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八路军物资匮乏,军费从哪里来?五个方面为你解答!

历史照片馆 2024-02-05 18:31:06

在1937年全面抗战时期,八路军作为由红军改编而来的一支重要抗日力量,面临着巨大的财政挑战。八路军的军费来源成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尽管有人误解认为八路军靠打土豪、打地主来筹集军费,实际上,八路军的经费来源还是比较多的。

国民政府的拨款

在抗日战争初期,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主要经费来源之一是国民政府的拨款。这笔资金是根据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相关规定提供的,旨在支持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当时,国民政府每月向八路军拨付的经费总额约为63万元法币,而新四军由于人数较少,每月能获得的经费大约为10万元。

这些拨款涵盖了战务费、医疗费、兵站费以及日常经常费用等各项开支。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提到的63万元并非当时通行的大洋货币,也不是现在的人民币,而是当时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1937年,法币的价值还相对较高,例如100元法币能够购买一头牛。但随着战争的持续和经济的恶化,法币的价值急剧下降,几年后100元法币的购买力仅限于一袋面粉。

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战争中快速扩张,人数增长了十多倍。原先的几十万经费在人数激增的情况下远远不足以满足需求。蒋介石出于对共产党势力的忧虑,选择不根据实际人数调整拨款,而是继续按照抗战初期的4.5万人的规模发放军费。这使得八路军面临了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迫切需要寻找新的财政来源。

皖南事变后,国民政府以全国经济困难为由,停止了对八路军的经费拨付。在这种情况下,八路军高层认识到,他们必须主动寻求其他财政收入渠道,以确保部队的运营和发展。这种被动的财政状况促使八路军探索更多的经费来源,以保障抗日战争的持续进行。

募捐

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背景下,"抗日守土人人有责"成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普遍共识。为了支持八路军的抗日斗争,全国各地开展了广泛的募捐活动。这些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许多爱国人士慷慨解囊,为抗日事业捐款捐物。

一个突出的例子是山西地主杨笃仁。他不仅一次性为八路军捐款一万多银元,还赠送了一条大船。杨笃仁的这种行为体现了他的开明态度和对国家未来的关心。此外,还有一位名叫牛友兰的开明乡绅,他的捐款额更是高达两万多银元。这些捐款对于物资匮乏、经费紧张的八路军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支持。

当时的抗日根据地百姓们也纷纷贡献自己的力量,捐献钱财和粮食。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八路军得以在艰苦的抗战环境中持续作战,度过了一段极为困难的时期。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某些军阀也曾对八路军提供了支持。例如,新疆的盛世才就曾为八路军捐赠了几万套衣服、多种防毒面具以及十多万银元。这种支持在当时对八路军的物资补给起到了关键作用。然而,盛世才后来改变了立场,投靠了蒋介石,并参与了对毛主席亲人的杀害,导致他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最终破裂。

这些募捐行动不仅为八路军提供了必要的物资和财政支持,也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广泛的抗日情绪和对八路军的支持。这些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八路军在艰苦的抗日战争中坚持下来,为最终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共产主义国际的援助

中国共产党早期作为共产主义国际的一部分,获得了国际共产主义组织的援助。在蒋介石停止拨款后,共产主义国际同意每年援助100万美元,这对八路军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然而,共产主义国际于1943年解散,导致这一援助渠道的中断。

税收

八路军在建立的抗日根据地内实施税收政策。虽然最初由于制度不完善,税收存在一定的不公平现象,但随着制度的完善,税收变得更加合理。这成为八路军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收入之一。

大生产运动

为了提高自给自足的能力,八路军在抗日战争时期发起了大生产运动。这一运动涉及种田、养猪、经商等多种形式,目的是增加生产,提高八路军的生活水平。通过这种方式,八路军得以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维持基本的物资供应。

八路军在抗日战争期间的经费来源体现了其坚韧的生存能力和对民众深厚的群众基础。通过多渠道的资金筹集,八路军不仅维持了日常运作,还成功地扩大了自身规模,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0 阅读:11

历史照片馆

简介:历史古今是非多,说天谈地你我乐。畅言所想,无话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