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两千年的非遗技艺,让千年古龙跃然纸上

上海徐汇 2024-02-11 19:10:21

在徐汇区华泾镇宁国禅寺,有一个幽静的展馆,陈列着古墨、古镜、古佛像等工艺展品,展览馆的负责人是原上海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非物质文化遗产《拓印技艺》传承人王克华。

接过接力棒,开创拓印海派分支

在上海博物馆工作期间,王克华结识了佛协艺术收藏家胡建宁。2019年,胡建宁向上海市佛教协会捐赠了一大批珍贵的佛教文物艺术品,其中400余件各时代铜镜和百余件石佛雕像、汉砖等捐赠给了宁国禅寺。这么多件珍贵文物和传统工艺品,谁来管理和保护呢?胡建宁想到了当时快退休的王克华。王克华爽快答应了,他表示,把老一辈人的艺术和传统文化好好地传承下去,这是文物工作者的责任。于是,在华泾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王克华和他的团队来到宁国禅寺,进行文物保护修复和传统工艺——拓印技艺的研究。

拓印,相传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使用宣纸和墨汁,将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地拷贝出来的一种技艺。宁国禅寺的拓印以老百姓捐赠的古代铜镜、墨宝、瓦当等小型物件为主要对象,采用的传统工艺主要是“平面拓”和“全形拓”。王克华在传承古老技艺的基础上,开创了千年拓印的海派分支。目前,宁国禅寺的拓印技艺,已成功申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拓印中国龙,传递美好祝福

在龙年春节即将到来之际,宁国禅寺的非遗拓印团队制作了以“龙”为主题的拓印文创作品。这些“龙”图案形神各异,栩栩如生,颜色使用的则是朱砂、朱磦、中国红等墨、印泥,充满了新春气息。

这小小的拓印文创作品,不仅蕴含着 美好的寓意和丰富的文化,还综合了多种非遗技艺。拓印的图案来自流传千年的古镜、古墨;精美小楷的题字端正清丽,给人美的感受;印章是中国篆刻文化的体现;用来拓印图案的纸张是中国的国宝,独特的手工艺品——宣纸;就连装裱作品的底板底纹采用的也是有“锦绣之冠”美誉的宋锦图案。整个作品只有一张A4纸大小,却精致古雅,内涵丰富。

这里的每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创作者的技艺、当时的心情、想要传达的意境等,都会反映在作品之中。

砥砺“传承人”,千年技艺焕发新生

王克华对弟子们的要求十分严格,他说:这是要一代一代往下传的技艺,每一个过程都不能“缺口气”。

王克华的徒弟邱惟一学过陶瓷、书画、青铜器、古建筑等修复课程,毕业后跟着王克华学习拓印。虽然才25岁,但从学生时代算起,已经有八年的文博工作经验了,他精湛的技艺也受到师父王克华的赞赏。邱惟一坦承,从事文博工作的年轻人不算多,他的大学同学留在这个行业的不到1/3,因为文博工作对于体力、技艺、经验要求很高,而薪水不高,但他对这项工作充满热爱,希望能跟着师父不断精进自己的技艺。对于未来,邱惟一的愿望很朴实:“把师父的手艺传承下去!先传承!再考虑发展和创新。”

王克华非常注重拓印技术的传承和发展,他说,不希望拓印这门优秀的传统技艺“养在深闺无人识”。在华泾镇政府的支持下,王克华带着弟子们进社区、进园区、进校园,开展拓印技术体验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到拓印技术。

这个龙年,如果您来到宁国禅寺,不妨也来看看这些“龙”主题拓印作品。

0 阅读:5

上海徐汇

简介:关注徐汇,感知徐汇,徐汇因你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