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茶陵神秘部落客家人逃难路上的军粮:酿豆腐

李苏章 2024-02-23 09:33:50

茶陵客家人,不是茶陵当地人。

他们发出的声音和生活习惯与当地人明显不同。

他们是外地人,祖先长期生活在茶陵深山密林中,与世隔绝,不与当地人来往。

至于他们来源于何处,由于年代的久远,说法各异。

但传说最多的,就是战争。

据传,他们的祖先居住的故土遭到了一场空前的劫难。

或许是数百年前吧。

客家人居住的山寨遭遇到一群异族人的围攻。

双方在山寨二十公里外的地方激战了三天三夜。

战争异常的惨烈。

山寨大部分将领战死,绝大部分青壮年全部上了战场。

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传来,山寨仅存九千多老妇幼。

大家惊恐不安。

见前线情况吃紧,山寨族长下令准备撤退。

很快一个问题来了,就是带什么东西为好呢?

尤其是吃的东西。

当地盛产糯米。

大家都喜欢把糯米磨成粉,然后放在锅中炒熟。

在炒的过程中会加上大蒜叶、猪肉和山茶油进行翻炒。

炒熟之后就成了香喷喷的糯米巴巴,然后再把它嵌入煎好的豆腐皮,蒸熟或者油炸,就成了一块酿豆腐。

这种酿豆腐十天半个月都不会变质,尤其是油炸好的酿豆腐,可以放上半年。

这里都是原始森林,大家都需要去深山里劳作,带米饭不仅容易馊,而且不方便。

酿豆腐就不一样了,可以用纸包好在口袋里,食用时可以随时取出来,由于里面放有食盐,吃的时候不用菜,一样十分香甜。

这个酿豆腐还有一个优势,就是不易消化,十分耐饱,是山寨人外出必备食品。

山寨族长见情况紧急,令各家各户加紧制作这种逃难口粮。

这时,一匹快马飞来。

传信兵在马背上跳了下来,跑到族长面前说:"长老,前面城防已破,主帅已经战死,临死之前,他要求我们速速撤退。敌人五个小时即将赶到。"

族长见状,立即说道:"传令,吹响号角,全寨人全部撤离!"

号兵闻言,迅速跑到一处士坎处,抽出牛角号,朝天空吹了起来。

一阵阵呜咽的牛角声,在山寨中四处响起来了。

此刻的山寨早已乱成一团,哭声、喊声,还有各种骂声此起彼伏。

大家拿到包裹,都从家里跑了出来。

有的人来到了族长身边,紧张地望着族长。

有的女人则哭着跑出了山寨。

她们要去寻找自己的亲人,因为亲人们已战死在沙场,她们需要去为他们收尸。

他们个个泪流满面,伤心欲绝,踉跄踉跄,朝前线走去。

她们最终的结局如何呢?

大家一致的说法是,她们都死在了亲人的身边,与亲人们一起长眠在这片故土里。

其实,她们本来可以选择生,但是她们不忍心抛弃自己至爱的亲人,最终选择了死。

当然,她们是战斗而死。

她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抵挡异族的入侵,以命相搏,流尽最后一滴血。

她们的死为山寨的撤离又争取了整整一天的时间。

山寨的人有了足够多的时间制作酿豆腐。

这是事关生死的军粮,大家必须带够带足。

经过一天的努力,所有的酿豆腐制作完毕业,可以上路了。

终于集合了队伍。

这支队伍由老人和孩童组成,还有少量的妇女。

大部分妇女战死在沙场了,这些妇女之所以没有选择死,是因为她们有孩子。

孩子在,家族就有希望,山寨复兴就有希望。

为了孩子,她们只好留下来。

在族长的带领下,一行人的队伍开始了翻山越岭。

他们的目的地是哪里?谁也说不清。

他只知道钻进浓密的原始森林,才是最安全的地方。

当然,后面依然有追兵。

异族仍然后面紧追不舍。

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彻底杀死这些客家人,让他们失去复仇的能力。

族长自然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下令沿途不准升火做饭,只吃这种油炸好的酿豆腐。

幸亏酿豆腐足够多,经过一个多月的昼伏夜行,他们摆脱了追兵,开始原始森林中走走停停。

也不知走了多久,或许是一年,或许是更多,总之,他们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井岗山的山脚处。

这里是茶陵、炎陵交界处,山高林密,渺无人烟。

他们一行人来到这里后,不走了,决定生活在这里。

毕竟他们是异乡人,生活是异常的艰难,尤其是当地居民经常发生激烈的冲突。

毛委员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写道,土籍的本地人和数百年前从北方移来的客籍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界限,历史上的仇怨非常深,有时发生很激烈的斗争。客籍占领山地,为占领平地的土籍所压迫,素无政治权利。

客家人是异乡人,又是占据着当地人的山地,当地人自然不高兴,自然会剥夺客家人所有的权利,包括加入当地户籍及上学等各项权利。

为了争取客家人的生存权利,他们与当地官府开始了漫长的抗争。

战争肯定是少不了的,当然规模很小,他们采取的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的战术。

客家人打不赢就躲进了原始森林,官府自然拿他们没办法。

但有一个问题就是,当地人是居住在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带,适合种各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生活经济条件自然优于客家人。

而客家人居住在深山密林中,不仅居住条件差,而吃的穿的都没有任何保障,跟原始人无异。

在这种情况下,酿豆腐就成了客家人必备的食品。

无论是战争也好,还是去深山老林也好,带上它,就可以省去升火做饭的麻烦。

当然,随着时间环境的改变,客家人口的增多,与当地居民的关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解放前,客家人与当地人的关系仍然比较紧张。

当地人称客家人为山里牯,而客家人毫不客气称当地人为当地牯。

牯在汉字解释中就是公牛的意思。

彼此都把对方称为动物,可见历史成见之深。

如今这个矛盾已经彻底化解,但曾经的痛始萦绕在每一个客家人心中。

为了激励自己,也为了纪念这段惨痛的历史,如今的客家人每年的春节,都会制作这个精美的食物。

他们始终怀念先辈们曾经苦难的历史!

(李苏章原创,抄袭必究)

0 阅读:27

李苏章

简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以写作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