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主编解缙仅用三个字便帮朱棣确定了继位者,而朱棣回赠他三个字让解缙从天堂掉进了地狱

聚光灯下的剧外人 2024-03-28 16:59:36

解缙,明朝第一才子,更为传颂的身份是旷世奇书《永乐大典》的主编者。解缙从小聪颖过人,也正是因为他才子的名声过大乃至传到了京城,才得以被朱元璋重用的。刚刚从政的解缙可谓铁骨铮铮,意气风发,不畏强权,针砭时弊。奇怪的是素来喜欢找人麻烦的朱元璋却一反常态,面对解缙的批评从来也没有找过他的麻烦。就这样,敢于说真话的解缙开始名满天下。

只可惜,解缙并没有认识到“伴君如伴虎”这句话的真谛,皇帝的脾气和决策是容不得任何人去一味挑衅的。在处死李善长的事情上,解缙为李善长的申辩让朱元璋已然十分恼火,但是朱元璋对解缙的宽容,让解缙误以为不管他怎么样,朱元璋也不可能把他怎么样的。很快,不懂边界感的解缙便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朱元璋丢给他一句“十年后再用”,便将他赶回了老家。

人生最大的痛苦不在于一无所有,而在于拥有了一切之后再失去所有。罢官的日子里,解缙非常苦闷,皇帝的重用,众人的仰慕,京城的繁华,过去种种无不萦绕他的心头。他也时刻在反省,自己究竟错在哪里。终于有一天,他迎来了自己人生的第二次机会——朱元璋去世了。此时距离“十年之期”还有三年,但解缙明白,即使等到十年,他也不会有官做的,他若想要做官,便只能靠他自己。于是他通过各种关系终于在翰林院当了一名小官。

只是,官还没做多久,靖难开始了,眼看着建文帝要失败了,解缙赶紧联系他的几位同乡好友胡广和王艮(建文二年的高考状元和榜眼)进行了一次谈话,一次被载入史册的谈话,谈话具体内容此处不议,结果是解缙一番陈说大义后竟然回去收拾包裹,连夜跑到城外投降朱棣了。他说出了自己的诺言,却让诺言变成了谎言。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后人看到了人性的丑恶。此时的他,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壮志雄心一腔孤胆的英雄了,为了权贵,他出卖了自己的灵魂。

解缙投靠朱棣是为权和利,而刚刚通过不光彩的手段夺得天下的朱棣也正需像解缙这样的知识分子来拥护自己的地位,两人各取所需,互相利用,解缙一举成为朱棣的宠臣,并且光荣地被委以重任——主持编纂《永乐大典》。此时的解缙,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走上了人生的最高峰。然而他深谋远虑,觉得皇帝也有去世的一天,要想稳固自己的地位,必须找到新的靠山,于是他通过慎重的考虑选择了朱棣的长子朱高炽,并运用自己的心理学知识仅凭三个字让太子之位成为定局。

这又是一次被载入史册的谈话,谈话内容开门见山,朱棣问他,应该立谁为太子。解缙说当为世子(朱高炽),理由确切地说是三个字“好圣孙”。好圣孙指朱高炽的儿子主瞻基,后来的明宣宗,此人天生聪颖,深得朱棣喜爱。朱棣笑了,解缙也放心了,他以为他的权位有保障了,却怎么也想不到,朱棣很快会回赠他三个字,让他从天堂跌至地狱。

朱高炽被封为太子后,事情并没有像解缙预料的那样发展下去,在靖难之役中立下大功的朱高煦政治势力不断扩大,甚至有超越太子一党之势。这时,解缙做了他人生中最为错误的一个决定,他跑去向朱棣打小报告。让他想不到的是,平时对他言听计从的朱棣,这次只是冷冷地回应了他三个字“知道了”。解缙不知道,朱棣当初对他千依百顺,是因为有求于他,而如今时过境迁,事已办成,你竟然还想拿着三分颜色开染坊,竟然干涉起老朱家的家庭内政来了,怕是活过头了吧。

此后,解缙的地位一落千丈,朱元璋对其厌恶不已,甚至在《永乐大典》还没有终结的情况下就将他赶走了。四年后,他因“结交太子,图谋不轨”之名被捕入狱,又过了四年,朱棣在翻看囚犯名单时看到了解缙的名字,于是他说出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缙犹在耶?”言外之意是,解缙不应该还活着。就这样,解缙被锦衣卫从大牢带出丢在了漫天的雪地里。一代才子,就此谢幕,年四十七岁。

解缙想了七年,终于想通了为官之道,重获新生,但是他却始终没有想明白,他当初失败的原因——太没有边界感了,何况还是面对一国之君。他在朱元璋手下已经吃过一次亏了,而这一次,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解缙想不到,他用三个字就帮朱棣解决了继位者问题,然而同时也挖下了埋葬自己的坑!

解缙是明朝才子,主编《永乐大典》。他因直言敢谏得朱元璋重用,但不懂边界感,为李善长申辩惹怒朱元璋,被赶回老家。后投靠朱棣,助其夺位,成为宠臣并主持编纂《永乐大典》。他用三个字确定朱高炽为太子,却因干涉朱家内政被朱棣冷落,地位一落千丈。因“结交太子,图谋不轨”被捕入狱,冻死雪中,享年四十七岁。解缙失败原因在于缺乏边界感,不知为官之道。

0 阅读:4

聚光灯下的剧外人

简介:看好书,评好剧,本号主要分享影视评、书评和名人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