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旧书信,重温笔尖下流淌的亲情

京都闻道阁 2024-03-08 11:41:41

文丨师利国

昨天整理书柜,重新翻阅曾经读过的书籍,在一本旧书里掉了一封书信。从信封字体看是妻子写给的,我十分好奇的阅读了全文,我感慨万千,也勾起了我的回忆。

信件落款日期是1984年4月22日,信中内容主要有三层意思,一是三个月的儿子一天一个样,十分可爱,但又太折腾人,闹的晚上睡不着觉,严重影响白天上班。二是五月是我们结婚两周年,无法相聚,更多的是思念之情。三是“五一”抽时间回家看看父母。我清晰的记得当时的情景,当天我要出差在到沈阳,在等车时,政治处通信员告诉我有一封信,拿到信后就上车。在车上我迫不及待打开妻子的书信,看完内容我心里五味杂陈,更多的是辛酸的泪水。我不能在妻子身边替他分忧,我不能在身边照顾年幼儿子,心中像压了一块石头喘不过气来。一起出差的战友看出了我的心思,只了讲几句苍白无力的安慰话。晚上在招待所里又看了一遍,越看心情越沉重,越看心里越不是滋味。似乎这封信告诉我,对自己的未来要重新做出选择。过去是单身一个,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如今是上有老下有小,虽然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但个人问题也应列入议事日程。因此我把这封信珍藏起来,夹在一本《红楼梦》书里。

在通讯条件落后的年代,书信是普通人交往的唯一渠道。那个年代都经历过写信,尤其是相隔几千里路程,要想知道对方的一切事物,信息来源就是书信。书信在这个历史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最频繁的书信就是自己的家人。当兵走时父母情况如何?通过书信才能获取,虽然有时家人报喜不报忧,但盼望收到家人的来信,对自己也是一种安慰。如果长时间收不到家信,心中各种猜测都有,甚至抓耳挠腮。天天盼着通信员送信,甚至在通信员取信件的路上等待,有自己的信高兴万分,没有就很失落。

唐代诗人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描写了诗人爱国情怀及对亲人的牵挂,也表达了诗人炽热的思乡情感。在部队十几年,我不知道写了多少封信,这么说吧,游差路上肯定有我的信,不是收到家里的来信,就是信在行走的路上。由于军人不可能固定在一个位置,有时出差,有时换单位,有时执行某一项任务。遇到这种情况都要提前在信中告知,也许这段时间属于空白期,也是最煎熬的时期。

其实写信是很费脑子的事,尤其是恋爱期间,总想把好的一面展现给对方,可以说是绞尽脑汁。但写信又像是诉说,又像是汇报,又像是提问,又像是解题,又像是展示自己,又像是打笔仗,又像是比文化。我们很多战友通过写信提升自己,记得一位四川兵,当兵时不会写信,也不认识几个字,班长就教他从写信开始,一年后自己就可以写信,但信封由别人代写。

信写出去后盼信是一个苦差事,在外地盼望家人来信,家中父母也盼望在外地工作的子女的来信,有一句话叫“儿行千里母担忧”,长时间收不到子女来信,父母比子女还急。那个年代的父母没几个有文化,收到信后还要找人念,有时念一遍还不行,如果字迹潦草点,含糊一点,老人要理解半天。那时写信喜欢写“见信如面”,想想这根本不现实,但唯一方式就是书信,多多少少也是一种安慰。

收到信件后,当两手撕开信封的一刹那,心中在默默的祈祷,信里内容是万事顺心,千万不能有纠结的事情发生。阅读顺意的信件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因为你要仔细阅读,认真分析信的内容,有时让你联想翩翩。当看到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哪怕是一句不经意的话,你的情绪马上被信件所左右,有些事情又无法让他人知道,只能自己默默承受。加上文字内容篇幅有限,只能靠仅有的内容去揣摩。你没有其他办法,唯一能做的只是回信安慰。有一句话是形容军人的“军人的奉献何止在战场”,这话一点都不假。可以说军人每时每刻都在奉献,尤其是远离亲人的痛苦,精神上受到折磨。没有强有力的精神支撑,这个兵很难当好。

正能量的信件就像一剂强心针,鼓励你,鞭策你,引导你。可以让你变得更加坚强。但也不排除负能量的信件,消磨你的意志,削弱你的斗志。尤其是在你心神不定左右摇摆的时候,如果收到非正能量的信件,作用就太大了,很容易使你迷失方向,失去自我。

但我们也可以借助信的力量做好教育引导工作。记得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有些年轻人浮躁的心情十分明显。参军后不安心部队生活,怕困难怕吃苦怕严格的组织纪律,甚至有的承受不了而当逃兵。这给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难题,当时我在连队当指导员,新兵就有一百二十人,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做好稳定军心的工作。新兵到部队一个月后,我要求新兵在春节前,每人给曾经教过自己的老师写一封信,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不会写的班长要帮他们写。半个月后,所有新兵都收到老师的回信,鼓励他们在部队建功立业。不能说这封信稳定了军心,但这封信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

书信已经成为历史,那是一个时代的烙印,也是无法抹去的记忆。

2024.3.7十堰

☆ 作者简介:师利国,1957年出生,1976年入伍,1993年转业回湖北十堰。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

1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