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好找工作吗?

职场蛙 2024-02-28 22:57:49

春节都还没过,就有人提问:“春节后,好找工作吗?”

美女“茶盖儿”,目前在三线城市的一家物业公司,做客服主管,月薪也才八千,发来咨询信息,说她春节前给老板发了辞职报告,应该这个年后就能离职,所以她问春节后找工作是不是比较难。她担心有些公司还没回来上班,新职位也还没开始招聘。

实际上,与此类似的问题,常年有人问,“年初好找工作吗?”“1月份好找工作吗?”“8月份好找工作吗?”一直问到“12月份好找工作吗?”“年底好找工作吗?”......

今天,来统一解答下。

掌握住如下两个大原则,最佳求职时机一看便知。

第一,记住,你只找一份工作

个人找工作,战略上必须藐视它,因为你只找一份工作。

宏观上的三四月求职旺季,或者七八月求职淡季,亦或金九银十秋季就业潮,等等,对于你个人求职来说,没有多大的影响,你直接找即可。

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其实一句话可以说明:旺季,市场中的有效职位数比方说有2300万个,淡季有1900万个,旺季淡季是宏观概念,跟你个人求职有多大关系呢?同样的,GDP增长率也有大年和小年,你在增长率5.2%的小年,就没有增长率6.7%的大年挣得多?不尽然。

每次求职,你只是找1份工作去上班就够了,而不是要你一个人同时找到100份、10000份工作同时去报到。

所以,任何时候求职,对于个人来说,都是相对容易的,没有什么时候好找工作、什么时候不好找工作这一说。

这里有个更大的类比,你可以更好地体会下。上世纪九十年代时报纸上就说,当时全国有几千万的“光棍”,但自己周围的人到了年纪,包括绝大多数男性,也基本都结婚了;到了当下2024年,据说全国还是有几千万的光棍,但如果你用心的话,你找个对象结婚还是相对容易的。

整体来说,宏观上的情况,具体到微观个人身上,已经不是那么明显。

再比如你有俩同学,是不是来自二线城市的那位“芒果”,她家里经济条件就一定不如另外一位来自一线城市的同学“小兔子”?答案显然是:不一定。而且,一二线城市的区别,决不能被当做单个家庭比较的依据。

求职市场上也是如此。根据我多年的统计、观察、分析,可以得出肯定的结论:任何时候都适合找工作,只要你自己用心;过年等节假日,别人忙着过节,正是我们海投和求职的大好时机。

白天我就在反辞退直播群里,提醒小卡别忘了在春节期间多多投递简历。别人娱乐,你加紧海投,来年必有收获。有卧薪尝胆的意味,但很快就会苦尽甘来。

尤其在被动失去工作后,包括仲裁和跟前东家打官司期间,你更要加快求职的动作,每一份简历投递出去、每一个新的面试电话、每增加一个Offer,都是你跟前雇主谈判的筹码,否则你连仲裁维权的勇气都不够甚至没有。

所以,你问:春节后好找工作吗?七八月份好找工作吗?年底好找工作吗?

回答:是的,都好找。不用担心,大胆地去找即可,每个月都适合找工作!

最近我准备同时指导三个职场徒弟开春后同时求职,看他们三人的求职表现,大概率在2024年的上半年他们三都能入职相对不错的单位和岗位,一起直播指导,也是让他们三位互相有个参照和比较,最终发挥的Offer结果,也会相对公布给大家做参考。

第一次工资翻番的跳槽直播,这也是全国首创了,大概安排在正月初五财神节当天,这是我退休后的第二个直播群,因为相对有时间了。大家可以找禅师(francis3090)报名。术业有专攻,其他啥学历、买房、副业、势商、职业经理人道路等等,都不谈,在中国当下能指导人工资翻倍跳槽的,根本就没几个,不过这是我的强项。当然,翻番是目标,具体得看个人的城市、学历、经验、机缘巧合和操作悟性。

第二,找工作方法,有讲究

战术上,得重视找工作这件事,就当做背水一战,全力以赴,“死而后已”。

亲朋介绍、同学内推、导师推荐、长辈关系、自己网络海投、猎头介绍、参与现场招聘会、微信微博抖音等自媒体的招聘也不放松,等等,要多渠道同时行动。

简历最好海投,因为网络投递简历最终的成功率,太低了,所以必须大量投递。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职位数量不够?不够你就再多找几个招聘平台,多下载几个招聘APP在手机里(下图示例,不是推广),“饭前便后”投,午休前后投,睡觉之前投,随时随地有空闲,挑选职位继续投!

那不是要花很多时间?当然,找工作得花时间花精力,这是肯定的,这才是用心,但我们要随时随地找工作,求职期间要将海投融进日常生活甚至自己的血液之中去才好。

获取面试机会后,尽量多多去面试,最终根据概率论,10次面试应该能有比方说2-3个offer,20次面试大致能有4-7个offer。这就是行情,跟你个人的学历、长相、性别、婚否、民族以及面试发挥等等关系都不大。接下来,你再去综合评估这些offer,最终选出一个最好的去上班。但其他Offer都不要拒绝,而用时间倒逼法拖着,直到新工作转正为止不拖了。

有人会问“3000个适合的岗位怎么找得到?”“能有20次这么多次的面试电话?”“一下子海面这么多,我如何请假呢?”“同时拿到5个Offer不现实!”

其实以上这是给你定的目标,你能超额完成则更好,完成不了也尽全力,至少会超过本来的你自己。不这样做,你永远把握不了求职的主动权。

其他还有很多要点,大家结合以往我的文章,并按照上文两个战略,加以行动,同时进行。如此一来,这就把握了求职和跳槽的主动权,将找工作这件事从被企业挑,变成了你挑企业,这是质的区别。

找工作,每个月都可以,甚至每时每刻。

0 阅读:2

职场蛙

简介:开发中国职场第三条道路(求职、职业规划、财务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