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视协微短剧专委会成立,赋予向上向善向美的生动注脚

我的广电视界 2024-05-19 22:23:03

近年来,微短剧成为网络视听行业创新发展的新动能,并成为内容创造的全新风口。作为行业新生业态,微短剧的高质量发展对于丰富网络视听节目供给和探索精品化、多样态之路有着重要意义。更为让人惊喜的是,微短剧创作所呈现出来的鲜明的时代性、社会性和发展性,让当下的火热实践和充满烟火气的生活,给予微短剧更加宏阔的视野呈现新时代的发展。

在此背景下,为不断推动微短剧高质量发展,5月18日,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微短剧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成为微短剧领域较早的行业协会专业委员会,势必对于推动微短剧健康有序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一)

会议公布了中视协微短剧专业委员会首届组织机构,委员会聘任范宗钗、庄殿君为名誉会长,赵依芳为会长,郑立国为常务副会长,王天璐、王亮、刘幕天、苏晓、李川、李啦、杨抒、何云长、陈弋弋、陈云锋、陈瑞卿、范志忠、罗俊、周培金、赵晖、钱立立、高光磊、郭靖宇、桑志民、谢广才(以姓氏笔画为序)为副会长,包璇漪为秘书长,张健琪、苗露曦、赵瑞哲、裴月华(以姓氏笔画为序)为副秘书长,以及委员28人。

应当讲,当前是微短剧向精品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持续推动微短剧向上向美向善是管理机构、网络视听平台特别是广大观众的现实需求,亦是促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中国视协分党组研究批准成立中国视协微短剧专业委员会,既是微短剧行业发展的需要、广大微短剧艺术工作者的需要,也是中国视协‘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的职能体现。”中国视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范宗钗表示,委员会要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微而不弱、短而不浅”的微短剧佳作,推动产业精品化可持续发展。同时,要紧紧围绕“做人的工作”这一核心职能,团结吸纳微短剧艺术“两新”,不断强化专委会自身组织建设和履职能力建设。

对管理机构而言,坚持管理和创作提升并举、提升和减负并举、安全和发展并举是管理要求;而对网络视听平台来讲,坚守意识形态底线、不跨道德和法律红线、攀登精品创作高线则是创作导向。

对此,委员会首届会长,浙江华策影视集团创始人、董事长赵依芳谈到,华策影视集团是文艺战线上的老兵,但在微短剧新赛道上还需要认真学习,也特别需要指导与帮助。担任微短剧专业委员会会长既是上级领导和行业同仁的信任与肯定,也意味着光荣的使命与沉甸甸的责任。“委员会将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引导行业向上向善向美发展,持续加强沟通联络,团结和服务广大行业从业伙伴,以更多微短剧精品奉献人民,满足新时代广大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微短剧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将通过研讨、推优等多元方式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既恰逢其时,又大有可为。

(二)

在随后举行的“融通合作、守正创新,推动微短剧行业健康繁荣发展”主题研讨会上,来自学界、网络视听平台、制作机构的10名专委会副会长代表,针对全面提升微短剧内容品质、传播效能、文化价值、行业痛点等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与热烈探讨。研讨会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副总编高光磊主持。

在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国际影视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志忠看来,网络微短剧之所以能够“破圈”,重要的是得益于5G互联网技术的革新与推动,为网络微短剧的爆发式生长,提供了广阔的生长空间与机遇。在谈了网络微短剧的呈现方式、表现形式以及营销特点和模式之后,范志忠表示,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质生产力的助推下,特别是中视协微短剧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对于推动微短剧规范发展、走精品之路迈出重要一步。

目前,网络视听平台是微短剧创作制播主力军之一,如何让更多富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和正向价值观的微短剧“破圈”,平台做了很多努力。

腾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腾讯在线视频影视内容制作部副总经理李啦表示,2023年,腾讯视频共上新精品微短剧超百部,并在上海电视节的“白玉兰对话”论坛,正式提出微短剧已步入“细分·多元”的新阶段,倡导在细分内容赛道上深耕、打造垂类精品爆款,以此来推动微短剧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健康模式。“我们将持续提升行业的专业自律性,丰富行业视听内容的时代内涵,通过协会与平台的合力,为微短剧行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优酷副总编辑王天璐认为,微短剧一路走到今天,实属不易。优酷从2018年就开始进入微短剧赛道,见证了行业从“野蛮生长”到“有序成长”,从“无人问津”到“百舸争流”,如今的微短剧,已然成为网络视听行业中一抹非常鲜亮的春色。王天璐谈到,微短剧成长至今,管理部门“宠爱不溺爱、管促有章法”,让微短剧得以健康有序发展。优酷率先发布了针对微短剧的“扶摇计划”,今年,将继续做好内容升级,由原来的“专注IP”,升级为人、货、场的“一站式”扶摇,更好地服务行业提质升级。

在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编辑王亮眼中,微短剧孕育着巨大的产业潜力,并在精品内容的领航下,微短剧创作不断向上向善向美,“以小见大”“微而有为”为网络视听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微短剧正在成为行业发展新的助推器,在内容创作不断向上向善向美,并在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发展新合力,正在形成行业发展‘美美与共’”的良好局面。”

北京抖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精品短剧负责人钱立立谈到,抖音在探索微短剧品质升级的第⼀阶段,怀着一种忐忑的⼼情,选择的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从《二十九》到《超越吧,阿娟》,从《我的归途有风》到《大过年的》,不仅在流量上,在声量和口碑上都得到了积极和正向的反馈,尤其是在情绪价值上增加了与用户的情感链接,这种情感链接正是故事价值的魅力。

微短剧作为一种适应用户需求而生的新题材,必须通过好的叙事载体来承载故事、承载表达、承载情感,显然,内容依然是微短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三)

伴随着微短剧越来越受到关注,更多的制作单位加入到创作之中,成为推动微短剧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微短剧行业快速发展超乎我们的想象,但目前仍处在起步阶段,面临着高质量发展和市场调整的双重挑战。”杭州容量互娱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陈云锋表示,行业高速或者规范化发展的关键是在于讲“好故事”。微短剧“微”的是体量,而非价值,“短”是它的时长,而不是它的品质;关键是“剧”,微短剧也是剧。微短剧高质量发展还是要回到故事本身,回到好故事。

“随着微短剧受众范围的的不断扩大,正逐步成为能够引导人民群众正确价值观的‘精神土壤’”。郑州天桥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川认为,文化旅游和微短剧不是两条平行线,也可以是相互促进的共同体,在保持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兼容文化、旅游和良好价值观的体现。以短剧为载体,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传递人文精粹,这将是微短剧行业发展的升华。

麦芽传媒董事长何云长表示,公司在创作上坚持守正创新,把高质量作为作品的生命线,发挥微短剧传播快、流量大等优势,充分展现新时代文艺新形态的精神面貌;尊重艺术创作规律,打造精品力作,坚持真善美+家国情怀的创作理念,以内容精品传递文化底蕴、铸就经典文艺作品;始终保持敬畏,恪守向上向善的价值传递,坚持“内容背后是创作者的人品”企业文化基因,将“对每一次的点击发送都心怀敬畏”视为创作信条;发力微短剧+赛道,以高质量的微短剧赋能经济发展,推动微短剧出海,让高质量作品走向世界舞台。

“预计今年微短剧市场规模将突破500亿元,2027年则将达到1000亿。”北京点众科技董事长陈瑞卿认为,微短剧为各行各业赋能,AIGC、科学技术为微短剧赋能,将极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两个空间特别大。“将来,微短剧一定不仅仅是中国文化的‘边角料’,而是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宏大叙事非常重要,最大的优势是传播特别好,有很好的故事和内容表达。”

吉林广播电视台影视频道总监桑志民表示,微短剧井喷式的增长态势有目共睹,随着行业规模扩大,监管逐步成熟,广阔的市场空间为广电传统媒体,提供了一次转型升级的难得机遇。桑志民认为,广电机构“下场短剧”,一定会加快微短剧精品化进程,丰富微短剧市场主体结构。广电机构只有创新运营,探索与市场相适应的商业模式,在新的市场背景下不断创造媒体价值,输出产业力量。

微短剧的健康发展需要管理部门、协会、视听平台以及制作单位携手共进,合力打造微短剧行业全新生态,充分展现中国昂扬向上的精神与文化气质,展现时代变迁和发展的万千景象,赋予向上向善向美的生动注脚,微短剧才能真正走进人民大众中间,成为文艺创作主流。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副司长任道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原主任庄殿君、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副会长陶嘉庆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视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董涛主持。

0 阅读:1

我的广电视界

简介:以独特视角解读广播影视行业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