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真无线降噪耳机,为什么价格相差十倍以上?

科技好兄得儿 2024-05-17 18:51:06

| hello~我是你们的der(得儿)一个爱好数码、喜欢谈论时事热点,挖掘性价比东西的宅,der友们点个关注叭!

最近有小伙伴私信 der,问为什么同样是真无线降噪耳机,价格从百元到上千都有,差别到底在哪?

有人说,大厂在音质与降噪算法的投入时间长,沉淀比较深,价格自然就贵;有人照搬老罗的话,都是供应商提供的技术,装什么O子,不过想赚多几个钱瞎吹什么黑科技罢了;也有人说,降噪技术的成熟,国产新晋厂商内卷,价格这不就打下来了吗......

所以今天 der 就和大家聊聊,同样是真无线降噪耳机,为什么价格相差十倍以上?

降噪深度

通常来说,价格越贵的耳机,其最大降噪深度越大,也就是降噪能力越强,这也是明显辨别一个耳机降噪效果是否好的一个参数。

以价格为例,绝大多数 200 元以下的降噪耳机,其最大降噪深度一般为 25~30dB 左右,随着价格越到位,降噪深度也就越高。

像售价百元出头的绿联 T3 降噪耳机,其最大降噪深度为 -30dB,可以说这是绝大多数降噪耳机的“门槛”;而上千块钱的 Apple AirPods Pro,其最大降噪则可以做到 -35.6dB。

然而近几年手机取消了耳机孔,使得 TWS 耳机的高速,真无线降噪耳机的技术也逐渐成熟,以前那套降噪深度“法则”也逐渐被打破。

像现在 200 块钱的红米 Buds 5,其降噪深度已经做到了 -46dB;再贵十几二十块钱的倍思 Bowie M2s,最大降噪深度甚至做到了旗舰级的 -48dB,直接将旗舰级降噪技术下放至 200 元的价格,直接和千元级的旗舰耳机平起平坐,这放在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存在。

至于价格为什么还相差那么大,很大一部分在于降噪的硬件性能与算法上。

芯片硬件

当下的真无线降噪耳机,都是基于主动降噪技术,其原理就是通过内置的麦克风数量,捕捉环境的噪音,在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器,分析并产生与噪音相反的声波进行抵消,从而实现降噪。

像这些物理层面的硬件增加,一个既要兼顾耳机腔体大小,不然只管塞进去只会做得像降噪豆一样臃肿厚重,一个还得兼顾芯片性能,否则分析与产生的声波无法更高程度的抵消,所以芯片的性能与拾音起着关键作用。

拾音方面,其实大家基本都可以做得很好,难就难在芯片上,算得上是很多厂商的一大痛点吧。

厂商们也不是做慈善的,可是要赚钱的,像很多百元出头的真无线降噪耳机,很多小伙伴既想要好音质,又要降噪效果,在这极其受限的成本下,基本都是通用芯片方案,降噪效果就别抱太大期望了。反倒价格到位的苹果 AirPods Pro,人家有专门开发的 H 系列芯片,降噪性能非常强悍,以至于其降噪效果就很好。

像这种“我有别人无”的硬技术,也就是很多耳机大厂敢卖这么贵的底气,但国内新势力的耳机品牌,却在用降噪算法进行“弯道超车”。

降噪算法

在手机圈的影像里,曾流传着这么一个梗,在各手机厂商都在物理堆料摄像头的时候,谷歌凭借着计算摄影,用算法实现了“弯道超车”,诠释了算法优化的重要性。

其实耳机也一样,由于芯片等限制,很多耳机厂商选择走算法这一道路,提升自家产品降噪的产品力。目前在入耳式耳机方面,由于有物理隔音加持,减少了很多降噪的干扰,大多数耳机厂商都可以通过简单的算法优化实现较好的降噪效果,以至于像闪魔都可以做真无线降噪耳机。

当然,也有的耳机厂商选择实力派的路线,像华为、倍思等大一点的厂商,会选择自研降噪算法,甚至还推出半入耳式真无线降噪耳机,彰显自家算法能够应对不同环境下的各种噪音,算得上是对自家算法比较自信的体现。

所以不难发现,像华为这种拥有庞大的技术团队,拥有较为成熟的降噪算法与芯片,其半入耳式真无线降噪耳机华为 FreeBuds5,就能卖到近 900 块钱;反观同样拥有较为成熟技术团队的倍思,拥有较好的降噪算法,即便不能像华为一样自研专业的芯片,也能实现较为出色的降噪效果,甚至其耳机价格还能下探至 300 出头,比其它厂商同价位的耳机更具竞争力。

很多小伙伴总觉得,买真无线降噪耳机选耳机大厂总没错,der 觉得也不是没有道理,像索尼、bose 等个别软硬实力比较强的厂商,人家只做极致,而且人家有品牌溢价。

只可惜很多新势力的耳机厂商甚至是手机厂商,凭借着成熟的芯片方案、自研的降噪算法弯道超车,相比极致的降噪体验,更多的是给人们带来听音与降噪的便利,价格自然也会更亲民,也就更多人选择。

那么问题来了,你愿意花上千块钱,感受最新的降噪体验,还是愿意花三分之一的价格,享受近 80% 以上的降噪体验?

0 阅读:25
评论列表
  • 2024-05-17 22:03

    降噪效果,首选苹果Pro、Bose、SONY,还要音质的话,只能选SONY和Bose了,三星Pro也不差。

科技好兄得儿

简介:一个爱好数码、喜欢谈论时事热点,挖掘性价比东西的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