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枭雄吴三桂

云飞四海 2023-11-14 18:56:00

吴三桂,字长白,又一字月先。生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卒于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祖先是安徽徽州人,后来迁到江苏高邮州六漫镇一带居住。吴三桂的祖上便居住在这里,以贩马为生。他的父亲吴襄是养马、驯马的高手,并因此而发迹,再加上其他原因,当上了崇祯皇帝时的辽东团练总兵。吴三桂的祖上经常往来于高邮与辽东之间,直至后来流寓辽东。

吴三桂从小喜习武,胆大好斗。一天与几个小朋友在河畈边玩,见到河畈边有个碗口大的洞,有一条碗口粗的黄缮蜷缩其中,头不时伸出洞口,围观的大人、小孩都不敢抓。小吴三桂用力将黄鳝往外拽,黄鳝出了洞,马上往脖子上一挂,拼命缠他的身。只见他对准黄鳝的肛门部位一捣,黄鳝即刻软瘫在地上。随即用放鸭的小锹,顺势几下,鲜血直冒,小吴三桂竞对着黄鳝的头大口大口地吮吸黄鳝的血。大人、小孩你几锹,他几锹,将黄鳝剁成若干段,回家吃了。夜里,小吴三桂身上发烫,不吃东西,也不喝水,睡了一觉,第二天便膂力过人,打麦场上的石磙子双手轻轻一提便举起,令人震惊。

吴三桂10岁时,他的父亲吴襄中了武举,成为辽东名将李成梁的部下,后又投靠辽西的征辽前锋将军祖大寿而青云直上。吴三桂在其父亲、亲属的影响下,从小就喜习弓马,十八般武艺皆精,尤其喜欢使关云长的青龙偃月刀,武艺超群。皇上命大宗伯董其昌典录武科,吴三桂应试,领了第一名,成了武举人,以此开始了军旅生涯。他英勇善战,不断得到提升,从游击升为前锋右营参将、副将;27岁便成为宁远团练总兵,人称赞其才华,很得蓟辽总督洪承畴赏识,亦为朝廷器重。然而,在明清两军的松山大决战中,吴三桂竟随着大将王朴当了逃兵,回到了宁远。后来王朴被处死,吴三桂受到降级处分。不久,吴三桂又受命于崇祯帝,搜整散兵,招募新兵,集结兵力,晋升为提督。其时,吴三桂的舅父祖大寿守锦州城被围困而降清,姨夫裴国珍、大哥三凤及表兄亦均降清,并劝吴三桂归顺,吴三桂未听。松山大战吴三桂成了逃兵,皇上仍然相信他,重用他,恩泽如山,这使吴三桂的忠君思想更加牢固了,决心以实际行动报效朝廷,朝廷对他也更相信了。

此时,明王朝正遇上三百年未有的奇荒,有的地方竟父子相食,李自成、张献忠揭竿而起。不久李自成在西安建国,国号大顺,改元永昌,又分两路进军北京。吴三桂的老乡、接替洪承畴任蓟辽总督的高邮人王永吉为吴三桂的父亲说情,吴襄重新得到重用,调至北京,保卫京都;又赐封吴三桂为“平西伯”,这时他才33岁。不久,李自成入京,崇祯帝吊死煤山。

吴三桂与陈圆圆的艳史历来被史家、文学家们所重视、评议、咏唱,经久不衰。陈圆圆的“圆”又作“沅”,江苏武进县金牛里(今奔牛镇)人,父亲是摇货郎鼓的,家境贫寒,而圆圆色艺双绝,有人说她“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然红颜薄命,十八岁就在苏州卖身为妓。有个在扬州做过千总的田弘遇,其养女为崇祯的皇贵妃,田弘遇便成了宠臣,专横跋扈,人又称“田戚畹”。他在苏州高价收买了陈圆圆。一次田戚畹宴请吴三桂,吴三桂见到圆圆,一见钟情,便高价从田戚畹那里赎回了圆圆。李自成进京后,吴三桂时至山海关,其父母、妹妹、及爱妾圆圆均在北京。李自成向吴三桂招抚,其父吴襄写信劝其投降,说是“事机已失,天命难回,吾君已矣,尔父须臾,我为尔计,及今早降……”吴三桂动心了,决定接待李自成的使者,投降农民军。正当他带着军队行至滦州时,却听说父母及亲人遭了刑罚;家也被抄,爱妾陈圆圆又为“二王爷”刘宗敏所掠,激起了对农民军的仇恨,于是愤然返向山海关,向已投降李自成的唐通猛攻,收回山海关,并致信与父母诀别,公开宣布、动员讨伐李自成。时吴三桂的部队虽有五万人,然东有清军,西有农民军,两军夹击,威胁很大。他权衡利弊,决定乞师清兵,遂致信摄政王多尔衮,并派将员去沈阳请兵,以雪君父之仇。多尔衮率各路王侯大军直奔山海关,而李自成也率大军、并挟明王太子、永王、定王与吴襄随军直逼山海关,与吴三桂军展开恶战,时多尔衮虽已兵临城下,却按兵观望,直到吴三桂亲自去见多尔衮,进行谈判,并自行剃发、又下令官兵皆剃发后,多尔衮才信其诚意,于是双方祭拜天地,歃血盟誓。

吴三桂联合清兵,壮大了胆子,官兵皆系白布为标志,开关与李自成军激战,农民军骁勇善战,兵力又超过吴三桂军,正当吴三桂军队精疲力尽时,多尔衮突然命令清军铁骑袭击,李自成军队措手不及,十分惊诧,一和尚告诉自成,满洲兵到了,自成立即策马下岗西走。军中都呼叫“满兵来了”,乱作一团,自相践踏,死伤惨重,大溃而逃。至永平,派人与吴三桂讲和,吴三桂哪里肯听,李自成便杀了吴襄及其家人。山海关这一场决定李自成、吴三桂、清朝历史命运的大决战结束了,自成军从此一蹶不振,吴三桂结束了大明臣民的生涯,从此为清王朝卖命了。

陈圆圆是个有见地的女子,李自成离京回西安前,他们有一段对话,很值得人思量体味。自成欲杀陈圆圆,陈圆圆说:“吴将军从山海关来投降您,只是因为我在北京的缘故;后来又改变了主意,起兵攻打您。杀了我一人并不足惜,恐怕对大王的事业不利。”李自成想要圆圆同走,陈圆圆说:“我既已事奉大王,当然就一直想跟着大王了;但恐怕因为我的缘故,吴将军而穷追不舍,请大王度量,三思而行。如果大王能敌得过吴将军,我就着戎装,跨征骑,为王前驱。”李自成沉思良久不语。圆圆又说:“我为大王着想,不如留下我作为缓敌之计,说服吴将军不穷追,以报大王对我的恩遇。”李自成同意了圆圆的意见,留下了她西走了。离京前将吴三桂的继母、弟妹及族人30余人都处死。后来吴三桂果以“穷寇勿追”为理由报清廷,仓卒回师而与圆圆团聚,李自成才得以回西安。吴三桂率军直取京师,将农民军驱出河北,功勋卓著,被封为平西王。自后金建国,直至清亡国前,汉官封王的只有4人,即恭顺王孔有德(后改封为定南王)、怀顺王耿仲明(后改封为靖南王)、智顺王尚可喜(后改封为平南王)再加上平西王吴三桂。

明代宗室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偏安江左,误以为吴三桂击败了农民军有功,赐封他为蓟国公,并子孙世袭。又派特使去京,送其白银、蟒缎,而吴三桂已奉命出征陕西。福王企图笼络吴三桂的幻想破灭了。

清朝迁都北京,清世祖顺治帝即位,重赏吴三桂,授以册印。吴三桂随英亲王阿济格奋战,攻下西安、武昌、九江,一路势如破竹,农民军的主力被歼灭,元气大伤,刘宗敏、宋献策等农民首领被俘,李自成亦战死于湖北通山县的九宫山下。多尔衮在给阿济格、吴三桂等的贺信中说:“念王及行间将士驱驰跋涉,悬崖峻岭,深江大河,万有余里,可谓劳苦而功高矣!”班师回京,顺治又封吴三桂为亲王,吴三桂坚决不受,但为部属大肆争名要利,皇上都一一应允。后还镇锦州。

明宗室各自打起旗号成立几处政权,不时与清军对抗,四川、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湖南、湖北尚未攻取,清朝廷要得统一中国,还必须作出艰巨的努力。多尔衮命令满洲、蒙古、汉军相继出征,吴三桂也被召见携家西征,镇守汉中,陈圆圆随从,长子吴应熊留在北京。吴三桂在汉中又立下了战功,多尔衮死后,顺治特授金册金印,仍封其为平西王,吴三桂以为皇上是真的授予,这次,接受了。吴三桂受衔遂又出征四川。

四川半是南明永历帝朱由榔的势力,然南明内部经常倾轧,内乱不止。吴三桂入川虽连战告捷,然而也遇到了麻烦,南明刘文秀部纠集云贵数万兵力进逼四川,吴三桂得到的城池又失去了不少,他竭力用智用武,终于反败为胜,大体平定了四川。顺治重赏吴三桂,并且将父王清太宗的庶妃奇垒氏所生第十四女和硕公主嫁给吴应熊,吴应熊成了“和硕额附”,吴三桂成了顺治的长辈,这一殊荣是任何大臣所企望莫及的。吴三桂的发妻张氏还被封为“福晋”。

清王朝已基本完成对大陆的统一,只有云贵的南明永历政权和东南沿海的郑成功仍在抗清。吴三桂从汉中又出征云贵。他直奔贵州,不顾艰险,奋勇当先,不到两个月就占领了贵州全省。接着又与赵布泰、多尼分三路进军云南。不到两月,会师昆明,并继续追剿南明永历君臣,直至他们逃往缅甸避难,方暂止步。仅以一年的时间,就征服了云贵。

谁镇守云南?朝廷经过一番争论,终于认为吴三桂是最合适的人选。此时吴三桂已四方辛劳,奔走激战15年了。留守云南,这是吴三桂一生重大的转折点与新起点。在云南或遇南明将官的坚决抵抗,或遇少数民族的反抗,总是不那么安宁。南明永历政权的存在,对清王朝总是一个潜在的威胁。这时,顺治帝病逝,年仅二十四岁,其第三子玄晔才8岁就登上皇位,他就是清圣祖康熙。

永历流亡缅甸,吴三桂强攻未果,又派人与缅甸王莽猛白联系。缅甸王便设计杀死了永历随从的大部分文官武将。不久,吴三桂率10万大军进攻缅甸,逼迫缅甸王交出永历。缅甸王精心安排,终于将永历骗至吴三桂军营。吴三桂见到永历,起初便有些不大自在,只行长揖礼,不跪拜。永历厉声地问:“来人是谁?”吴三桂不答。永历几次问,吴三桂才报姓名,下跪。永历严厉斥责之,并说:“我要回北京,见十二陵而死,你能办到吗?”吴三桂答曰:“能办到。”吴三桂竟伏在地上不能起来,后由左右挟着他出来,面色死灰,汗流浃背,以后再也不敢见永历了。永历带到了昆明,朝廷授权吴三桂就地处决。吴三桂遂命令手下人用弓弦将永历及其子绞死于篦子坡,后人取其谐音而称“逼死坡”。绞前,十二岁的太子骂曰:“吴三桂逆贼我朝何负于汝?我父子何仇于汝,而至此耶?”永历太后也大骂曰:“吴三桂逆贼,汝立志谋反,而以吾家为汝固宠计,我张目地下,见汝之碎尸万段也!”吴三桂绞杀永历父子后得到皇上最高奖赏,被封为亲王。

吴三桂在云南享有皇上授予的大权:军权、财权、人事权、民政权等,连省里的督抚大员也要在他的监督之下,惧怕他几分。清廷分封的另二王尚可喜、耿继茂,也享有与吴三桂一样的大权。吴三桂随着权力的膨胀,政治上野心也膨胀了。他从军队开始,增设机构,大肆提拔官员,培植亲信。有人怀疑他,弹劾他,他力辩,皇上也让他几分。他又加紧培训官兵,私购武器,私运战马,以加强军事力量;另一方面,广积物资钱财,将云贵的土地、贸易、商业、手工业、采矿等权均集于一身;加上南明政权留在昆明的金银财宝,经济上极其富有。他还广泛招收天下豪杰之士,网罗人才,以备后用。

吴三桂的老师、前辈洪承畴在昆明与他分别时,曾告诫他:不可使滇一日无事也。吴三桂心领神会,只要小有骚动,即向朝廷报警,朝廷即拨来军饷;更重要的是让朝廷知道,要得云贵安宁,非我吴三桂不可也。

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廷与吴三桂均相互猜疑:朝廷怕其势力益大而尾大不掉威胁皇权;吴三桂怕朝廷撤掉藩地,削弱权力,既得的一切权益又可能丢失。

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藩”的日益强大与清廷中央集权的矛盾日益加大、加深。尚、耿、吴三藩曾先后上疏表示自愿请求撤藩。他们是想以此试探清廷的意旨,但是,这恰恰正中康熙帝下怀。朝廷经过激烈的争论,康熙决定撤三藩。将三藩从辽东来的六七万官兵,又遣返至原籍,重新安置。老巢焉存?康熙撤藩,证明了皇上对三藩日益扩张势力所构成的威胁的担扰与惧怕。撤藩的圣旨传到云南,吴三桂及其部属,大为震惊,本来是假意要求撤藩,放出烟幕,以使朝廷放心,而丝毫不削弱他们的权力,想不到弄假成真。他们决不甘心朝廷对他们已得权力的削弱或剥夺。撒藩步伐的加速,也加速了吴三桂反清的步伐。吴三桂的儿子应熊,为了保全禄位,坚决不肯谋反。吴三桂派人去京,将孙子世璠接到昆明。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策划,吴三桂决定反叛清王朝了。

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廿一日,吴三桂处治了云南巡抚朱国治后,宜布称“天下都讨兵马大元帅”,建国号“周”。吴三桂遂拜谒永历帝陵,蓄发,汉服,竟然痛哭流涕,这无异是一场别致的精彩的反清动员。后又发出檄文,要坚决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新朝。他摆开皇帝的架势,分封各路将军,任命各部长官,打着复明的旗号自云南起兵讨清,全国又陷入了新的大混乱之中。康熙立即调兵遣将,分兵把守战略要地,发出讨吴通告。不久,吴三桂又抛弃了复明旗号,自立新朝,从而失去了一些想利用他的力量反清的人的支持。吴三桂很快夺得云、贵两省,又进军湖南,攻陷常德、澧州、衡阳、长沙、岳州等地,吴军获得全胜,又进军湖北、四川;其间,在湖北、北京,密谋暴动、反叛的事件亦不断发生,这些都严重地威胁着清王朝的统治。

有人上疏建议:诛吴三桂之子应熊。应熊是康熙的姑父,康熙经过激烈的斗争,将应熊及长子世霖绞死,其余幼子免死,入宫,其他一些重要部属、亲属分别处死,并通告全国。吴三桂听到应熊处死的消息,正在饮酒,手忽一抖,酒杯落地,老泪纵横,说了一句话:“今日真是骑虎啊!”吴三桂感到朝廷决不会同他议和或招抚了,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只有硬着头皮沿着反叛的路走下去,别无选择.

不久,福建、江西、浙江、广东、广西、陕西、河南、河北等省的部分地区也相继出现反清事件。耿仲明的长孙耿精忠也在福建叛清,且与吴三桂密切配合。

三藩中,吴、耿两藩先后叛变,只有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按兵不动,后又加入平吴剿耿的斗争当中,皇上很是费赏。然而,尚的长子之信与次子之孝为争王位,发生内讧,导致之信走上叛清的道路,接管了平南王的权力,接受了吴三桂“招讨大将军”的封号,然而始终不出兵助吴,不到一年又降清。

陕甘宁也有人起兵了,骚动频生,叛乱纷起。连康熙也说,自吴三桂起兵,“各省兵民,相率背叛”,并惊呼“逆贼得据大江(长江)之南”。

吴三桂的军队直抵长江南岸的湖北松滋,他对清王朝势如破竹的进攻达到了峰巅,与清军驻守的荆州隔江相望。他本可以渡江北上,直下京都,然而却没有这样做,他依恋着辛苦经营十多年的云贵,他想在江南稳住局势,即使不能渡江,也可守着半壁江山,南北对峙。吴三桂相信占卜。衡山岳神庙有一只白色的铜钱大的龟,当地人奉为神灵。吴三桂也敬它,有事就用它来预卜吉凶。一天他把白龟放在全国的地图上,让白龟任意爬行。那白龟从云南出发,爬至长沙、常德、岳阳后,又回云南,连续三次都是如此。这白龟的轨迹使吴三桂进一步坚信:不能过江。他的短浅的政治目标竟由小白龟决定了。

此时,康熙竭力运筹,调兵遣将,加强江北的设施布防。吴三桂不想过江夺荆州,康熙却朝思暮想取岳州、攻长沙。不久,耿精忠在福州复降清,陕甘叛乱被康熙平定,广东尚之信归清。这些都给吴三桂一次又一次沉重的打击,他的疆土一天天缩小,兵饷一天天减少,在政治、军事、经济方面都日益恶化。吴三桂的下级见他整日忧心忡忡,凄凄怆怆,便劝说他即登皇帝宝座。吴三桂经一再劝说,就择吉日良辰,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一日在衡州登基。来不及建造宫殿,就构造万间朝房,用漆将瓦涂成黄色。登坛行礼时,正遇大雨,淋得个落汤鸡,大臣军民均以为大不吉利。吴三桂即位,国号大周,改元“昭武”,建都衡州,改名为“定天府”,大封诸将侯伯,铸造货币,举行乡试。而民间传说着对“昭武”的解释:“昭”字为“斜日”加“刀口”(召),太阳西斜,不能久照;这“斜日”又在“刀口”旁边,必有凶兆,预示大周政权不会久长。“武”字析为“止戈”,战争一止,吴三桂即死。吴三桂虽然称帝,而精神上却大不如前,一天天颓唐下去。

康熙一心想攻下长沙、岳州,由于统帅胆怯无能,吴三桂防卫严密,历时5年,也攻不下.于是康熙欲亲征,后来因清兵久困岳州、长沙,吴军守将不得已弃城而走。清兵占领了岳州、长沙这两个重城,大周政权岌岌乎危哉。吴三桂居衡州,日夜不得安宁,清兵离他已经不远了,他还要作最后挣扎,部署兵力作最后拼搏。这年六月,他的妻子张皇后病故,使他本已不好的心绪又加上了一层严霜。1678年8月,吴三桂突然得了“中风噎嗝”病,心力交瘁,气血虚亏,一蹶不振。一天,忽然有一条狗窜到他的桌上,而且自在地坐着。吴三桂以为狗坐几案乃不祥之兆,精神上崩溃了,病情急剧恶化,不能张口,加之又得了“下痢”,没有留下什么遗言,也不可能留下什么遗言,遂匆匆地、凄惨地离开人世,这一天是大周五年,即康熙十七年(1678年)八月十八日,终年67岁。

吴三桂死后,其孙世璠继位。吴氏内部争权夺利,兵败如山倒,康熙乘势剿歼。世璠死守昆明,3年后昆明城降,吴世璠斩首,与吴三桂的骨灰一起送往京城。吴三桂的一些将领或凌迟处死,或斩首示众。康熙还规定,副将以上的将官和吴三桂的所有旧人,全部调至京都,分别处死。吴三桂的兵丁遣回辽东,世代当贱民,子弟、后裔世代不得入仕做官,不得当兵,不得从事社会上其他正当职业,不得同社会上其他阶层人士通婚。

吴三桂除妻张氏外,有陈圆圆、“四面观音”、“八面观音”、莲儿及其他妾数十人。儿子应熊,是“和硕额附”,生四子。吴三桂有6个女儿,在云南有4个,其婿胡国柱、夏国相、郭壮图、卫朴,都是他的心腹和得力将官。另两女,一居广陵(今扬州),一居苏州。还有一个侄儿叫应期,一个从弟叫三枚,亲哥三风留在中后所看祖坟。

纵观吴三桂一生,他是一个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等多种矛盾的集合体。他是明朝的有功之臣,坚守山海关,阻击清军,保卫大明江山;降清,引清兵入关,大败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西征南战,三十年驰骋疆场,为清王朝的一统立下了不朽功勋;叛清,被康熙永远钉在耻辱柱上,以至后来称吴三桂为“汉奸”。我们对待一个历史人物,决不能以当今的眼光、观点、时代精神加以评判,而应当从历史的发展眼光,从是否符合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加以评判;我们也不能只看到一面、只根据历史上似已定论的东西来加以评判,而应当全面地、客观地来加以评判。历史是一面最富变幻的魔方,历史是一本最好的教材,历史是一面最好的镜子。

1 阅读:183
评论列表
  • momo 5
    2023-11-15 10:12

    清朝汉人封王的有五人,除了他们四个还有义王孙可望

云飞四海

简介:写好的文章,推荐好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