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天地·主题书单|由史及今,讲好中国发展的故事

深圳特区报 2023-12-16 10:56:39

《黄河边的中国(全新修订版)》

曹锦清 著

东方出版社

2023年10月版

本书是作者在1996年5月至11月期间深入黄河流域的河南地区所做的田野调查实录,是一部当代中国少见的实证考察之作。本书曾被英国《卫报》列入人类有史以来100种“最伟大的非虚构图书”。本次全新修订版增加了作者近20年来对于中国“三农”的新观察和新思考,与原版本中20世纪90年代的情况形成对比,体现了“三农”领域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展现了国家多年来对“三农”问题的持续关注以及为更好解决“三农”问题进行的不懈努力。

《市场中国两千年》

龙登高 著

东方出版社

2023年8月版

人类认识市场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人类在与市场的博弈中不断进步。如何深入地认识和把握市场,从源头上,从其历史演进过程中,从其变化发展和不同时代的阶段性特征中,本书希望提供一个视角。在本书中,无论是商品市场,还是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在传统中国都有独特的发展,且与同时期的西欧相比具有明显的特点。我们发现,历史上,中国传统商业与市场都极具活力,民间经济时有创新,晋商、徽商的经营创新都呈现了现代性。

《本行内外:李伯重学术随笔》

李伯重 著

商务印书馆

2023年7月版

本书为著名经济史学家李伯重的学术随笔集,收录了作者近年的学术论文及报刊文章,既讨论学术,也探究如何做学术。全书共分六辑,内容包括中国古代经济史、经济史之外的历史、古中国对外文明交流与融合、学术生活中的为人与为学、作者在美国学界的见闻,以及中文史地杂谭等。自田舍犁搭到江南奇迹,从壶里乾坤到宏观经济,本行内外,中西之间,一一道来。

《“美丽经济”:近代上海化妆品业研究》

张鑫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3年7月版

本书作者为青年学者张鑫,全书角度新颖,以近代上海化妆品业作为研究对象,引入新文化史的研究视角,以时间与专题、经济史与文化史相结合的方式,对1903年至1949年上海化妆品工业的发展历程进行考察,尝试揭示近代化妆品业与近代上海社会的互动关系以及近代化妆品业的发展轨迹。全书探析美丽经济,不仅有助读者了解我国近代经济发展,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社会的更替、风尚之变迁。

《大国经济学:面向长期、全局、多维的中国发展》

陆铭 杨汝岱 等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

2023年5月版

本书从“长期、全局、多维”这一世界各国共同的发展目标,以及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出发,构建了一套解释中国社会发展与转型的政治经济学认识框架,并通过这样一部“大国经济学”,讲好中国发展的故事,阐明当前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挑战与改革任务。全书共10个章节,分别从对外开放与全球化、产业政策、经济结构与转型等方面展开,具体介绍中国社会经济运作的特点与现状,并结合现代经济学的理念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新城市:迈向现代化的创新转型和突破》

澎湃新闻 编

学林出版社

2023年5月版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过去的十年,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尤其是大城市的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快速增长,大城崛起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澎湃新闻历时两年持续关注,用崭新的评论员视角,从圈群城市进行时、锚定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探新路、大交通推动大发展、人才是资源、打造特色城市名片六个维度,分析解读城市发展和区域经济,通过近百个代表性城市案例,全面记录中国城市狂飙突进新发展,深度解读城市转型升级新突破。

《人口战略:人口如何影响经济与创新》

梁建章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23年4月版

中国的发展取决于未来中国的创新力,而创新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口因素。本书通过人口创新力模型分析了影响人口创新力的四个效应,即规模效应、聚集效应、流动效应和老龄化效应,并且利用最新的经济学理论和各个国家的数据,解析了低生育率对经济的各个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人口战略和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其中包括减轻生育成本和教育负担等建设性意见。通过本书,读者将明白人口对于创新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性。

《大国产业链》

中金公司研究部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23年3月版

4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高速增长,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上一直扮演着关键角色。本书围绕效率与安全两个维度,从宏观与产业、科技与政策、国内与国际多个层面分析产业链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新形势下中国发挥好规模经济优势对促进产业链效率与安全的重要性。全书兼具学术专业性和大众可读性,对于公共政策部门、实体企业、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等认识和把握新格局下中国产业链宏观与行业趋势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信心的博弈:现代中央银行与宏观经济》

缪延亮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23年3月版

本书从宏观调控思潮和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演变两条主线出发,比较分析全球主要央行的理论与政策实践,并同中国国情和中国央行实践相结合,提出现代中央银行本质上是要与市场、公众进行信心的博弈。经济危机后,美国、欧洲的央行纷纷推出量化宽松、结构性货币政策等非常规工具,然而书中概括的定量和定性分析表明,这类政策工具“易进难退”,且边际效果递减,容易损害央行的独立性和声誉,也不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

(作者:深圳特区报)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