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审言:杜甫的祖父、恃才傲物的才子

无心随墨 2024-05-16 14:13:40

杜审言:杜甫的祖父、恃才傲物的才子

杜审言这个名字,对现代的很多人而言,可能比较陌生。如果不是对诗歌感兴趣,很可能我们不会对这个名字过多关注。如果杜审言活过来,看到一千年后的自己竟然默默无闻,估计他会再次气走。在他生活的时期,他也曾经光芒万丈,而且他还很自信,怎么能接受自己无人知晓呢?不用杜审言来提醒,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位当年的大才子、杜甫的爷爷——杜审言。

杜审言,字必简,祖籍襄阳,后迁居于河南巩县。要说杜家,人称京兆杜氏,那也算得上名门望族,家族中出现过不少名在史籍的人物。西汉有父子御史大夫杜周、杜延年;东汉有书法家杜度、学者杜笃;曹魏有名臣、大将杜畿;西晋有军事家杜预;南北朝还有名将杜骥、杜掞。进入隋唐,杜家更加兴旺,除却杜审言和孙子杜甫两个著名诗人,九位宰相就有九位,像大名鼎鼎的杜如晦就是京兆杜氏。

杜审言的父亲杜依艺,任巩县令后,就把家也搬了过来,杜审言就是在巩县成长起来的。生活书香门第,自然受到的教育是很良好的。再加上杜审言果然继承了家族的好基因,很是聪明,学习成绩自然不错。尤其是诗文,更是他的拿手好戏,年纪轻轻便文名远播,与李峤、崔融、苏味道被人并称为“文章四友”。有才华可能会受人嫉妒,恃才傲物则肯定不受欢迎。偏偏杜审言就是恃才傲物的主,自然受到很多人的嫉恨。

约在乾封元年(666年),杜审言开始走进仕途,做了州县的僚属。一年后,考中乡贡进士,在仕途上的上升之路开始开辟出来。第二年他高高兴兴进京参加省试,可是结果却是名落孙山。这应该是正意气风发的小杜受到的第一次挫折。不过还算幸运,两年后,即唐咸亨元年(670年),杜审言终于进士及第。第二年,他释褐为汾州隰城县尉,正式踏上了仕途。

约在上元二年(675年)春,杜审言又徒蜀川县尉,有人说王勃的著名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为送他而写,不知有什么根据。之后多年,杜审言都在地方为官,一直到垂拱四年(688年),杜审言赴京调选后,没有再往地方,而是留京任职。几年后,长寿二年(693年),又离京任江阴县丞,不过很就被罢职。万岁通天二年(697年),总算升任洛阳县丞。但是嘴大又自傲的杜审言,很快又碰了壁。圣历元年(698年),又因事获罪被贬为了吉州司户参军。

杜审言无论如何都想不到,这次被贬差点要了自己的小命。也不知道是政见不和还是杜审言的臭嘴,来到吉州没多久,他就得罪了员外司户郭若讷、司马周季重。这两人也不是什么君子,一不做二不休,就要要了杜审言的性命。两人联合起来诬陷杜审言,杜审言被定为死罪。就在这生死关头,杜审言只有十六岁的儿子杜并,愤恨不已,便要为父报仇,他潜入司马府刺杀了周季重,但他自己也命丧侍卫刀下。最终杜审言逃得一命,免职回到洛阳。这次他自己虽然逃脱,最终还是害了自己儿子的性命,这就是他沉重的代价。

长安二年(702年),武则天召见杜审言,将要任用他,想看看他的才华,就问道:“你高兴吗?”杜审言自然要说高兴,拜谢一番后,武则天为他出了一个命题作文,让他写一篇《欢喜诗》。交卷后,武则天很满意,赞叹他的文才,任命他为著作佐郎。

神龙元年(705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发动兵变,逼迫武则天退位,复辟唐朝,史称“神龙革命”。“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的朝廷建立后就要清理“旧朝余孽”。在武则天当政时期,为了自己的仕途,杜审言曾依附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兄弟。清算到他,把他被贬往了岭南地区的峰州(今越南境内)。在路途之上,心情郁闷,当走到湘江边时,忍不住写道:“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渡湘江》)。这次被贬之地遥远,气候风光也迥异于内地,这让杜审言思乡之情异常浓烈,在情感的刺激下,他创作了《旅居安南》:“交趾殊风候,寒迟暖复催。仲冬山果熟,正月野花开。积雨生昏雾,轻霜下震雷。故乡逾万里,客思倍从来。”

两年后,景龙元年(707年)春,杜审言终于迎来遇赦命,得以北归,回来后任国子监主簿。都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归来后的杜审言依旧是那副老样子。而他的人生也进入了倒计时。第二年五月份,杜审言加修文馆直学士。当年秋,就因病去世了。他死后,由他的好友,中国历史上人品最差的诗人之一的宋之问作祭文,葬于河南郡偃师县首阳山下的祖坟。

杜审言的恃才傲物、大言不惭是出了名的。早年在写官员的考核表时,对别人说:苏味道必死。别人不懂,就问什么意思,他回答:我判语写这么棒,他看到还不羞愧死。苏味道是大文豪苏轼的老祖宗,和杜审言同样位列“文章四友”,当时的小杜这么说,明显就是看不起人,自大狂妄。他还有许多大言不惭的雷人雷话,比如他说过:我文章这么好,屈原、宋玉只配给我当衙官;我的书法也很好,王羲之也在我之下,见了我他也得行礼。临终时,好朋友去探望,来得人是他的好友、大诗人宋之问,他说:我活着压你们一头,我这一死,你们就高兴去吧,只是遗憾,我没看到我的接班人啊。他的这张嘴,称为毒舌可并没冤枉了他,他在吉州差点把命丢了,据说也和他的这张嘴有关。

杜审言去世四年后,他的孙子杜甫出生,这是一个被称为“诗圣”的诗坛大人物,光照中国诗坛千年。杜甫的诗歌写的这么好,跟他的未能见面的爷爷是有着重要关系的。杜甫很佩服自己的爷爷,也常吹嘘“吾祖冠今古”,不知道他心里是不是真这么认为。因为有这样一位诗人爷爷,杜甫认为“诗是吾家事”,他从小就对诗歌很感兴趣,诗歌创作认真严肃,一丝不苟,生怕对不起“吾家事”,不能不说,他的这些观点和作诗态度,都和杜审言的影响有着直接关系。

2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