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江大河》3部曲看我国化工产业发展,工程师红利还在延续

数据读城 2024-02-17 18:46:57

央视热播剧《大江大河》1、2、3再现了我国化工产业筚路蓝缕、一路奋进的发展历程,然而现实中的我国化工产业目前发展水平如何?巴斯夫等国际化工巨头加大在华投资对业界带来哪些影响?该领域的工程师红利是否还能延续?2024年,我国化工产业仍将发力产业结构调整与行业高端化发展,技术研发始终是行业制胜的生命线。完善的基础设施,大量的技术工人和工程师,以及本地庞大的市场容量,对于化工产业而言,就是投资、发展的黄金准则。

2023年,市场需求疲软、去库存成为趋势,全球化工产业整体景气度较低,虽然能源与原材料价格低于往年,大多数化工企业营收有所增长,但获利情况普遍不佳。如要实现年均化工增加值增速5%的目标,化工产业压力不小,降本增效是各大化工企业的首要任务。

不止我国化工企业,海外巨头同样需要在这一方面做出巨大努力,排名全球第一的巴斯夫2023年一边加注投资中国,一边实现其欧洲基地,特别是路德维希港一体化基地的成本结构优化,以尽可能地填补失去俄罗斯廉价能源的损失,但每年5亿欧元的成本节降计划对于重资产、高投入的化工产业而言,确实不多。我国化工企业同样面临此窘境,如何有效提升企业精益运营能力,增强成本竞争力对于仍处于动荡周期的化工产业非常关键。

《大江大河》中,宋运辉多次带领东海化工化险为夷,靠的就是技术研发与管理革新。化工产业的核心技术之争始终激烈,对于我国化工企业而言,自主创新的紧迫性还在提高,因为地缘因素的影响,高端技术引进难度加大,自主开发与国产替代才是关键。

近年来,我国化工产业在己二腈、丙交酯、茂金属聚丙烯等部分高壁垒领域取得技术突破,但在高端化学品领域特别是新材料领域的自给率不高,在高端聚烯烃材料与单体、电子化学品等方面尤为显著。进行持续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尽早实现重点领域的技术突破与国产替代,是我国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生命线。

绿色、低碳日益成为化工产业的关键词,欧盟碳边境税、美国清洁竞争法案等针对性政策已经筑起了又一重竞争壁垒,这对长期依靠规模和成本优势的我国化工企业提出了新挑战,为推动原料、生产过程与终端产品的绿色化与低碳化,我国化工企业还需付出较多努力。海外化工巨头基本提出了净零排放目标与实施路径,并积极引领行业标准的建立,在此过程中,我国化工企业需要以自身的硬核实力与创新技术拿到相应的话语权。此外,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上游材料和化学制品带来新需求,这也是化工企业的发力新赛道之一。

亚洲供应链已经发生变化,电子产品产业链的迁移只是其中之一,化工产业同样有产业链变动的可能,只是相对电子产品,化工产业对资金和人才的要求更高提升了其门槛。我国化工产业的园区优势和人才优势短期内仍在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国内的大型化工产业园,产品上下游可在同一园区规划建厂,从最基础的原料矿石生产提炼,到粗品生产,到中间品,到最终成型化工产品上市,这样的模式只有少许海外巨头可以实现。

2 阅读:151

数据读城

简介:城市、产业发展数据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