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给中国50年也造不出日本发动机?是年少轻狂,还是真的仿制不了

Hi秒懂科普 2024-05-14 17:29:43

“再给中国50年也造不出日本发动机”。

这番话虽然不好听,但也证明了日本发动机的实力。

但是呢?

也存在一定的错误。

日本发动机的确全球领先了,即便他们的发动机零件被中国拆烂了,我们也仿制不出来。但不能否认中国是在进步着,因为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中国在发动机领域的发展较晚,但这并不代表中国就没有实力超越他们。

例如:光刻机;

中国曾一度被荷兰光刻机巨头看不起,并认为:“即便免费把图纸送给中国,中国也造不出光刻机”。就连台积电老总张忠谋也帮着外人,并放出狠话:“中国举全国之力也不可能制造出高端芯片”。

他们从一开始就否定了中国,然而到了最后打脸的要多狠就有多狠。在之前我们的确比不过荷兰光刻机,但中国在光刻机领域也是有一定基础的,什么时候造出来,只是时间问题。

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如今迎来了国产光刻机,芯片已经可以实现自给自足了,甚至在发动机上中国也突破了关键性技术。

那么,问题来了!

中国为何仿制不了日本的发动机?

那是因为他们在发动机上面的研究更久、更透彻,最重要的一点是,日本发动机采用了无缝衔接技术。那么这个技术究竟有多厉害?就连中国拆烂了都不能把它“解剖”出来,或组装起来。

什么是无缝衔接技术?

把两个或者多个零件焊接在一起没有一点缝隙。

它的使用范围非常的广泛,可以用于各种材料,例如金属、玻璃、陶瓷、塑料、橡胶等,也可以实现精确的拼接,还可以用于汽车零件的制造,提高零件的质量和精度。具有高效、快速等特点。

简单地说,日本发动机的零件很多,拆下来的确很简单,但想要重新组装起来,即便是有图纸都不可能完成。这考验的不仅仅是人们的耐心,还有对日本发动机的了解以及技术等问题。

其次,人才问题;

截止到目前为止,中国还缺非常多的人才。关于我们国家为何留不住顶级人才,除了工资低之外,我们缺的是对他们的尊重。如今社会的风气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这些科研人员不单单是要研究技术的,还需要办理非常多的事情。

这套“动作”下来,谁还会专心致志地搞科研呢?我们想要引进人才,就不应该浪费他们的宝贵时间与精力。让他们安安心心地搞科研,而不是教他们如何为人处事。当然说话也是一门学问,但还是那句话:他们的时间是宝贵的。

我们应该树立起责任意识,让这些科学家处于一个友好的研究环境中,他们才有更多的动力,生活质量也得跟上去。就这么说吧,我们国家需要的是改变、创新,不应该处于盲目中,应当跨过去。

所以,我们要尽快让科研工作者待遇升温。

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致命点”,很有可能会被国外“卡脖子”。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只有不断地前进才能打破壁垒。

那么,再给中国50年的时间当真造不出日本的发动机吗?

我只能说日本不要盲目自信,中国发展的道路是迅速的。一年、两年的时间在发动机上,我们可能与日本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三年后我国比以前肯定有所突破,因为中国的发展是必然趋势。

中国的科技早就崛起了,早已经走向了世界前列。我们国家为何有如此大的成就,除了科研人员的成果之外,是因为我们敢于虚心学习,并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以及技术,促进自身的进步。

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是怎么来的,我想大家都知道。它的前身就是前苏联瓦良格号,购买时它还是个半成品,然而在运输的过程中却经历了非常多的磨难,终于来到了中国。

回家的路虽然坎坷,但经过我国不断地研究、创新,终于迎来了中国首艘航空母舰。使得中国填补了在这一领域的空白,对此,它的成功也让中国海军提升了一大步,也让中国航母“从无到有”。

自此中国从“航母时代”来到了“双航母时代”再到“三航母时代”,这个跨度非常的快。自中国迎来辽宁舰之后,在航母上的发展是迅速的。更为重要的是,中国还突破了美国多年来未突破的电磁弹射技术。

所以说,中国有的是信心能够突破发动机技术。近年来,我国在发动机上面的发展也是快速的,如今早已取得了重大突破,那就是——打破了西方多年的垄断。中国迎来了站立式斜爆轰冲压发动机,更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发动机技术之一。

在航空领域,中国发动机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技术突破。但对于我们国家来说还不够,我们还需要更为精湛,更先进的发动机技术。

总的来说,只要中国掌握了发动机技术超越自我是完全没问题的。如果对比日本发动机的话,我们肯定还需要不断地进步。但并不代表我们国家就不可能超越他们,还是那句话,中国发展的速度是快速的。

我国虽然没在所有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但已经排到了世界前列,相信要不了多久,中国将会再次取得新突破。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2 阅读:304
评论列表
  • 2024-05-15 13:04

    日本不敢说这话,这话只有公知和自媒体敢说

Hi秒懂科普

简介:打包一切你不知道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