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预判20年后与中国的冲突:后果和威慑战略【下】经济互毁

幼萱解析 2024-05-13 22:22:54

这一战略转变的速度随地域而不同,将首先发生在台,然后是东北亚,再接下来是东南亚。 这将使美国在未来面临选择,是让战争升级——并以此形成对中国的威慑——或者不介入在中国邻近地区的行动,以防导致美中之间的武装冲突。升级可以采取几条路径。从最强硬的开始,美国可以更明确地阐明一直都晦暗不明的对华战略:如果常 规防御失败,如果美军面临失败,或者美国在该地区的核心利益受损,美国将威胁对华 使用核武器。然而,上述几种预案都不涉及美国的核心利益。此外,无论今天美国核威 胁的可信度多么低,未来只会变得更低;因为中国有着坚定的决心和足够的能力,具备可 生存的二次打击能力。这一威慑力量能够击败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例如,通过机动洲 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

多弹头大气层重入运载器/多弹头分导 重入运载器和穿透辅助系统。 美国更合理的、更恰当的升级路径是关断中国卫星和计算机网络,特别是支撑中国 军队运作的卫星和网络。在反卫星战和网络战中,很容易想象对峙是如何开始的——双 方可能开始攻击关键的民用和商用太空系统和网络——却很难想象这一战事将如何结 束。其主要原因是,美军和解放军使用的太空和网络基础设施从本质上讲,都是军民两 用的。令问题更复杂的是,双方的升级都以进攻为主;而面对这样的强力攻击,双方的 卫星和计算机系统极难防御,或者代价太高。尽管美国的反卫星武器和网络战能力相当 强,但美国在太空战和网络战升级中遭受的损失不会亚于中国,因为美国的军事和情报 系统,以及经济的良好运转更加依赖这些网络。

也许美国最有希望、最可信、风险最小、而且副作用也最小的军事升级路径是使用 常规精确打击袭击位于中国大陆,或者其他地域的作战和后勤目标。正因为打击将从可 生存平台发动,可超出中国的中程导弹作战范围,美国可就此重获其科技(打击任意距 离的目标)和地理优势。它还可以停止或逆转美国C4ISR系统在面临中国网络和反卫星 系统攻击时的脆弱性。如果美国恢复这一优势地位,它将保持多久,这将有赖于中国需 要多久来扩展其监测、定位和打击能力。鉴于中国的经济和技术潜力,这个问题的答案 对美国长期规划来说可能无法让人高枕无忧。在任何情况下,美国常规作战的升级,乃 至基于这一点的威慑能力,都将会提高中国方面也升级行动的风险,包括在网络战和反 卫星作战中。

美国可以通过谨慎选择攻击目标(避免攻击战略要地、平民、经济和领导人 目标)来减轻这一风险,但无法消除;而这一风险无疑将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增长。对中国 核力量指挥控制系统的常规威胁甚至可能引起中国的核武器回应。

优先能力。随着中国反介入和区域封锁能力不断增强,美国会愈加依赖在威慑对抗升级方面的相 关能力。表1显示了那些当前很重要且未来将愈加有效的能力。

经济战。当军事行动风险过高、性价比低,又要冒可能被羞辱的危险时,经济制裁常常成为美国 的另一个选择。但是,考虑到中美经济相互依存的高度及深度,中国与其它一般国家不 可同日而语。如果美国对中国实施经济制裁,中国的确会蒙受出口收入下降、利息和信 贷流动性受损、投资回报下降、关键进口商品短缺(石油、食品和大宗商品)等种种损 失,其经济会遭受灾难性的影响,也可能会影响到国内稳定。然而,经济制裁同样会影 响美国的证券和信贷市场、美元汇率、通货膨胀、投资、消费和就业。虽然美国的损失以GDP比例来说会低于中国,但同样也会是灾难性的和持久的。更准确地说,针对中国的 经济战是一场会把中国和美国同时席卷在内的经济战,因为中国现已成为美国的主要贷 款人以及制造品供应商。

这样的经济战可能导致一场比2008-2009年金融危机更甚的全 球性经济萎缩。因此,对美国来说,它是否能设计出一套经济措施,可以让中国受到不对称的重大 打击,但同时可以兼顾对美国和世界经济造成的影响,是个艰巨的问题。这种措施之一 可能是干预给中国运送石油的海上通道(即使是在战时,干预食品运输也超出了可接受 的范围)。但是,石油运输路线和布局是涉及整个区域的,包括日本可能都会因为美国封 锁中国贸易而受到影响。当然,中国会把这样的行动当成是想削弱其经济的重大局势升 级之举,认为这将威胁到国内稳定和政权本身。中国已经在扩张战略石油储备,在建设 经过中亚的数条石油和天然气管道,目的就是为了减少这种危险。此外,中国还可能通 过其他方式进行报复。

表1 优先能力

战略选择。未来数十年,美国要在中国周边范围内保障其朋友和盟友的能力将逐渐减弱。如果美国 决心采用横向或纵向的升级手段,这一弱点可以被抵消。不过,在这方面中国也有选择。 对美国来说,基于升级的战略和最终通过报复行动来进行威慑,实现同样的目标在未来 会比在过去有更大的风险。美国在该地区的某些利益,可能不值得冒这种愈来愈大的风 险。这也说明了有必要用其他的劝阻、抵制和说服手段来作为对军事威慑的补充。

确保经济互毁。除核大战以外,美中发生的任何冲突所造成的损失主要会体现在经济领域。如果中美出 现任何重大的武装冲突,那么即使双方都避免使用经济武器,仍会造成大量的相互经 济损失。两国的经济体是互相关联的,也与世界相联,紧密程度为史上最强。这种互相 依存可以是一种威力巨大的威慑,实际上形成了某种确保经济互毁模式。如果目前进行 优势对比的话,美国还占着上风,但是在这样的一场对抗中的即使是赢家也不想发生这 样的事。经济互毁过程和传统的互毁有所不同。至少从理论上来说,把军事冲突的 升级限制在核战争之下是有可能的。不过要为经济上出现的后果设限则不可能。当美中 两国的海军在台湾或南中国海发生冲突的时候,中国就不会再继续购买美国的联邦债券 了。苹果公司也不能从中国的工厂运回iPad了。

市场会预期美中贸易和世界贸易都会大受 干扰,并且会引发更多后果,哪怕北京和华盛顿都想为损失设定上限。 在互毁的情况下,即使是更弱的一方也会从这种相互的、不均衡的毁坏中掌握威慑 力量。但是,在未来数十年内,这种依存度可能会变得非常不利于美国。到那时要保护 美国在东亚的那些虽然重要但并不算是致命的利益,这就不再是一种有效的威慑中国 的方式。 这不是说要力求将美国经济与中国经济脱钩,如果是这样,那么就浪费了现有的钱 大威慑力量。但是,这提醒我们要确保这种依存不会严重地不利于美国。常言道,经济 实力是国防强大的基础。在中国问题上,美国的经济实力不仅仅是强大国防的基础,而 且更是对于中国可能的冒险行为最好的防御。

外交依赖。如果近期,美国在区域内的直接防御能力在中国的反介入能力下受到威胁,而从中期到 远期美国的战略升级又受限于不断加大的风险和不断扩张的中国军力范围,那么,在有 中国军队参与的地区紧张状态下,美国可能会渐渐地失去采取恰当军事行动的选择。正 如以上提及的几种预案表明,在不涉及重要的美国利益时,这可能会让美国在权衡紧张 态势后,决定不进行干预,除非中国发动了直接和大规模的军事冲突——要说明的一点是, 从当前中国使用武力的模式中看不出它会这么做。因此,美国可能会更依赖于外交和以 满足中国利益的方式来进行安抚,特别是在其诉求合理的时候。当然,由于其直接防御 的能力越来越弱,而战局被扩大的风险越来越大,美国对局势的威慑能力也就因此越 来越小,这些都会削弱美国在纠纷处理结果上的影响力,

无论是在海洋上,还是在区域 问题上,亦或是在朝鲜和台的命运问题上,莫不如此。

建设合作伙伴的能力。避免直接军事对抗、避免局势升级并不等于说,美国在特定的紧张状态下和总体的区 域安全问题上只得消极被动。美国在这一区域拥有如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这些强有力 的盟友,以及其他现有和潜在的对中国越发不满的合作伙伴。去年局势的演变也表明了 这一点。时至今日,还没有迹象表明,中国周边邻国的决心有所减弱。然而这种局势究竟 是会持续,还是会加强,或是因为中国对抗美国直接防御及升级措施能力的增强而被扭 转,将主要取决于美国如何鼓励区域各国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站出来”与中国抗争。在鼓励区域各国加紧自力更生的同时,美国也需要避免两大可能的误区。其一,是 要避免把承诺延伸到未必能实现的地步,因为这样做实际上降低了增强本地国防力量 的动力。

其二,如果美国被认为是有意与东亚各国联合起来对抗中国(这是美国一直小 心翼翼避免的现象),则可能激发美中之间的军备竞赛。至少在区域范围内,美国要在这 一竞赛中获胜还是很困难的。 如果美国转而在支持中国东亚邻国的同时,推动在包括区域安全合作等各方面“衔 接中国”的双重战略,那样可能会有助于维持地区稳定、保持美国影响力,并维护美国 在这一地区的利益。增强盟国和伙伴的军事力量,也就增加了中国的成本。这方面 有两大基本组成部分:(1)提供只有美国才能提供的关键能力(如监控和定位);(2) 通过反升级来威慑中国的升级选择,包括在太空的攻防,以及在真正涉及美国生死攸关 的利益的罕见情况下进行核威慑。

调整美中关系的重心。美中关系的上空笼罩着不信任的阴云,这形成了相当大的安全困境。如果视而不 见,这种态势可能会失控。若想改变这种情形,需要美国和中国都从根本上重新思考亚 洲和亚洲以外的国家安全目标和战略假设。美中竞争不应该被认为是零和游戏;事实 上,改变这种看法非常符合美国利益。当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的旗鼓相当的竞争者的时 后,它也同样有潜力成为在防务和经济领域的更强大的合作伙伴。当前,美国作为世界上 唯一的超级大国,负担着当世界警察这样不成比例的重担,既要保护国际贸易和交通, 也要维护国际安全。中国和世界上多数的国家一样,在美国履行这些国际义务的努力中 搭便车。即使未来数十年,美国想要在东亚地区保持其防卫承诺,

推进其利益,但同时 鼓励世界其他正在崛起的强国为国际和平与安全承担更大的责任也是美国的利益所 在。因此,中国在印度洋上打击海盗的努力,及其对联合国维和任务越来越感兴趣的事 实,应该成为加强美中合作的基础。从长远来看,美国需要寻找其他的方式来利用中国 力量,同时也加以约束。对美国来说,从相对强势的位置来这么做会更容易也更安全,也 就是说,我们应该尽早开始这种合作。

结论。随着时间推移及大国能力的增强,美国可能发现自己被迫要从封锁性威慑转向报复性威慑:前者是基于美国在西太平洋直接保卫其利益和盟友的能力,而后者是基于在局面升 级的威胁下,利用远程武器和更容易生存的平台。虽然美国将在一定时期内掌握局面是 否升级的主导性(假设美国愿意对中国大陆采取常规性打击的话),但中国也有可能发 展出自己的升级选项,包括反卫星武器和攻击性网络战能力,因此也就加大了美国在冲 突升级后所面临的风险。中国在战略核武方面的提升,以及最可能出现的中美冲突情景 只会对美国造成有限损害等因素,降低了美国威胁使用核武的可信度。改善直接防御和降低冲突升级风险的方法之一,是美国可以加强中国邻国的能力, 巩固它们的决心。

这样的策略可以提升中国使用武力的成本、防止中国不惜牺牲区域稳 定合美国的利益而独断专行。这样的战略不是,也不应视作美国想要围堵中国或联合整 各区域对抗中国,以免让中国产生更强的敌意。事实上,也应该做出同样的努力把中国 拉进合作性的防卫行动中,这不仅可以避免美国显得是在结成反华联盟,也可以获得世 界第二大强国在国际安全方面的更大贡献。对于上述的一些冲突预案,美国应该继续探 索合作性的解决方案。比如说,朝鲜问题,就可以成为美中合作的机遇之一。 即使双方避免了经济战,一旦中美之间爆发冲突,其经济后果也会是史无前例的。 这是一种强大的相互威慑,目前美国稍占上风。未来数十年,加强美国经济是保证这种 互相依存和相关威慑的平衡不会滑向对美国非常不利的位置的最好方法。

尽管不应忽视与中国发生冲突的风险,但也不应夸大这一风险。还有其他很多冲突 更有可能发生,而我们现在很难预测。正如没人能在1989年预测到会涉足巴尔干, 或在2001年9月10日预测到会干涉阿富汗和伊拉克,或近在半年之前预测到我们今 天对利比亚做出的承诺。在这些冲突中,对手都与中国迥然不同,因而美国所需具备的 能力也大大有别于应对一个势均力敌的对手所需的能力。上述每一场冲突的后果都不 如对华冲突的后果那么大,但综合来看形成了参与双方进行互动的国际环境,这从根本 上影响了中国对美国的力量和决心的看法。成功地应对这些小型挑战,可能是确保我们 一直不必卷入更大冲突之中的最好方式。请继续关注下一期。

1 阅读:54

幼萱解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