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恐惧症”来源于“有毒的原生家庭”,要打破精神桎梏

十四无畏 2024-03-07 08:09:20

“宗教恐惧症”很可能和“有毒的原生家庭”有关系。

如果家里有一个至高无上,唯我独尊的母亲,从小就给你灌输一种思想:你要听话,服从与我,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不然就会惩罚你,就会抛弃你。

长年累月,就会变得诚惶诚恐,胆战心惊。

成年之后,哪怕有了自己的家庭,工作。这个诅咒,却一直如影随形。有如脚上被绑了锁链的大象,尽管已经有足够力量挣脱锁链,却成了习惯。

哪怕离开了母亲,依然没办法为自己的生活负责,甚至带有罪恶感。我怎么能丢下她不管呢?

母亲在精神上牢牢控制着你,觉得只有讨好母亲,让她快乐,让她过得舒服,自己才有好日子过,乃至于完全丧失了自我的存在。

尤其是母亲将宗教结合起来,通过宗教吓唬你。如果不听我的,就是大逆不道,就会天打雷劈。这种恐惧感更是深入人心。被歹毒之人利用的宗教,也必然玷污了宗教本身,并不是真正的宗教。

除了害怕母亲,你可能还害怕老师和领导,都是作为权威一样的存在。你无法质疑他们的做法是否合理?言语是否对你不尊重?哪怕受到委屈,也不敢和老师,和领导提出。因为在你的观念里,”权威“必然是正确的,有如母亲一样,神圣不可侵犯。不听她的,就会受到惩罚。倒过来,受到惩罚,也必然是你做得不对,你活该。

“宗教”似乎在某种意义上成了母亲的替代形象,一种控制你的工具。“宗教领袖”竟然成了妖魔鬼怪的形象,而不是实际应该有的“助人的,亲切的,温和的,善良的”。在你价值观中的“宗教领袖”,似乎被妖魔化为,只要不服从于我,不虔诚,就会给你带来惩罚,带来厄运的“魔鬼”。

“邪教”往往通过诅咒,威胁,恐吓等手段,来控制他人。对内心始终住着“乖孩子"的信徒特别有效,而这种子虚乌有的恐惧模式,可以理解为是母亲从小带给他们的。

尼采:上帝死了。某种意义上,是唤醒那一拨人,重新找回自己。

只有找回自己,才能从精神桎梏中解脱出来;才能消除对母亲的恐惧,才能真正对自己负责。我可以理解所有的宗教仪式,都无非是在讨好,是在谄媚,是在奉承“我很听话,我很忠心,我很乖”。以此得到安心,貌似只要“乖”,就能保佑我一切顺顺利利,不会遭受惩罚,甚至长生不老。

尼采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的生活;只有自己拯救自己,才能走出泥潭。你啥都不干,躺在家里,求神拜佛,只能是妄想,天上不会掉馅饼。

所以,“宗教恐惧”在一定意义上,是“童年强势,操控型”的母亲给你带来的创伤。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