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说出“不是你撞的,干嘛去扶”的法官,18年后,他如何了

菲菲的信笺 2024-05-05 21:17:54

2007年,一起民事诉讼案引起全国的轰动。被告人上学途中扶起摔倒老人,被老人认定为肇事人告上法庭。

然而,被告人“乐于助人”的行为却被法官当庭质问:“不是你撞得,干嘛去扶”。言论一出便引起社会质疑,甚至对我国的司法体系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如今18年过去了,“口出狂言”的法官现今如何了?当年的案件结果又是怎么样的?

《———【•案件起因•】———》

2006年11月20日,23岁的大学生彭宇骑自行车上课。突然,彭宇眼角余光瞥见一阵骚动。只见一位六旬老太徐寿兰正躺在水泥地上呻吟:"哎哟!"

从小就被教育助人为乐的彭宇一看,当即就朝老人跑去。将摔倒的徐老太扶了起来。彭宇并叫来一辆出租车,将老人徐寿兰拉扶上车,亲自送往就近的医院急救。到了医院,。彭宇还帮忙代付了200的医药费用。

彭宇本能地以为,老人家属定会感谢他这个热心市民。但出乎他的意料,徐老太当场就认定是彭宇将她撞倒在地。

彭宇万万没想到,出于一片好心的施援,竟遭到如此污蔑和非议。青年人当场哑口无言。场面一度十分尴尬和剑拔弩张。

一桩看似简单的好心举动,却演变成了一出令人匪夷所思的冤案。

《———【•案件经过•】———》

就在将老太送往医院后,彭宇便遭遇了家属的质问和狂风骤雨般的指责。老人家属认定,正是彭宇与老太相撞所致,因此要求彭宇支付高达13万多元的医疗赔偿费。

面对如此荒谬的指控,彭宇愤怒之余也深感无助。他坚持自己是出于好心扶起跌倒的老人,并将其送往医院,哪里存在伤害之心?双方为此引发纠纷,不得不走上法律程序。

一审过程中,案件经历了四次开庭,步履维艰:

第一次开庭,彭宇妻子代其出庭,提出被告无过错抗辩。

第二次开庭,双方对警方当初询问的笔录存疑。彭宇认为笔录被篡改,寻求媒体关注。

第三次开庭,证人陈述前后矛盾,对案情经过描述分歧较大。

第四次开庭法院作出判决,认定双方存在相撞,责令彭宇赔偿约4.6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次开庭时,彭宇曾提出调取当日派出所的笔录作为证据,但被告知该笔录已经遗失。彭宇对此表示无法接受,并怀疑有人故意销毁证据,遂打算借助舆论的力量维护自身权益。

更令人觉醒的是,当庭审理到最后一次,主审法官王浩曾质疑道:"不是你撞的,干嘛要去扶?"这句话无疑是对见义勇为者的一记重拳,引发舆论哗然。

但双方对判决结果都不服,一审阶段便宣告失利,进入二审阶段。

《———【•真相大白•】———》

但二审的最终处理结果是双方虽达成和解,但案件当事人要求保密,法院也不得透露任何内容。真相仍然扑朔迷离。一时间,舆论铺天盖地,众说纷纭,谁也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

就在世人将这起冤案渐渐遗忘之时,一个惊天举动,再度将其推上风口浪尖。2012年初,法院人员公开发布了两份2006年11月20日的警方报警记录。

法院公布这份重磅证据,无疑是为了还原事件原貌。从这两份报警记录可以得知,2006年11月20日清晨,彭宇与徐寿兰老人在公交站实际上是发生了身体接触和冲突的。

在二审之前,双方其实就已经达到了和解,双方并暂时签署了一份庭外和解协议。该协议由法院主持调解,内容主要有:

1.彭宇一次性向徐家补偿一万元人民币。

2.双方均不得再在任何场合透露此案的相关内容,亦不得在公开场合发表任何言论。

3.徐家撤销对彭宇的起诉,彭宇也同时撤销上诉程序。

《———【•当事人遭遇•】———》

最终证据佐证彭宇与老人有过相撞,当初在媒体大肆宣扬“乐于助人”的彭宇受到了舆论的指责,最终离京改行。

徐寿兰是受害人,但因为真想长期没有公之于众,全家人一直受到网暴,加之老人高龄,至2010年含恨离世。

法官王浩因当庭失言且一审表现不尽人意受到处分,被调离法院一线工作岗位。

《———【•社会影响•】———》

彭宇案无疑是一个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案例,其影响力之深远,远远超出了大家的想象。这起案件像一颗投入社会沃土的种子,衍生出连锁反应,不断滋生出更多的思考和讨论。

一开始,案件一经曝光便在社会上掀起轩然大波,对待"见义勇为救人"这一行为,产生了难以想象的顾虑和疑虑。很多人开始质疑,也许救人不如袖手旁观更为稳妥?毕竟彭宇不就是一心想帮助他人,结果却惹祸上身吗?

网上甚至出现了类似的调侃:"现在不救人啦,不然准'彭宇'!"一时间,见义勇为的美德似乎在世人眼中蒙上了一层阴影。

更可怕的是,法官王浩在审判过程中的一句质疑性言论,似乎无意中让整个司法系统的公信力也受到了冲击。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股疑虑和阴影竟然愈演愈烈,最终演变成了一股巨大的社会问题。2011年,"悦悦"事件再度将"见死不救"推上了社会的风口浪尖。

一名2小孩悦悦在街头被车辆碾压,从录像可以清楚地看到:在7分钟的时间里,共有18人从旁边走过,却无一人上前施救。最终,悦悦不治身亡。

因此,这起事件彻底点燃了社会对"见死不救"现象的愤怒。大批网民在网上痛斥:"难道我们的社会真的就这么冷漠了吗?

在这轮轮骚动中,社会开始反思: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冷酷无情的现象?制度是否出现了失范?人们是因为自私自利,还是怕惹是生非?

就连2014年春晚上一出名为《扶不扶》的小品戏码,也引发了社会热议。小品幽默诙谐地讽刺了当下社会对"扶老人"存在的犹疑和观望心理。

从彭宇案到悦悦事件,再到春晚小品,我们不难看出:这起本不算大的案件,竟然引发了如此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它让人们开始反思,是否应该给予见义勇为以更多的法律保护和社会尊重?

《———【•反思•】———》

通过这起曲折离奇的案件,我们可以深刻地反思出一些潜在的社会顽疾。正如一颗投入沃土的种子,它在发芽生根的同时,也暴露出土壤中的种种缺陷。

首先,司法审判环节中,过于生硬、单一的审判方式给人一种遗憾。回想起当年审判长王浩的那句"伤未可怕,钱才可怕"的怪论,我们不禁会痛心疾首。

一个即将从事司法工作的人,理应对法律条文了如指掌,更应当具备基本的人性化思维。然而当时的王浩,却显得如此生硬和不近人情,简单粗暴地将伤害他人的行为等同于金钱利益,这样的审判哲学无疑存在重大缺陷。

其次,在这起案件中我们也清晰地看到了舆论的双刃剑效应。一开始,媒体热衷于宣扬彭宇"见义勇为"的正面形象,但随后却又大加围猛攻,让他陷入了被万人唾骂的处境。如此反复无常的舆论导向,无疑对案件的公正审理造成了严重冲击。

所以我们不难看出,不负责任的舆论导向具有相当可怕的力量,它可以将原本小小的矛盾无限放大,进一步引燃双方的不理智和对立情绪,直至最后走向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境地。在这方面,舆论的导向性需要把好关,要更多体现公允与客观。

参考资料:

彭宇案——百度百科

王浩——百度百科

0 阅读:30

菲菲的信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