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记者孙航:法治的光芒透过“小案”照拂百姓丨2023记者看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 2024-02-07 17:29:11

开栏词

他们,可能是一年来最忙的人之一,扑下身子,沉下心去,深入审判执行第一线采访报道。

他们,肩扛“长枪短炮”,指间“笔走风云”,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他们,见证、记录人民法院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做深做实能动司法,扎实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他们就是日常采访最高人民法院的“跑口记者”。

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联合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近期陆续邀请“跑口记者”讲述2023年采访报道人民法院工作的体会和感受,与读者一起重温他们在这一年的代表作品。

想看到这些“跑口记者”的庐山真面目吗?

想知道他们关注人民法院的哪些工作、案件和故事吗?

一起来围观吧!

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记者 孙航

法治的光芒透过“小案”照拂百姓

公平正义,从来不是抽象概念,它落脚在人民法院每年审理的上千万个案件中,体现在最贴近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个个“小案”里。

“小案”不小, 连着民生更连着民心。过去一年,人民法院把“如我在诉”意识贯彻到审判执行工作中,努力把暖民心的“小案”办好,把顺民意的“实事”办实。

“知假打假”、“高额彩礼”,是一段时间以来人民群众呼声较高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发布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典型案例、涉彩礼纠纷典型案例,发挥案例示范引领作用,以有力度、有温度的判决,回应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和关切。

服务民营经济发展,一系列痛点、难点、堵点亟待法治化手段破解。最高人民法院制定指导意见,发布涉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保护再审典型案例,把平等保护原则融入司法政策、落实到个案办理,在法治轨道上服务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防治网络暴力行为,“女子取快递被造谣出轨”“祖孙合照被造谣老夫少妻”等事件刺痛着全社会的神经。最高人民法院与相关部门制定发布指导意见,对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案件的法律适用和政策把握等问题作出全面系统规定,织牢织密从严惩治的法网。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

过去一年, 法治的光芒透过一个个“小案”,照拂进百姓心里。践行人民至上,在每一个“小案”办理中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这是厚植党的执政根基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法院冠以“人民”二字,沉甸甸的责任和期许。

代表作品

“没想到只花了十块钱邮递费,就解决了几个亿的事儿”

本报记者 孙航

胡强文不知道,在他抵达郑州之前,这里接连几天都是阴雨天气。5月5日下午,带着准备好的锦旗,他走出车站。迎接他的是阳光,跟他解决了那件愁事后的心情一样明媚。

3月24日,作为德尔集团有限公司的代表,他寄给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回法庭一封信,想解决集团持股的一家破产企业的长期未注销问题。

“当时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没想那么多。”出乎他意料,14天后,他接到了四巡诉讼服务中心的电话。更让他没想到的是,让他奔波忙活了大半年的事,不到一个月就解决了。

在四巡副庭长王振宇看来,虽然这只是法庭办理的一个普通信访件,但是他和他的团队都想通过“解剖麻雀”的方式处理好这次来信,进而探索如何建立完善制度机制,落实好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和张军院长关于“有信必复”工作要求,让老百姓的问题有人应,让大家的难事有人管。

“群众来信都是奔着解决问题来的,那我们就要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大家解决难题。”王振宇说,要把群众寄来的信当成家书认真对待,这样才能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只有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

一封信引起第四巡回法庭关注

3月28日上午,黄建伟像往常一样从邮政工作人员那里取回了所有寄给四巡的来信。满满一小推车,在他整齐堆满信件的办公室里,不算明显。

黄建伟负责的是四巡诉讼服务中心办理群众来信的第一步。把信件取回后,他会到消毒室对信件进行消毒,然后挨个拆封,逐一阅读。

“先了解来信是要反映什么事,再根据群众的诉求分类登记入台账,分发给其他同志后续处理。”黄建伟说,这是庭里要求的有信必录、有录必全、不留遗漏。

这天,黄建伟像往常一样登记好手头的信件,把包括德尔集团来信在内的十几件信件信息报给了诉讼服务中心主任贾传喜。

德尔集团在河南省某县级市投资了一家新能源企业,经过几年经营,这家公司资不抵债走入了破产程序。经过审理,法院在2022年11月4日裁定终结破产程序并在当日发布公告。按照企业破产法规定,破产管理人应当在破产程序终结之日起十日内向登记机关办理企业注销登记。令人费解的是,距离企业破产程序终结已经过去四个多月了,但该新能源企业仍然“存活着”。

认真读完这封信,出于慎重考虑,贾传喜把有关情况向王振宇进行了汇报。

作为四巡分管日常工作的副庭长,王振宇时刻关注着涉诉信访工作进展。他随时询问法庭信访处理情况,也定期到诉服大厅接访,与反映问题的老百姓面对面交流。

看完信中描述,王振宇也觉得有必要深入了解一下具体情况。他与贾传喜商量后决定,“无论涉及哪一层级法院工作,只要在职责范围内,但凡是我们能做的就一定尽最大努力做好”。

可看到本案涉及破产程序,贾传喜表达了自己的顾虑:目前服务中心没有熟悉这一领域的同志,如果仓促应对,处理得不专业怎么办?

这个问题的解决,与四巡探索专业法官参与办理群众来信的思路不谋而合。

“怎么有个信访件?”4月6日一早上班,法官王灯看到桌子上放着一沓文件。接到贾传喜电话后他才明白,这是让他一起出谋划策,参与信访处理。

王灯在调任最高人民法院之前,曾在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了15年,一直没有离开过商事金融审判岗位,还曾经专门从事过两年破产审判工作。尽管现在岗位调整,他较少接触这些类型案件,但他一直对商事审判充满热情。

细细看完案情,王灯觉得“很亲切”。丰富的审判经验让他作出判断,解决这件事并不复杂。

当天下午,王灯递给贾传喜一份信访处理参考意见。总共三条——联系德尔集团了解为何至今未履行注销登记,联系当地法院了解该公司是否已裁定终结破产程序,联系当地法院要求其督促破产管理人及时办理破产企业注销登记程序。

“先把案情是否属实分别向法院和当事人核实,信息如无问题,那必须得按照企业破产法的规定来办。”王灯对贾传喜说,企业破产法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得很明确,管理人应当自破产程序终结之日起十日内,持人民法院终结破产程序的裁定,向破产人的原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没有灵活空间。

带着这份“专业指导”,贾传喜和诉讼服务团队的同志们开始行动起来。

接到最高人民法院的来电

看着这家投资了几个亿的破产企业一直挂在集团信息下面,胡强文头疼了很久。

德尔集团作为苏州一家知名集团型企业,下属上市公司需要按照法律法规为大股东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这种涉及破产的不良信息一直存在,不仅影响着企业形象,更影响着股民的信心,甚至在银行资信评级也受到质疑。那段时间不停有股东打来电话询问原因。

胡强文也跟当地法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沟通过很多次,但是一直没有得到何时能够注销的确切答复。眼看不能再拖下去了,他便开始寻找更多帮助。

集团分管法务的副总经理建议他给在河南郑州的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回法庭写信反映一下诉求。“试试看吧,反正成本也就十块钱。”胡强文没抱多大希望。

4月7日接到贾传喜的电话时,胡强文愣了一下,“这真的是最高人民法院给我打来的电话吗”?

这天对贾传喜来说是忙碌的一天,从早到晚,他一直在打电话。从多方联系取得作出破产裁定的法院和承办法官的联系方式,到向承办法官告知信访来信并询问情况,再到等待承办法官作出回应,最后给寄信人胡强文打电话告知信访处理情况,他忙活了6个多小时。

“你是‘智囊’,得坐在我旁边一起听听。”贾传喜笑着对王灯说。打电话时,贾传喜请王灯回复专业问题,并请王灯与原审法院承办法官就争议点直接沟通——

“我们已经去推动了,但是我们市的市场监督部门表示还要再研讨一下。”“国务院出台了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可以请他们参照条例的第三十四条办理。”凭借专业素养,王灯对基层法院承办法官提出的问题一一快速作出回应。

胡强文听到电话那头贾传喜对他说:“请放心,这个情况我们会持续关注。”他有点不敢相信,仅仅是寄了一封信,也没去现场跟电话里的这位同志见面,真能解决问题吗?

在四巡建议下,胡强文直接联系了案子的承办法官,法官向他作出解释,也十分配合地与他沟通后续处理事项。

“这是个经济欠发达的小地方,每年的案件量不多,涉及到企业破产的就更少了。”胡强文对当地法院缺乏处理企业破产经验、慎重开展工作表示了理解。随后,他也看到了在最高人民法院直接指导下,当地法院更加明确地适用法条、大胆推进工作所作出的努力。

根本目的是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其实对于这封信,以往的通常做法是层层转交下去。但这样周期很长,可能处理效果也不好。”王振宇觉得,既然发现了问题就不能怕麻烦,要有责任意识,努力解决好老百姓的难事,像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说的那样,“就是头拱地也要把人民的事办好”。

“亲友之间发个信息都希望对方尽快回复,更何况是认为自己权益受到侵害的老百姓呢?”

——前不久,最高人民法院召开党组会研究落实“有信必复”工作,张军院长强调要结合主题教育检视整改,把“有信必复”工作做实做好。这给四巡坚持能动司法,促进涉诉信访矛盾实质性化解提振了信心,指明了方向。

在王振宇看来,“有信必复”是化解信访的“牛鼻子”。落实“有信必复”,一方面能够给予老百姓急需的司法关怀,另一方面通过回信直面问题,可以对法院工作进行“质量检验”,通过末端“售后服务”促进前端审判执行“生产环节”,进而避免“一案结而多案生”。

说到底,“有信必复”只是措施,根本目的是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目前,四巡已经开始了各项探索。

“只有精准识别群众反映的问题,才能更加精准高效帮助群众解决问题。”贾传喜介绍,当前,根据法庭自身职能,他们将收到的信件划分为“属于四巡管辖案件”“需转本院各部门案件”“越级访”“反映问题”“咨询与意见建议”等九大类,下一步还将继续细化完善分类标准。

除了精准分类、精准识别,法庭还建立了一整套流程化管理机制、台账化管理机制。来信办理到哪一步都有专门的台账记录和经办人签字确认,防止信件在办理过程中遗失遗漏。现在已经建立十大台账,覆盖了办信全过程。

此外,法庭还与巡回区内的河南、安徽、湖北、山西四省建立工作群,每月通报涉及各省的来信情况,探索建立跟踪督办机制。

这次通过办理德尔集团的来信,法庭又积累了新经验。诉讼服务中心与审判团队形成合力,发挥各自所长,联动化解信访。从当事人反馈和整个处理流程来看,效果初显。

王振宇觉得这还远远不够。“一件案件做成了不意味着其他案件这么办也会成功。”下一步,四巡将以这次成功经验为样本,建立完善专业审判团队参与化解涉专业领域信访件的规范化机制。

“这些制度机制都需要我们反复探索、反复完善,最后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模式。”建章立制、行稳致远,这是王振宇和他的团队希望达到的目标。

一只会引发巨大效应的“蝴蝶”

今年第一季度,四巡服务中心登记来信979件。诉讼服务中心副主任吕芳介绍,除了网上来信可以电子模板化回复,大部分纸质信件都需要诉讼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逐一电话回复,一个电话打下来通常需要20多分钟。

“在当前的人力和技术条件下,做到‘有信必复’有难度,但是我们也要有担当。”吕芳正在牵头开展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第四巡回法庭庭长贺小荣对他们提出的“有访必接”“有信必录”“有信必复”课题调研。正值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期间,吕芳认为“有信必复”工作是一只会引发巨大效应的“蝴蝶”,会带动法院各个环节改进工作,带动法院干警将服务人民群众、厚植党的执政根基落实在日常工作中。

变化正在悄悄发生。吕芳发现最近一段时间,经常有年轻同志跑来向她请教在办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前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

“大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信访化解,反思不足,思考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让老百姓更满意。”吕芳说,涉诉信访化解理念上的转变和制度上的跟进,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干事创业的热情。

胡强文也即将得到令他满意的答复。

4月21日,贾传喜再一次给胡强文打来电话。几个小时前,贾传喜联系了破产案件的承办法官,法官告诉他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已经在前一天办好了破产企业的注销事宜。

得知这个消息,胡强文马上放下手中工作上网查看。看到破产企业信息已经清除,他如释重负,“没想到只花了十块钱邮递费,就解决了几个亿的事儿”。

作为王灯审判团队的法官助理,刘慧慧在两天后给胡强文打了回访电话,想听听他对法官工作和这次信访办理的意见建议,总结下一步专业法官团队参与信访化解的经验。“办理信访跟我们审理案件其实是一样的,都要通过规范的流程程序、扎实的业务能力和主动的服务意识,让老百姓信任我们,进而感受到公平正义。”刘慧慧说。

经历了这件事,胡强文觉得,以后企业再面对类似的问题,他们依然会选择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人民法院给了他们充足的信心和底气。

5月5日下午,下了几天雨的郑州微微放晴。一出郑州东站,胡强文就坐车直奔四巡。

“用一面锦旗表达我们的心情,但这几个字写不全我们想说的话。”胡强文整理着手里的锦旗,上面是他和集团领导同事反复斟酌的几个字——司法助企、排忧解难;优化营商、廉洁高效。

代表作品

清理积案 五巡求“变”

本报记者 孙航

“回顾本案两次一审、发回重审和此次的二审活动,我们百感交集、久久不能平静。从本案合议庭组成人员身上,我们看到了他们对司法事业的热爱和对职业操守的坚持。”

办公室里,读着当事人寄来的感谢信,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巡回法庭主审法官刘颖的思绪也随之流转,回到刚刚接手这个案子的时候。

13年前,AB两企业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几年后,随着工程结算,两企业及实际控制人就结算金额产生分歧,随之开始了互不相让的诉讼“拉锯战”。

工程结算、高额利息、股权转让……对于第五巡回法庭来说,这起法律关系复杂交织的案子一直牵动着大家的心。

2021年,该案二审来到五巡,历经三次开庭、三次线上线下质证、六次合议庭合议、三次专业法官会议。从法庭负责人到审判团队,从承办法官、法官助理到书记员,大家都在为最终化解双方当事人矛盾全力以赴。

“抓实抓好公正与效率,这是我们当前落实张军院长要求不断努力的方向。”第五巡回法庭分党组副书记、副庭长付向波从这个案子中看到法官们的政治智慧、法治智慧和审判智慧。“这也是当前我们妥善清理积案,啃下一个个‘骨头案’,促进案结事了人和的必经之路。”

处处透露着“不寻常”

这起案件是刘颖来到五巡后接手的第一个案子。

6月15日,重庆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坐在办公室里,刘颖聊起自己作为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的一名法官,来到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对她而言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接到任务时得知是一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刘颖觉得很常见,并没有过度在意。但看到全部案件卷宗和长达11页的明细账计算内容的时候,她吓了一跳。她指了指身旁的一张桌子,“几十册卷宗,这里几乎都摆满了。”

事情要追溯到2011年,A企业与B企业签订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委托代理人分别为刘某、何某和另一方的郑某。双方就某商业楼工程建设开发及相关工程实施,履约保证金、竣工验收与结算利息等作出约定。

“从表面上看,这的确是一个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但从合同签订之初就处处透露着‘不寻常’。”深入了解了案情后,合议庭发现合同中对于履约保证金的处理,并不像传统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一样,而是带有明显的民间借贷性质。

2014年1月和4月,双方当事人签订工程结算书和工程结算退场协议书,涉及金额10368万元。随后半年多时间里,当事人刘某、何某及其所控制的A企业,陆续向当事人郑某及其所控制的B企业支付了工程结算退场协议书约定的部分钱款,后未再继续支付。于是B企业一纸诉状把刘某、何某和A企业等告上了法庭。

“我们当时签订的结算协议,这都明明白白写着,约定好的工程结算总金额就是这个数,怎么还能欠着不给钱啊?”

“我们签订的实际上是民间借贷合同,这么高的利息明显超过法律保护的利息上限了,剩下的钱我们不给了。我们还多给了一部分钱,我们要要回来。”

面对双方各执一词,刘颖明白,如何认定这起纠纷的性质,如何判断其中错综复杂的法律关系,如何厘清这十多年来双方的资金往来并计算欠款金额,这些是妥善处理好这起纠纷的关键所在。

案子早在2019年便“来”过一次五巡。

2016年,B企业起诉刘某、何某及其控制的A企业等相关企业,案子由当地高级人民法院审理,根据双方往来账务及利息计算后作出判决,A企业应支付B企业4400多万元欠款。然而双方皆不服判,向五巡提起上诉。当时五巡审判团队审理后发现存在一笔虚构欠款,因此将该案发回重审,由一审法院重新核实钱款及相关事实证据。

“当时一、二审思路基本是一致的,都认为不能只按照表象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来判断,必须依照双方实际往来账务情况,一笔一笔把款项算清楚。”刘颖始终认为,当时的审理思路是正确的。

拨云见日寻“真相”

该案一审法院在2020年对案件进行重新审理。考虑到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特殊性,一审法院选择以双方签订的工程结算退场协议书为依据进行判决。这就意味着一审法院认定双方纠纷性质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

对于这次一审结果,双方当事人依然不满意。郑某觉得法院不应该调整减少双方协议约定的违约金,刘某和何某则依然主张合同实际为民间借贷合同,且工程结算退场协议太不公平,自己是受到胁迫签署的。

双方相持不下,案子再次上诉到五巡。

面对再次进入二审的案件,作为承办人,刘颖与合议庭首先明确了思路:案子要“拨云见日”,首先要明确法律关系,到底是建设工程施工关系还是民间借贷关系?

恰巧此时,当事人提交了双方新的资金往来证据。通过一次次开庭审理、证据审查、合议庭合议,隐藏在其中的关系逐渐清晰——

从实际审查情况来看,工程结算退场协议中涉及的金额10368万元不单纯是工程款,还涉及保证金及利息、借款及利息、违约金,以及A企业向B企业的还款等多种双方往来资金。合议庭作出判断,该案法律关系既包括建设工程施工,也包括民间借贷。

对账,这是下一步审判团队为了弄清欠款金额必须要做的事。这项工作落在了法官助理董宁的肩上。

这是董宁参加工作以来参与的第一个二审案件。2021年,她刚刚从综合行政岗转到法官助理岗,成为该案审判团队的一员。

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董宁反复审查资金往来,反复核对各项钱款流转情况。几十笔账款,董宁一一重新计算,办公桌上原本崭新的计算器已经被她按得掉漆了。

通过细致算账对账,审判团队已经对双方权利义务的履行情况了然于胸。董宁通过核算,发现双方协议中为A企业设定的利息利率已经达到年化90%以上,明显超出当时的司法解释规定的民间借贷年利率36%的上限。A企业的确是超额还款。

但是,对于A企业要求退还超额还款的部分是否应该支持?合议庭成员带着这个疑问参加了主审法官会议。

主审法官会议是五巡解决疑难复杂案件的“主战场”。全庭的主审法官们细致分析案情,认为A企业既然签订了协议又没有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主张撤销,自愿还了协议约定的部分欠款,而且双方确有合作关系也完成了部分施工,考虑到郑某的融资成本及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违约金相关规定,对于A企业的退款主张,法官们认为应依法予以驳回。

“有了主审法官会议的一致结论,我们合议庭作出二审改判更有底气了。”开完会,刘颖长舒了一口气,这件错综复杂的案子终于迎来了即将解决的曙光。

理念一新天地宽

“如果没有树立实质公正、实质解纷的理念,不去探究案件表面下隐藏的真实法律关系,就不可能判出好的效果。”在付向波看来,实践中,市场主体有时会钻法律的空子,把一个扭曲掩盖真实的法律关系呈现给法官。像这个交织着建设工程、民间借贷、股权转让等多个法律关系的案子,如果只按照表面的建设工程合同关系来裁判,就会离实质公平正义差距很大。

“这就要求法官有一双‘慧眼’,看到市场交易背后的真相,在法律空间中寻求最佳处理效果,始终秉持公平正义的原则去促进问题实质化解。”付向波说。

这也是书记员黄敏办过的笔录最多的案子。案件涉及三位自然人、五家关联企业、七位诉讼代理人、数十笔钱款账目,复杂的关系让她很头疼也很警惕。她小心翼翼地记录核对各类法律文书,力求不出现一点错误瑕疵。

审判团队写裁判文书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刘颖至今电脑里还存着50多份修改稿。面对文书中大量事实和数据,董宁和黄敏用手指着,逐字逐句,一个数一个数地核对。

正是在审判团队一点一滴的坚持中,当事人被感动了。

“让每一个案件都能得到公平和正义,不仅仅是口号,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我们从贵院的法官和法官助理以及书记员的具体工作中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收到判决书后,刘某、何某代表A企业向五巡寄来了一封感谢信。

尽管要求退还超付款项的诉讼请求被驳回,但是刘某、何某完全接受,认为判决合情合理合法,他们心服口服。截至目前,郑某也没有申请再审。

“我们的工作能延伸一分,就能减少当事人诉累好几分。”回顾整个案子,付向波感受到法官们的办案理念在不断革新“求变”。

“当事人来法院不是走程序的,是来实实在在解决问题的,一个程序内能解决的我们要尽量解决,减少不必要的二审、申诉、再审和另外提起诉讼,避免‘一案结多案生’。”在付向波看来,案结事了才是诉讼的目的,做到这些需要法官有系统思维,还要有勇于担当的精神和为民解忧的情怀。

当前,在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第五巡回法庭庭长沈亮部署要求下,第五巡回法庭正在全力以赴清理积案。分党组成员、副庭长杨占富牵头落实、定时督导,动员大家在一个个积案难案办理中勇于担当,尽一切可能为当事人定分止争、化解纠纷,绝不推卸责任、敷衍了事。

走进各间办公室,每一位主审法官桌子上都有一本台历,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开庭时间、工作进度。刚刚过去的5月,每天都有法槌声在五巡审判庭敲响。“理念一新天地宽。大家的责任感、工作方法和精神面貌都有了新的变化。”杨占富说。

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这个主题,抓住审判工作这个“实处”,着力在促公正、提效率、强队伍上下功夫,让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样的风气感染着每一位五巡人。

2021年至2022年两年间,五巡留有积案80件。经过2023年上半年各个审判团队的努力,目前积案还有23件,即将在7月全部审结完毕。

“为此,我们将全力以赴。”付向波说。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