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光楷上将讲了一个故事,陈毅的儿子陈昊苏说,那不是真的

冰点历史 2024-05-20 08:53:41
前言

1996年7月,在一次会议上,熊光楷遇到了时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昊苏。

他俩都是从事外交工作,彼此很熟悉。

两人聊天中,主要围绕陈毅元帅展开。熊光楷在讲述关于陈毅的一个故事时,陈昊苏指出,那不是真的。

熊光楷:我还是你父亲的市民呢

熊光楷于1939年3月出生在上海,祖籍江西南昌。

1949年5月,熊光楷已经连续几个月看到上海市的国民党士兵到处在修碉堡。只有10岁的他,听大人们说,一场大战不可避免了。

那时候,熊光楷感到很害怕。

不过,有一天早晨,熊光楷醒来后,却惊喜地发现外面的枪声消失了。

他赶紧跑到街上,只见湿漉漉的街道两边,睡满了身着黄布军装的解放军战士。

他被这一场景所震撼。

陈毅是上海市的第一任市长,难怪熊光楷对陈昊苏说:“我还是你父亲的市民呢!”

1956年,熊光楷从上海延安中学毕业了。当时,他响应“向科学进军”的口号,给自己定下奋斗的目标——“北大”或“清华”。

因哥哥熊光楞上了清华,熊光楷就只考虑北大了。那时,他向往北大数学力学系,因为无论是天文地理,都和这个学科有关。

简单的来说,这是迈进尖端领域的第一步。

说起来,高中三年,熊光楷的成绩几乎年年在学校排第一,还当过学生会主席。不出意外,上北大是意料之中的事。

然而,命运给熊光楷做好另一番安排。由于当时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高层安排在北京组建了解放军外语专科学校。

该校直接在应届高考生中,选拔大学本科学生。

熊光楷也有“投笔从戎”的志向,于是,他未来得及高考,就直接被选入了这所学校。

为了尽早培养出人才,学校专门成立了一个强化班。由于熊光楷的成绩优秀,直接被选进了这个快班。

值得一提的是,教熊光楷的一位名叫赵织雯的老师,1990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三年后,熊光楷拿到了毕业证书。之后,熊光楷干过很多翻译工作。其中,令他最为难忘的是给叶帅做同声翻译。

1971年,熊光楷接到了上级指派的任务,让他到叶帅家里,为这里放映的外国电影做同声翻译。

由于在特殊年代,熊光楷有很长时间不接触英语了。但这次临时的指派,熊光楷并没有被难倒。

那天,播放的影片是《丘吉尔》。起初熊光楷翻译得有些紧张,会卡壳,随着后续渐入佳境,他找到了那种感觉,最终顺利地完成了为该影片的同声翻译。

这时,叶帅问起了熊光楷的名字。熊光楷回答:

“熊是能字下四个点,光明的光,楷书的楷。”

叶帅向他道谢后,就请他去吃夜宵去了。后来,熊光楷回想起那段往事时,心情还是那么地激动。

此后三年,熊光楷经常到叶帅家里去,为电影做同声翻译,有英语片,德语片。

说到德语,熊光楷20岁出头时,曾被派往柏林,在中国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大使馆武官处任英语翻译。

这一干就是7年。从1960年9月出去,直到1967年才回国。这么多年在德国生活,他早就学会了德语。

20世纪70年代的一天,时任副总参谋长的伍修权到了联邦德国,他是分管武官工作的总参领导。

就在这次,伍修权带着熊光楷会见了联邦德国的贵宾。

那天他和德国客人谈兴正浓,随后说出一句古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很多人知道,翻译最怕的就是碰到成语、古典诗词。

不过,这可难不倒熊光楷。伍修权的话音刚落,熊光楷就把这句古诗完美地口译出来,还解释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客人们听后,全部鼓起了掌!

熊光楷长期从事外交工作,对陈毅元帅这位老外交前辈,十分敬佩。同时,他和陈毅的儿子陈昊苏的关系也很不错,两人见面总有聊不完的话题。

熊光楷和陈昊苏

1996年,熊光楷和陈昊苏见面后,就大夸起了陈毅元帅:

“我对你父亲印象最深的,还是在外交战线,他是元帅,又是诗人。所以,在他外交中,既有元帅直爽豪迈,横扫千军的一面,也有诗人激情澎湃,机智幽默的一面。”

对此,陈昊苏说:“确实,我父亲恐怕是世上唯一的既是元帅又是诗人的外交部长了。”

熊光楷谈起了陈毅在1965年9月外交部召开的一次记者会上,霸气,诙谐的应对令人佩服。

那天,陈毅的开场白:“各位记者阁下,你们可要警惕。你们到中国来,要当心被‘洗脑筋’啊!”

当时,西方国家经常用“洗脑”一词来歪曲丑化中国。陈毅的话,诙谐地予以回敬,并不失幽默。

面对日本记者询问我国发展核武器的情况时,陈毅继续幽默地说,中国已经爆炸了两颗原子弹,你我都知道,第三颗原子弹可能也要爆炸,何时爆炸,你们等着看公报就好了。

对于美国记者,陈毅霸气说:“我们等候美国人打进来,已经等了16年,我的头发都等白了。”

不得不说,那种气概,震古烁今。

当时,熊光楷正在我国驻民主德国使馆工作。当他看到陈毅在记者招待会上的发言文件后,倍感振奋。

在他的印象里,外交场合上,能够如此透明坦率的讲话,在国际上是独一份的。

记者招待会的事聊完后,熊光楷讲述了一个关于陈毅在特殊年代的故事。

他说,在一次“批陈”会上,陈毅按照当时的惯例,举起小红书,说:“请大家打开毛主席语录,翻到第271页。”

台下的人一阵忙碌后,觉得被戏耍了。原来,那本书只有270页。

这时候,陈毅用浓重的四川口音朗声诵读:“毛主席说,陈毅是个好同志!”

虽然这个故事流传很广,但陈昊苏说:“那不是真的!”

1972年1月,陈毅因病去世。1月10日,毛主席出人意料地出息了陈毅的追悼会,他对陈毅的夫人张茜说:“陈毅同志是一个好人,是一个好同志。”

故事传说中毛主席对陈毅的评价,终于在陈毅去世后,得到了确认。

两人谈话的末尾话题,熊光楷说想和陈昊苏搞个秘密协定。

陈昊苏不解地问:“什么秘密协定?”

熊光楷说,他想让陈昊苏送一本陈老总的著作,并盖上陈老总的印章。

陈昊苏很爽快地答应了。

不久之后,熊光楷就收到了印着两枚陈毅印章的《陈毅诗词全集》。其中一枚刻的是陈毅的字“仲弘。”

在书中,陈昊苏还夹了一封信,信上说:“秘密协定已经履行,敬祝建军节快乐!1996年8月1日”。

熊光楷后来才知道,这本书不但汇集了陈毅元帅的华彩篇章,而且凝聚了他夫人张茜的全部心血。

陈毅去世后,张茜不顾病体,一直在忙着这本书的编写工作。已被确诊为癌症的张茜,并没有躺下休息,而是更加争分夺秒地编辑整理丈夫的诗词。

遗憾地是,没能等到书籍出版,张茜就于1974年3月20日离开了人世。

1993年2月,陈昊苏对该书的编排结构进行了一些调整,增加了陈毅早期的一些著作,最终成品诞生!

熊光楷感慨,那一年他收到最好的礼物,就是《陈毅诗词全集》。

1 阅读:107

冰点历史

简介:这里有最精彩的历史故事,欢迎大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