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棋局,中国的援“非”真相!

观察与思考 2024-02-20 21:07:25

每隔几年,网上都会有人争论,我们援助非洲那么多资源,到底换来了什么?延伸出来的子问题是,我们援助非洲的钱,为什么不能拿来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呢?一部分人觉得援助非洲,是花钱做慈善的怨大头行为,一部分人可能知道这里面有战略意义,但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还有一部分人只要谈及非洲黑人,就全部归为懒和穷。非我族类,不值得任何援助。这一点可以理解,我也特别支持国家大力打击“三非”黑人,别再让洋垃圾来我国胡作非为了。

历史上的非洲先后诞生了几个强盛王朝,有加纳帝国、马里帝国,也有桑海帝国。这三个国家最出名的是桑海帝国,它曾经是西非历史上最大的王朝,面积堪比欧洲,代表着古非洲文明的辉煌。但纵观非洲几千年历史,璀璨文明真的屈指可数,大部分地区仍然处于打猎、采集野果的原始生活。

非洲的自然环境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优越。除了撒哈拉沙漠,其他地区全年气候宜人,降雨频繁,没有凛冬不用遇寒。森林草原连绵不绝,动物种类繁多,几乎没有什么生存压力。既然随便挖个洞都能逮到猎物,何必再辛苦开垦土地,圈养家禽家畜呢。生活太安逸,这间接导致了非洲多懒人,同时期的亚欧大陆则是另一番景象。

在亚洲,因为自然条件远比不上非洲,而且还要面临寒冬威胁,人们只能拼命工作储备粮食过冬,还要提防高寒地区游牧民族的袭击,活的是真艰难。在这种优胜劣汰的环境下,为了更高效的生产粮食,就要制定立法节令,升级农务器具。为了生产棉衣,就要懂得筛选棉种,研发纺车、织机等工具。

社会发展起来后,人口变得密集,为了更好的管理百姓,就需要政权、司法和军队来维系一个国家运转,于是诞生了许多辉煌的古代文明。欧洲的自然条件比起亚洲板块就更差了,地形支离破碎,被山脉分割,岛屿众多,小邦小国拥挤不堪,彼此竞争激烈。

于是在 15 世纪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走上了海外殖民道路,开拓新市场。如果能给非洲大陆一个相当长的安逸时间,或许这片土地也会有属于自己的璀璨文明。只可惜欧洲人没给这个机会,他们冲进非洲大陆后,开始了血腥的资源掠夺。由于黑人数量众多,又能适应热带气候,于是欧洲人把黑人当作交易商品,把他们贩卖到美洲,充当奴隶。

长达 400 年的奴役,使非洲损失了1亿人口,而非洲再也没有强盛国家出现,一旦落后就是全面落后。到近代,尤其是二战结束后,东亚各国同样有被侵略、被殖民的历史。为何他们的发展能腾飞,而非洲大部分国家仍然没法起来?只说非洲人懒并不能解释一切,原因有很多,一个很重要的点是地缘政治。

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东亚就成为了美苏的冷战前线,是真正的大国博弈场。两大阵营为了加强盟友实力,扶持东亚各国,而且是实打实的援助。比如苏联援建中国的 156 个项目,直接奠定了新中国的重工业基础。客观来讲,东亚各国有着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劳动力资源,因此发展起来也比较迅速,援建更多的只是助推一把,尤其是中国,能独立自主硬闯出来真心不容易。

我们来看一下这张图,它统计的数据是中非国家人均 GDP 的对比,蓝色是高于中国,红色是低于中国。在 1980 年,非洲国家的人均 GDP 基本都高于中国,但到了 2016 年,中国几乎是全面反超。非洲的发展有它的一些特殊性。在地理位置上,它不属于美苏的对抗前沿,而且许多国家的工业基础薄弱,社会发展程度低,连被关注被扶持的资格都没有,他们一直被按在资源输出国的层面,被贴上各种标签,比如:胡椒海岸、象牙海岸和黄金海岸等等,科特迪瓦出产的可可,占到全世界份额的95%,但这个国家的工人,不懂得如何加工成巧克力,甚至都不知道可可豆的用途是什么。

这样一来,侵略者更高兴了,你只需要负责挖矿,种经济作物,最后赚点微薄的人工费。至于商品的高附加值,那都是资本家的,许多非洲国家就这样成了资源出口国。然而当地人的生活丝毫没有得到改善,在被层层剥削后,人均日收入甚至有低于一美元的。社会的贫富差距更加严重,穷的越穷,富的越富。

因此,即便非洲国家在 1960 年后相继独立,瓦解了世界殖民体系并实现民族解放,殖民者们也只是从台前转移到了幕后。一个统一强盛的非洲大国并不好控制,分裂他们才更容易摆布,最高效的办法是——制造战乱。于是,地中海的殖民者揣着长枪大炮,将非洲的大小民族割裂得支离破碎,宗教和民族矛盾生生不息,局势动荡,恐怖横行。发生在 1994 年的卢旺达大屠杀事件,一共死了 80 万人,西方媒体集体噤声,闭口不谈这事。

上世纪 90 年代至今,法国发动了 25 次对非洲的武装干预。法国还和十多个法语非洲国家签署军事合作协定,并在其中 6 个国家建立 9 个军事基地,派遣上万名士兵。说到法语,非洲需要陈述一个事实,非洲是世界上法语使用者最多的大洲,有31个非洲国家在使用非洲法语。这些法语非洲国家虽然成功脱离了法国的殖民统治,但外交和金融主权并没有独立。他们使用西非法郎或者中非法郎,没有印钞权,一切由法国央行负责发行。

这意味着失去货币主权后,一众非洲国家很容易被收割经济成果,最釜底抽薪的一招,是吸引非洲人才奔赴欧洲留学,因为没有语言障碍,很多非洲国家无法阻止人才外流,而肯回来的精英又被扶植成出卖国家利益的买办阶层。从石油矿产、象牙制品到电信、军事和金融货币,西方国家用高技术标准来降维打击,让被殖民的非洲国家苦不堪言。

总结来看,欧美只在乎非洲国家的自然资源,对于工业化进程、修路、建机场、培养高素质工人,等吃力不讨好,回报周期又长的慈善活,自然就没兴趣了。如果连非洲国家都发展起来,民众觉醒,拒绝殖民掠夺,那还如何支撑欧洲的高福利政策呢?

正如法国政坛流行的那句话,“如果没有非洲,法国就是第三世界国家”。他们希望非洲永远保持那番质朴模样,远离现代喧闹,这不但能满足既得利益者,还能满足自己当救世主的幻想。但所谓的质补,是经济停滞甚至倒退,是生存环境恶劣,蝗灾不断。二十一世纪了,非洲饿死的人依然很多,病死的人更多。而隐身在幕后的欧洲国家,选择性公布一点事实,又选择性隐瞒一点事实,这就是非洲的真相。

真正想帮助非洲的国家并不多,其中就有中国。无论对非洲各国,还是对中国来说,这都是一个双赢局面,我们需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目前无论是油气还是矿产资源,我们对国外的依存度都很高,可国际市场环境却对我们很不友好。比如前几年澳洲说停止对我国的铁矿石供应,他们的威胁底气是,我国约 40% 的铁矿石都来源于澳大利亚。

这种言论是挺可笑,我们完全可以从南非、巴西等国家进口铁矿石,但如果不想一直被别人卡脖子,不想隔三岔五被威胁,不想被言而无信的国家反复制裁,那我们就要扩宽原材料供应,并且供应国最好能亲近我们,所以一切都很清晰了,我们需要大量能源、矿产和其他自然资源,非洲资源丰富,刚好可以满足。而非洲人口众多,潜在的需求大。只是基础设施很差,社会发展迟滞,无法带动消费力。因此,我们不仅卖商品给非洲国家,还要建基础设施,一条龙援助,推动他们的社会发展。

我们要从非洲进口石油,就在当地勘探开采,完善管道设施到提炼石油产品加工和储存运输,建立起一条完整的石油产业链。我们要进口矿产资源,就在当地建工厂,配套电站和水厂,并且修建铁路,用火车将矿石运输出去,日后满足各种大宗商品的转运,这些产业链都需要培养大量的技术工人,更要改善当地人的居住条件。于是,首先得规划员工宿舍,住所必须要有通信基站和卫星,以保证互联网和电话接入。安防领域我们在全球领先也顺便负责。居民的生活质量要跟上来,离不开电视、电冰箱、洗衣机,我们的家电物美价廉,非常适合。

我们的国产手机——传音已经在非洲深耕十几年了,后续的华为、小米、 OV也会陆续进场。至于电视节目,可以推进我们的国产节目,增强文化输出。人员逐渐密集后,附近可以规划出一个小城,组建公路、桥梁、机场、酒店、学校、医院和体育馆。政府大楼也顺便建了,来个打包价,我们就是等到他们国家发展起来,掌握了一定的财富和消费能力,而且对我们的商品产生信任和依赖,一切就都成了。

中国援助项目

非洲是一个将近 13 亿人口的新市场,我们不必再担心欧美的各种资源制裁,和他们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既解决了我们的产能过剩问题,拉动就业、增加外需,还肩负着另一个重任:输出中国标准。有句话说,“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中国在非洲援建的项目,无论施工材料、工程队培训、电气网标准运营流程,还是日后的升级配套设施,都要按照中国标准来,也只有如此,才能提升中国标准的国际地位,才能深入人心。我们目前包揽了世界 40% 的电信设施市场,华为更是5G标准的全球主导者之一。把握住非洲市场,就等于打破欧美封锁,打破封锁才有广阔天地。

回到开头,提到的一些观点,有人觉得支援非洲牺牲了我国西部的发展。实际上,我们援助非洲和支援西部一点都不矛盾。从 90 年代开始,中国一直在建设西部,用的钱是国内税收。而援助非洲用的是外汇储备,不能在国内使用,会造成通货膨胀。与其用这些外汇购买美国国债,还不如拿来援建非洲更为实际。中国给非洲的贷款,大部分用于基建类,直接将钱打给中国工程的承包商,用于投资建厂,而且各项建材采购,非洲国家也只能找中国购买。我们的援助不附带政治条件,更不干涉他国内政。如果经济能力紧张,就以矿石、港口作为抵押,比如 50-99年的港口使用权。

以肯尼亚为例,以前全国仅有一条铁路,还是英国 100 年前为了运送物资修建,连货运量只有 100 吨,如今已经破旧不堪,英国是不会帮肯尼亚翻新铁路或者修建一条新的,因为没有利益可图。到了 2009 年,中国路桥公司和肯尼亚合作,修建了一条从蒙巴萨到内罗毕的标准中国轨迹铁路。对肯尼亚的直接好处是,铁路建设期间一共建了 79 座桥梁、 33 个车站、 480 公里铁路。同时还培训了 1, 122 名肯尼亚技术管理人员,转移了 123 个技术工种。铁路通车后,由以前的十几小时缩减到 4 小时,并承担起乌干达、博旺达、布隆迪、刚果和南苏丹等国的进出口货物运输项目。对肯尼亚每年的经济增长贡献达到了1.5%,这个数字很惊人了,这还仅仅只是一条铁路,这就是一带一路!

西方媒体一直批评中国的这种援助方式,认为我们的对外优惠贷款,对非洲经济没有什么贡献,甚至还说,中国这一模式是武器石油肮脏的交易,为的是夺取非洲资源,是一种新殖民主义。许多中国威胁论的报道就此而来。我想起一句熟悉的话,“如若敌人起劲反对我们,把我们说得一塌糊涂、一无是处,那就证明我们的工作很有成绩了。”

数百年来,没有谁真正在乎过非洲百姓,他们自身也看不到什么希望,这样的日子一眼能望到头。因为没有计划生育,所以每个家庭里,都有孩子营养跟不上,发育迟钝,死亡率高。因为没有井水和净水设施,所以每天要跑去几公里外的河边打水,和毒蛇猛兽搏斗。因为没有手机、网络或者书籍,也没有交通,形成了信息孤岛。

中国人来了之后,有了铁路火车,有了基站网络,有了农业工业,有了学校、图书馆。原来工业是真的能改变一切,只要踏实肯干,就能过上好日子,这是中国人教会他们的道理。70 年来,中国就是这么一步步走过来的。我们相信发展就是硬道理。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哪怕脱贫需要好几代人完成,哪怕国民素质任重而道远,哪怕欧美的在非势力百般阻挠,哪怕工业化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程。但我们都很有耐心,因为这是一个关于改变的故事。

关注我,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讨论。

48 阅读:8438
评论列表
  • 2024-02-21 18:12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日本才是亚洲最大的援非国家,并且很早就已经开始了。受欢迎程度的国家数量比中国要多好多。

    福晨语梦 回复:
    日本和西方一样,援助的都是资源公司或港口,开采的矿产能运到日本就行了,对于非洲基建他们才不关心[抠鼻]
    潜龙在渊 回复:
    但是中国没有那么多仇人,没有侵略
  • 2024-02-21 19:13

    国内现在房地产,基建严重过剩,正好转移一波。。。

  • 2024-04-01 08:07

    如果此文字属实,中国输出的换回资源,利在后世!谋万世者皆为大国战略者!必须支持

  • 2024-05-04 12:21

    现在的援助贷款可以加一条,还款用人民币

观察与思考

简介:社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