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不能只是315,应该是365

夜风雪 2024-03-18 11:10:47

2024年的315晚会已经结束好几天了,但是打假讨论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本次爆出的问题企业、问题产品等,又一次扎在国民的心脏,消防器材灭火器、防火玻璃等直接危及生命的产品竟然都是伪劣产品,是在令人触目惊心。

为什么伪劣产品屡禁不止?为什么检测机构检测不出?如何打假?带货的直播间如何承担责任以及甄别商家?

在我看来,伪劣商品层出不穷的根源,就是处罚的力度太轻。商家获利的数目,远远大于处罚的力度。有人说,一经查处,会没收违法的经营所得,并罚款。但是我们得考虑到,已经在违法了,那么做个假账,偷税漏税更是轻而易举。我违法获利了5000万,但是我做账做个100万,你怎么处罚,我也还是获利的。我也试图去寻求一些解决办法。

针对国家监管部门:建立全国的商业黑名单网络,公示涉事的主要负责人相关信息,以及处罚结果。让公众知道问题的所在,才能更有意识的去发现问题。同时,建立民众举报公示,逐个回应。针对恶意举报要有惩罚机制,针对真实举报要有奖励机制。

针对检测部门:要有主动上门抽检机制(这点限于人手不足,可能比较难),重点是建立检测公布网站,针对合格的商家商品予以公示(这一步主要用于公众监督以及后期打假)。

针对商家:加大处罚力度,不仅没收违法所得,还要根据所得金额,惩处10倍以上的罚金,上不封顶。就是要让商家不能东山再起,不能再换个地方重操旧业。当然罚金一定要有监管,可用于打假的奖励,予以公示。

针对带货直播间:在收取商家相关费用的同时,一定要收取自行检测费用的空间,并单独成立公司内部监管机构。比如即将带货某食品,先以客户下单方式,送检3-5份,全部检测通过再予以带货,至少能规避一些些风险。

针对打假:加大举报奖励,比如针对一线举报个人20万起步,针对举报机构200万起步等,金额一定要有诱惑(数目可以商榷)。你想如果在伪劣商品生产车间的工人知道自己举报可以获得20万起的金额,我想他至少会很心动考虑举报这件事。至于会不会产生一些为了打假而打假的机构或个人,我觉着,只要打的了假,打假是真实的,这些都可以存在,毕竟打假的企业被打假了,民众也减少了被伪劣商品消费的机会。

民众其实比较担心的问题,就是打假的费用、结果、以及个人保护。打假的费用,一定要由奖励全面覆盖;打假的结果,一定要予以公示。至于个人保护,我还一时真没想到办法。所以,我个人非常支持上官正义以及王海他们这种打假的团队,真的冒了很大的风险。

打假真的不止315,我们要让打假成为365天的日常,要让商家感受到打假的威力。只要造一次假,让你余生都要经历后悔。只有这种力度,才能真正的震慑那些不轨分子。

0 阅读:31

夜风雪

简介:一定乾坤,落地无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