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新时代“枫桥经验”绘就“晋江经验”新篇章

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2024-01-31 22:20:29

敬请关注!

这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辉煌注脚

宋元中国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繁荣驻地

这是一个古老又充满生机的城镇

千年窑火不断 产业红火发展

享有“中国陶瓷名镇”之美誉

福建省泉州市是民营经济强市,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提出的“晋江经验”发源地。晋江作为我国民营经济发轫地之一,95%以上的企业是民营企业。近年来,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买卖合同等商事纠纷案件逐年增长,不仅制约企业良性发展,也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和稳定。如何为当地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成为摆在晋江法院面前最重要的课题。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晋江法院磁灶法庭传承创新“枫桥经验”,努力探索源头治理、非诉挺前、多元化解、分层递进的商事纠纷解决路径,实现“枫桥经验”与“晋江经验”的进阶融合和完美演绎。因业绩突出,磁灶法庭先后被评为全省优秀人民法庭、全省十佳法庭、全省党建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最美法庭,三次获得“省级青年文明号”称号,荣立“集体二等功”。

以全国磁商网凝聚共治合力

提升多元解纷成效最大值

“磁灶法庭的办事效率太高了,从诉前立案到调解,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某买卖纠纷案的被告某建材公司法定代表人吴某激动地为磁灶法庭点赞。

2021年9月,某陶瓷公司到法庭反映某建材公司欠其坯土款未付,立案窗口马上排查两家公司均是当地商会会员企业,初步了解案情后,法商诉调工作室法官当即邀请驻室调解员、商会会长吴声团共同调解。商会会长熟悉坯土的微量元素含量及不合格坯土可导致的损失的测算,迅速找到调解突破口。不到一个小时,本欲对簿公堂的双方握手言和。这种高效的解纷成效,得益于磁灶法庭法商“联动、联调、联防”三联诉调对接机制的畅通运转和导诉窗口的熟练操作。

2020年6月,磁灶法庭立足于商会组织力量强大的特点,与当地商会联合设立“法商诉调工作室”,吸收23名来自各行业口碑好、威望高的企业家和商会人员,以商缘、人缘、地缘优势助力“以商会商”对话调解模式快速高效。据悉,晋江磁灶商会磁籍商人在全国异地商会担任会长48人、副会长450人。

磁灶法庭首创“审务宝”手机办公功能与商会平台对接,汇集企业218家、会员103人,强大的法商调解网络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借助辐射全国异地商会资源全方位、跨时空对接案件送达、调解、执行58件,调撤率提高13.9%、送达率上升15.2%。

除了法商联动送达、联合调解,法庭和商会还在联防治理上下工夫。针对建陶企业矽肺、尘肺等职业病多发、工伤保险待遇纠纷居高不下现象,深入企业引导企业为员工体检、依规缴纳工伤保险,近年来职业病纠纷明显下降。建立风险预警排查制度,排查矛盾纠纷隐患58起。召开法商联席会议10场,邀请当地党政等相关部门参加,科学研判常见纠纷及特点,为防范化解矛盾纠纷提供有效支撑。

成立三年来,80%涉企纠纷通过法商诉调工作室得以化解,诉源治理成效显著。法商“联动、联调、联防”三联工作机制被评为泉州市“强基础促发展”改革发展优秀案例,写入福建高院2022年度工作报告,得到最高人民法院高度肯定,并获得全国工商联通报表扬。

以政协智囊团链接行业需求

探寻法治营商环境最优解

磁灶镇辖区20万人口,5700多家企业。陶瓷行业是磁灶镇的支柱产业,也是晋江市的重要产业之一,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中国陶瓷名镇”的磁灶镇,现已逐步发展成为国家级星火区域性陶瓷建材支柱产业区、国家级技术创新陶瓷工业示范基地。数十年辉煌成绩的取得尤为不易,更需各方护航成长,助其行稳致远。

2023年2月23日,晋江市建材陶瓷行业协会政协委员履职解纷室率先在磁灶镇设立。九位在建材陶瓷行业领域颇具威信的省市县三级政协委员,共同参与行业诉源治理、诉前调解,以“宣传政策、凝聚共识,收集社情、反映民意,开展协商、跟踪监督,发挥所长、服务发展”为职责任务,突出“协解纷争,法脉准绳,和美与共”的工作思路,探索法院与政协“双联系”的新模式。

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专业性强、影响力广、信任度高等优势及联络外界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解决陶瓷产业在市场交易、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纠纷解决和履约风险防范问题,让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处理在业内。

王簪泽委员是建陶业行家里手,在一起磁灶法庭受理的瓷砖定作纠纷中,凭借多年的行业经验,从企业利益最大化角度出发,指出若走鉴定程序将扩大双方的损失,损害商业信誉且双方今后可能再无合作等弊端,并提出一个“双赢”的方案,促成剑拔弩张的双方最终达成协议。

自履职解纷室成立以来,这种解纷模式共成功调解诉讼纠纷71件,标的达3444万元,深得群众好评。磁灶法庭与政协委员的良好互动成为了“晋江样板”,推广至各行各业,晋江市伞业行业、晋江市泳装行业政协委员履职解纷室也相继成立。

以党政新载体赋能解纷模式

共谱社会安定和谐最强音

在晋江市“党建+”邻里中心建设的精神指引下,与磁灶镇苏垵村总支部委员会签订“党建+”邻里支部结对共建协议书,于2022年12月在苏垵村、洋尾村设立邻里微法庭,把司法触角延伸至基层治理的最末端,切实加强访源、诉源、执源“三源”协同治理。截止目前,“微法庭”已开展就地普法12场,走访企业35家,解决门口纠纷20余起,老百姓很满意。

除了邻里法庭这个驻点,在磁灶镇的田间地头,你时常会看到一辆飘着红色党旗的法庭用车,群众亲切地称它为“流动的红色法庭”。这是全国首辆集开庭审理、组织调解、法律宣传、咨询投诉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巡回法庭车,在家门口为群众释法析理,有效把控辖区即时发生尚未起诉的纠纷。四年来共指派 4 名法官定期开展法律“门诊”328人次,现场“会诊”107人次。“流动的红色法庭”获评全国建设服务型机关党组织最佳案例。

“小纠纷不出社区村居,大纠纷不出法庭”的“无讼社区”司法工作机制的持续深入,也正是因为有这辆红色法庭车,让法官更加便利地走进群众,让群众也更加便利地接触到法官。法庭所有法官挂钩磁灶镇26个村(社区)基层组织,每个村(社区)确定一名联系人,协调联系基层各方力量,提前介入村(社区)的矛盾化解。“无讼社区”机制确定的试点大埔村实现多年“无讼”。2021年,全国“美丽乡村”大埔村被评为“全国治理示范乡村”。

在磁灶镇政府综治中心设立“燕萍法官工作室”,由蔡燕萍、杨燕萍两位法官予以诉讼咨询和调解指导。同时在晋江市“网格化+司法送达”模式基础上,探索建立“网格化+人民调解”工作机制,依托晋江市综治网格系统,将各村(社区)网格调解员纳入线上智能解纷系统,法官通过系统向网格调解员发送委托调解事项,网格调解员通过系统在线参与调解、固定证据、申请司法确认、督促执行等,大大促进网格员了解社情民意、调处矛盾纠纷的优势作用发挥。

每年都会有5%-10%的案件,在下村送达过程中,在网格员的帮助下完成送达并当场调解结案。案件虽然不多,却是实打实的成效。2023年9月,磁灶法庭被评为福建省法院首批“最美法庭”,是传承和践行“枫桥经验”的生动剪影。

风劲帆满海天阔,俯指波涛更从容。有“枫桥经验”为帆,有“晋江经验”为桨,晋江的企业将在更加良好的法治环境中扬帆起航、乘风破浪。磁灶法庭将继续坚持用改革创新的思维深化诉源治理,努力做好更具晋江特色、更解地方“风情”的新时代“枫桥”答卷,助力擦亮“中国陶瓷名镇”最美名片。

来源:晋江法院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