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个经典心理学-晕轮效应

木易心旅 2024-05-03 21:05:35

当你看到一个男子邋里邋遢、叼着烟圈、说话毫无礼貌,你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这个人好吃懒做,可能是一个无业游民或者地痞流氓。

而当你看到一个西装革履,文质彬彬的男子,你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这个人是一个举止优雅、事业有成的人士。

有这样的猜测和反应一点也不奇怪,这其实是人在社会交往中一种常见的认知偏差。而这种认知偏差是出于晕轮效应的作用。

一、什么是“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Halo Effect),又称“光环效应”、“成见效应”、“光圈效应”。 是指人们对他人进行认知时,依据个人的喜好得出最初的判断,再根据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形成一种或好或坏的“成见”。这好比在云雾的作用下,日月的光辉扩散到四周,形成了一个光环,因此晕轮效应又称为“光轮效应”。

简单的来说,我们的眼睛聚焦在一个光圈之后,当我们的眼睛离开了光圈,眼睛依然会觉得这个光圈在自己的眼前。

比如我们喜欢的明星被爆出一些丑闻,人设崩塌时,我们总是很惊讶,而事实上我们心中这个明星的形象根本就是她在银幕或者经纪公司塑造的人设。

二、“晕轮效应”的成因?

晕轮效应的最大弊端就在于以偏概全,其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遮掩性,表面性,弥散性。

1. 遮掩性

有时我们抓住的事物的个别特征并不反映事物的本质,可我们却仍习惯予以个别推及一般、由部分推及整体,势必牵强附会地误推出其他特征。

比如,我们随意抓住某个或好或坏的特征就断言这个人或是完美无缺形,或是一无是处,都犯了片面性的错误。

2. 表面性

晕轮效应往往产生于自己对某个人的了解还不深入,也就是还处于感、知觉的阶段,因而容易受感、知觉的表面性、局部性和知觉所带来的选择性影响,从而对于某人的认识仅仅专注于一些外在特征上。

比如,一个人的个性品质或外貌特征之间并无内在联系,可我们却容易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就必有另一特征,也会以外在形式掩盖内部实质。外貌堂堂正正,未必正人君子;看上去笑容满面,未必面和心慈。

3. 弥散性

对一个人的整体态度,还会连带影响到与此人的具体特征有关的事物上,成语中的“爱屋及乌”、“厌恶和尚,恨及袈裟”就是晕轮效应弥散的体现。

《韩非子·说难篇》中讲过一个故事:卫灵公非常宠幸弄臣弥子瑕。有一次弥子瑕的母亲病了,他得知后就连夜偷乘卫灵公的车子赶回家去。按照卫国的法律,偷乘国君的车子是要处以刖刑(把脚砍掉)的。但卫灵公却夸奖弥子瑕孝顺母亲。又有一次,弥子瑕与卫灵公同游桃园,他摘了个桃子吃,觉得很甜,就把咬过的桃子献给卫灵公尝,卫灵公又夸他爱君之心。后来,弥子瑕年老色衰,不受宠幸了。卫灵公由不喜爱他的外貌而不喜爱他的其他品质了,甚至以前被他夸奖过的两件事,也成了弥子瑕的“欺君之罪”。

三、如何克服“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往往是个人主观推断泛化、扩张的结果,容易形成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既有正面影响,也更容易产生不良的后果。因此,我们要根据晕轮效应的特点,学会克服晕轮效应的负面影响。

1. 削弱第一印象

由于第一印象有先入为主的特点,一旦形成,以后的信息常常只扮演补充和解释的角色,这就是产生晕轮效应的“温床”了。因此,冷静、客观地对待第一印象,做好改造甚至否定第一印象的准备非常重要。

2. 注意“投射倾向”

把自己的某些心理特点附加给对方的现象,即“投射倾向”。这种倾向往往是不自觉的。一旦我们不加注意,没有清醒地、理智地进行自我反思,就很可能产生各种偏见。

3. 修正刻板印象

要想真实、准确的评价一个人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参考他人的意见,避免个人主观的判断失误。教师不一定文质彬彬,商人也不一定唯利是图。我们要想对一个人有深刻、确切的认知,那就一定不能忘记人的丰富多样性,并不断地修正头脑中由于刻板印象所造成的假象。

4. 避免“循环证实”

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对他人的偏见,常会得到自动的证实。由于一方感情的偏失导致对方的偏失,反过来又加强了一方偏失的程度。在对某人怀有成见时,我们应自觉检检讨自己的态度与行为,自觉走出晕轮效应的迷宫。

在这个充满晕轮效应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地编织着自己的认知网。通过了解和认识这一心理现象,我们不仅能够更加深刻地洞察自我和他人,还能够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做出更加明智和客观的选择。

在下一次你为某人的魅力所倾倒,或是对某个品牌的产品趋之若鹜之前,不妨停下来,问自己一个问题:这背后,是不是也有晕轮效应的影子?让我们一起,用知识的光芒,驱散那些模糊我们视线的光环,找到那颗真实而清晰的心。

好的文案,就像一杯精心烘焙的咖啡,需要细细品味才能领略其深度与韵味。希望今天的分享能让你对晕轮效应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希望你能在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让每一次决策都更加清晰和坚定。

感谢你的阅读,如果你喜欢今天的分享,不妨点赞、评论,甚至转发给你的朋友,让更多的人一起探索心理学的奥秘。下次,我们将带你进入另一个心理学的迷宫,敬请期待。

0 阅读:19

木易心旅

简介:你看自由这个词,长得就条条框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