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离休厅长来到沂蒙山区,看到哑老太跪地大哭:救命的娘啊

写在云端的历史 2024-04-02 16:33:21

“庄健,再开快点!”

1985年秋,刚从上海办完离休的厅级干部庄新民,就马不停蹄地奔赴山东沂蒙老区,一路上不停地催促儿子快开。

庄健看到父亲着急的样子,也不敢说话,只能狠踩油门。

这时,小孙子奶声奶气地说话了:“爷爷,你今天可跟平时不一样哟!”

庄老瞬间没了脾气,摸着孙子的头说:“爷爷能不急嘛,人家曾两次救过我的命,可40多年了,我都没有回去看看她老人家。”

“那爷爷可不对,能给我讲讲怎么救得吗?”

“那一年,我才比你大几岁……”

庄新民的思绪,一下子飞到1942年末,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1942年末,鬼子在飞机的配合下,对沂蒙山区进行了残酷的“扫荡”,沂蒙地区的抗战也进入了最艰苦的阶段。

老百姓纷纷逃到深山老林躲避,年龄小的战士也只得换上老百姓的衣服,跟着一起转移。

17岁的庄新民是军区卫生所的护士,卫生所被敌人冲散后,他只得一个人跟着逃难的群众往山沟里跑去。

他的身体本就瘦弱,又没来得及带干粮,几天之后直接栽倒在了山沟里。

迷迷糊糊中,他被一个村民摇醒,递给他水壶,又塞给他一把地瓜干。

庄新民灌了两口水,吃了口地瓜干,刚要对村民说声谢谢,鬼子就将他们包围了。

庄新民和百姓们一起被关在马牧池乡的南庙里,他穿着老百姓的衣服,不容易暴露。

但鬼子非常狡猾,一个人一个人地拉出去审查,只要说不清自己的真实身份,就会被一枪打死。

眼看着就快轮到自己了,庄新民的心里一阵紧张。

就在这时,给他地瓜干的村民凑了过来,在他耳边悄声说道:“我看你面生,你是八路军吧,叫啥名?”

庄新民吃了一惊,但他对老乡们是十分信任的,悄悄说了自己的名字。

村民紧接着说:“俺叫李开田,横河村人,媳妇儿是聋哑人,叫明德英。你既然叫庄新民,我儿子辈分为‘长’,你就叫李长民吧。记着,你家里还有两个弟弟。鬼子问了你就这么说!”

庄新民按照李开田教的,果然没被鬼子发现身份。

他们一群人被拉到泰安去干苦力,直到一个月后才逃了出来。

此时庄新民已被折磨得极度虚弱,浑身发着高烧,根本就无法去寻找队伍。

李开田临时决定,带他回沂南县调养。

300多里的山路,庄新民的鞋早就磨烂了,到最后完全是靠李开田背回去的。

当他们回到横河村李开田家的草屋前时,不由得泪流满面。

明德英看到失踪许久的丈夫回来,不由得欣喜万分,她虽然说不了话,依然比划着向身后的庄新民问好。

庄新民已经提前知道明德英是聋哑人,却依然忍不住喊了一声“娘”,然后就直接昏了过去。

李开田赶紧将庄新民放到炕上,比划着告诉不知所措的明德英:“这孩子是八路军战士,只是昏了过去,需要休息。”

明德英这才放心,赶紧打来一盆热水,给庄新民洗脚。

庄新民的脚底已经被石子和树枝扎得千疮百孔,明德英将他的脚放到水盆里那一刻,盆中的水瞬间染成了红色。

明德英心里清楚,庄新民脚上的伤口太深,如果不将脏血挤出来,就会感染,脚就保不住了。

情急之下,她用嘴一口一口地将毒血吸了出来,又在脚上涂满了草药。

昏迷了两天,庄新民才醒过来。脚是保住了,但身体非常虚弱,需要好好调理。

明德英一看他醒了,赶紧招呼他吃饭,给他盛了满满一碗。

庄新民饥饿之极,狼吞虎咽,很快就吃完了。

当他端起明德英给他盛的第二碗饭时,突然发现他们一家人谁也不动筷,都在看着他吃。

庄新民心里一沉,由于他的到来,家里本不富裕的粮食,肯定更不够吃了。

为了给庄新民调理身体,明德英将藏在山里养着的两只老母鸡杀掉,给他炖了鸡汤。

庄新民有心分给李家的两个弟弟吃,但明德英坚决不同意,两个孩子也很懂事,总是离得远远的。

粮食不够,明德英就下山,去村里讨饭。

她的人缘很好,又是拥军模范,村里人一看“哑巴嫂子”又没吃的了,总是会想办法节省出一点来救济她。

庄新民住了41天,说什么也要去寻找部队。明德英使劲摇着手不让他走,但他说什么也不肯再留下了。

明德英挽留不住,去村里借了几个红薯,煮熟了以后让他带着。

庄新民一跪在地,哭着说道:“爹、娘,等我打完鬼子,一定回来看您二老!”

说完,他一步三回头,依依不舍地走了。

庄新民回到部队,直接来到一线战斗,立下赫赫战功。

这期间,他曾多次写信给李开田夫妇,可由于当时连年作战,信件一直没能送达。

解放后,庄新民跟随陈毅进驻上海,在军管会后勤工作。终于有了一些时间和精力,经过多年的查找,在1952年找到了恩人的下落。

陈毅得知后也替他高兴,也想找机会去看看这位老妈妈,但他们工作实在太忙,根本脱不开身。

庄新民只好暂时放弃这个想法,经常给明德英老两口写信,邮寄生活费。

随着庄新民的职位越升越高,他更加不得分身。经过他的强烈要求,虽然明德英身体不好来不了,但总算把李开田老人请到了上海。

庄新民得知李开田夫妇后来又生了两个孩子,强烈要求将弟弟妹妹都接到上海来。

但李开田守着田地过了一辈子,在城市里生活不惯,小住几天就回去了。

庄新民无奈,只好月月寄钱,节节送礼,嘘寒问暖。

转眼,到了“十年”特殊时期,有人对庄新民当年在明德英家养伤41天提出了质疑,认为他是为叛逃找借口,一下子将他整倒了。

庄新民被逼无奈,只好又搬出自己那位老妈妈,他对管事的说:“你们可以去问问我的沂蒙妈妈!”

调查人员来到马牧池乡横河村,找到了李开田和明德英夫妇,两位老人拍着胸脯保证,庄新民就在家里养伤!

庄新民再次得救,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但他一直没能实现沂蒙老区的愿望,直到1985年,他刚办完离休手续,就马不停蹄地来到马牧池乡。

小轿车开到了明德英的家门前,庄新民一下车,就带着儿子孙子给老人磕头,哭道:“娘,不孝儿子回来了!”

明德英老泪纵横,一遍一遍地摸着庄新民的头,用手比划着:“我的儿,你怎么才来呀!”

从那次之后,庄新民在1989年又去过一次。

到了1994年初,他本有意去山东陪老妈妈过春节,但就在出发时,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导致脊椎骨折,住进了医院。

庄新民心中苦闷,把儿子庄健叫到病床前说:“我这里有人伺候,你去趟山东,陪奶奶过年。”

在时任海军少校的庄健的陪伴下,明德英老人过了个开心年。

庄新民本想养好伤后再去看望老人,然而1995年,明德英老人就去世了,享年84岁。

明德英老人被誉为“山东红嫂第一人”,当地政府为老人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庄新民也派儿子百忙之中参加了老人的葬礼。

在沂蒙地区,流传着无数军民鱼水情的故事,明德英老人也只是无数红嫂中的一个。

当年,八路军爱民,老百姓拥军,才造就出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

但,一支队伍只有先为人民服务,老百姓才会拥戴。反之,那就是“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了。

0 阅读:29
评论列表
  • 2024-04-03 10:26

    受人点水恩须当涌泉报

写在云端的历史

简介:60年一个甲子,他们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