。

所以朱仲丽尽管整天忙忙碌碌,疲惫不堪,但内心依然充满欢乐。她曾说:“这是我自己的家。”在边区医院时,她是白求恩医生的得力助手,曾为程子华拔牙,并为军中名医傅连暲主刀手术,其医术精湛,备受赞誉。

六届六中全会召开后,朱仲丽被调离边区医院,担任中央各级领导的保健工作,这时,她认识了王稼祥。

一日,毛主席同王稼祥走着走着,忽然碰见朱仲丽,毛主席同她打了个招呼,又对旁边的王稼祥说道:“稼祥,这位是朱仲丽大夫,我的一个老乡。”

王稼祥向前问候:“您好,朱大夫,我叫王稼祥。”朱仲丽回应:“您好,王主任。”随后,朱仲丽离去,返回自己的房间。

王稼祥和朱仲丽的见面,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再加上朱仲丽一直在给他做保健,王稼祥和王稼祥的关系也就越来越好,当他知道朱仲丽的家庭背景、学识和品行后,他对她的印象就越来越好。

“红娘”毛泽东注意到王稼祥的情绪变化,开玩笑地问:“你是不是很喜欢我这个老乡?”

“是的,是的。”王稼祥诚恳地回答。

“下次要和她见面,你可以去萧劲光那里,萧劲光是他的姐夫。”

说来也巧,曾经救过萧劲光一命的王稼祥,性格比较内向的他,决定“曲线救国”,他给萧劲光写了一封信,内容如下:萧劲光同志:“劳驾,借我两头蒙古马。”另外,有机会的话,把你的小妹妹也带来吧。

萧劲光立即领会到王稼祥的用意,同他夫人朱仲芷一谈,认为这是一件大喜事,愿意尽力促成此事,于是就同意妹妹把朱仲丽送到王稼祥那里去。

朱仲丽以为是来找自己治病的,所以习惯性地把听诊器和血压计都带来了,可是王稼祥还没有来,姐姐和姐夫就来了,一个劲地跟她说王稼祥的种种长处,劝朱仲丽多跟王稼祥学学,那样自己就能提高得更快。

朱仲丽虽然只有23岁,但她还是明白了姐姐的意思,她和王稼祥相处得很好,对他的才华很有好感,所以她也就欣然接受了姐姐和姐夫的美意,和王稼祥成了好朋友,开始交往起来。

之后,他们又聊了很多次,关系越来越好。

王稼祥利用一天假,派人捎来一封便条,交给朱仲丽:“小朱,有时间来我家一趟,稼祥。”

朱仲丽走得很快,他们又说了几句话,可是王稼祥忽然沉默下来,半晌,他低声问:“仲丽,你看咱们啥时候成亲?”

朱仲丽听到这句话,几乎要说“随您的便”,但随即胆怯地改了口,问:“干嘛这么急?”

王稼祥立即说道:“我随时都可以,如果您愿意的话。”

王稼祥虽然在感情上有些迟钝,但动作还是很快的,他把这件事交给了组织部,负责这件事的是李富春、蔡畅、朱仲丽的同乡、王稼祥的老朋友,两人都表示支持,这件事很快就通过了。

但是朱仲丽却对王稼祥提出了一项条件,只要达到这个条件,她就可以和他结婚,即把烟戒掉。

那一年的元宵节,王稼祥与朱仲丽在窑洞里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婚礼。

重庆谈判期间,朱仲丽十分担忧,于是特地向毛主席建议,不能到那虎狼之地,但毛主席却以国家利益为由,谢绝了

因为王稼祥的病,两个人去了苏联,得知贺子珍和李敏在苏联过得并不好,便将她们带到了中国。

从1939年3月起,他们相互扶持了三十五年,一起走过了残酷的抗日战争,走过了艰苦的解放战争,走过了和平建设,走过了动荡年代的摧残,直到王稼祥在1974年逝世。

只可惜,朱仲丽的身体不好,一直没有孩子。不过,他们并不后悔自己的婚姻。

朱仲丽在退休后写了很多书,写了很多关于他的故事,也写了许多与他同生共死的同志,写下了他们的光荣历史。

她的晚年过得很平静。

她在2014年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跟随着她的丈夫离开了人世。

2 阅读:35

历史尘埃录

简介:探寻古今之谜! 见证古今变迁!解锁尘封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