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解放战争中最年轻的军长,41年错过中将衔,85年错过上将衔

今人说古 2024-05-18 15:31:56

人的成就,往往是由机遇决定的,把握住了,才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

谢振华1916年出生在江西崇义的一个革命家庭,他的父亲在大革命失败后秘密入的党。因此,谢振华在很小的时候就对革命有一定的了解。受家庭革命氛围的熏陶,他13岁就参加了革命活动,参加农民暴动,保护农民的利益。

1930年4月,谢父遭反动武装残忍杀害,谢振华悲痛欲绝,但他表现得很是坚强,继承父亲的遗志,参加了红军游击队。1931年夏秋之际,他正式进入主力红军,并在红三军团的政工干部训练队中深造学习。

1934年4月,经过基层锻炼,已成一块璞玉的谢振华,被分配到红三军团五师十四团做政委。18岁刚上任团政委的谢振华,就遭遇了一场残酷的战役:敌人发动第五次“围剿”。在高虎脑战斗中,因团长负伤无法指挥,谢振华接过指挥权,领导部队与敌人进行了三天三夜的鏖战。

在这片战场上,因谢振华的英明指挥和战士们的英勇作战,敌人损失惨重,不得不退避三舍,撤出战场;可由于全局的失利,红军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也就是长征。

谢振华为中央红军主力的顺利撤离,做出巨大贡献,他率领全团战士进行阻击,浴血奋战半个月时间,硬生生顶住了,装备、兵力远超己方数倍的敌军的轮番进攻,还创造了歼敌近万的战果——当然也有兄弟部队协助的功劳。他们为红军主力和中央的安全撤出,争取到了足够的时间。

长征前期最为惨烈、壮烈的湘江之战,谢振华也有参加;他和他的部队还是负责阻击。他们的誓死不退,成功掩护主力部队渡过湘江。遵义会议后,他还参与了攻占娄山关、 重夺遵义城等一系列重要血战。红军抵达陕北后,谢振华就主要从事保卫工作,兼学习新的军政知识。

他在延安做保卫工作期间,为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首长,亲自挑选合适的警卫人员。当时他还进了红军大学(抗大前身)学习,毛主席、朱老总、周总理、李德等重要人物给他讲过课;这些人是谢振华的教员、先生、老师。张震、韩先楚、余秋里、曾国华等人都是谢振华的同学。

在校学习期间,毛主席还记得他,当众夸他“文武全能”。抗日战争初期,谢振华担任过八路军总部警卫团政委、敌工部副部长。在1940年,他被外放到苏北,从事敌后工作。临行前,毛主席专门找过他谈话,指点工作要点。

谢振华到苏北新四军,刚开始还是做后勤方面、组织方面的工作,后来慢慢摸到一线部队的指挥。他离开一线作战部队多年,长期从事政治保卫工作,但是他对作战指挥并未生疏。他担任新四军3师24团团长兼政委时期,在八滩战斗中,消灭一个中队的日军和一个大队的伪军。此战,是当时该地区少有的几次反“扫荡”胜仗。

从八路军总部到苏北新四军,抗战初期是团政委级,抗战结束还是团政委级,这就是谢振华在1955年为什么没被授予中将军衔的问题根本。而这样的情况,在开国将帅群体中是极为罕见的,甚至可以说是绝无仅有。他离开的八路军总部的时间太晚了,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岗位一个人,没有配得上他资历的岗位和工作了,只能降一降,委屈他了。

而造成这一局面出现的一大原因,就是皖南事变,新四军重建,不得不将谢振华下放工作,帮助部队恢复建制,尽快恢复战斗力。要知道早在七八年前,谢振华就是中央红军主力部队的团政委,还是最年轻的那种。解放战争中,他带领部队打了不少胜仗、漂亮仗,还带出了一支华野主力师。

解放战争末期,谢振华担任3野30军军长。这一年他33岁,是全军整编后最年轻的军长之一。1955年授衔,规定少将军衔的编制主要是正师级到副军级,谢振华是军级,明显超过,可以授中将衔的;但由于他抗日战争时期的职级落后,所以只能压在少将衔上。

谢振华的工作经历,用“我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来形容实在是太恰当了。1958年7月,他是21军军长。1962年5月,没犯错的他,却成了69军的副军长。“降职”前,时任北京军区政委的廖汉生中将找他谈话,曾用实话跟他半开玩笑,半感慨道:“你这是吃驴子的料,干骡子的活啊。”

谢振华的经历,可谓是空前绝后,就是翻出古代史,也找不到。他的上将军衔又是怎么错过的呢?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百万大裁军”,时任昆明军区政委谢振华主动让位退下来,他对上级领导说:“我愿意把位子让给较年轻的同志,对我的工作就不要再考虑了。”

哪怕谢振华有半点不愿让位的意思,中央很大概率会留他在一个大军区军政主官的岗位上。他的过往履历、历史证明的人品、举国见证的贡献,无不证明他的优秀。哪怕他只在大军区军政主官的岗位待到1988年——那一年恢复军衔,他绝对是板上钉钉的上将,其职务对应的就是上将军衔。

可他就是那么得高风亮节,不爱慕虚荣。这少将军衔跟上将军衔,相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啊。新中国就是因为有谢振华这样的人,才得以成立,才蓬勃发展,才在历史交替的关键时期平稳度过。谢振华将军,于2011年8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谢振华将军精彩的革命人生,应该更多人知道。

0 阅读:1510

今人说古

简介:读史可明鉴,知古以鉴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