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大礼堂着火事故舆情观察

百问笑颜 2024-05-12 06:35:15

5月2日23时许,地处河南开封的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大礼堂发生火灾,造成这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部分屋顶坍塌损毁。这座大礼堂见证了河南近代高等教育发展,也见证了历史沧桑,却在修缮过程中毁于大火,令无数人心痛惋惜。

图为河南大学大礼堂。图片来源:河南大学官网。

据央视新闻5月5日消息,5月2日,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大礼堂发生火灾事故,影响重大。国务院安委会决定,对该起火灾事故查处实行挂牌督办,并派出督办组赴当地督促指导河南省调查组工作,要求科学严谨尽快查明事故原因,依法依规严肃追责问责。

事件概述

河南大学大礼堂全名为“河南大学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大礼堂”,1931年至1934年历时三载、耗资21万大洋建成,占地面积393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687平方米,可容纳3000多人,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是全国近代建筑艺术精品。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建筑,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礼堂正是其中一部分。

河南大学新闻网介绍说,这座宫殿式的建筑,是1931年5月由许心武校长提出兴建的。当年,学校组成了11人的大礼堂建筑委员会,校长为主任委员,由前校长李敬斋主持,物理教师瞿茀章负责工程监督。

时任河南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李敬斋先生肖像。李敬斋(1888-1987),河南汝南人。历任国民党湖南省党部组织部部长、中央党部组织部秘书、河南省教育厅厅长、第六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委员、国民行政院政务委员兼地政部部长。1948年12月去职。新中国成立前夕赴台湾,任台湾国策顾问。1987年8月26日去世,享年99岁。来源:河南省政府秘书处公报室编印:《民国二十三年河南省政府年刊》,扶群印刷所承印。

“自1931年11月20日破土动工,至1934年12月28日圆满落成,历时3载,用资20万元,得到当时任河南省政府主席刘峙的大力支持……大礼堂是宫殿式建筑,青砖绿瓦,飞檐挑角,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光彩夺目,高大雄伟,中西合璧、风格独特。大礼堂占地面积为3932平方米,南北长73.75米,东西宽53.32米,高24.45米,总建筑面积4687平方米。

礼堂东西南北四面都有门,南面正门有左中右三个大门,进入礼堂中门,四周玻璃明亮,光线充足。礼堂分上下两层,设楼梯6座,全部钢筋水泥结构,水泥地面。楼上楼下座位3004个,全装设钢架座椅,空气流畅,音响效果好。讲台宽17.9米,深12.67米,可供讲演及影剧、乐队演出使用。讲台两旁楼上楼下辟室8个,作休息室、办公室、音乐室、储藏室之用,亦可作为教室,各室能容纳60多人。正门楼上设有办公室3间。大礼堂整个建筑设计之精美,工程进度之快,质量之高,为当时国内所罕见。”这段介绍,出自2002年版的《河南大学校史》(简称《校史》)。

时任河南省政府主席刘峙像。刘峙(1892年6月30日-1971年1月5日),字经扶,江西吉安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历任黄埔军校教官、营团师军长、河南省政府主席、第一战区第二集团军司令、副总司令、第五战区司令。参与武昌首义、北伐战争、中原大战、抗日战争等重大事件,1948年指挥的“淮海战役”失败。1950年到印度尼西亚,1954年到台湾,至1971年病逝。来源:河南省政府秘书处公报室编印:《民国二十三年河南省政府年刊》,扶群印刷所承印。

2022年,河南大学一篇硕士学位论文《教育建筑遗产的消防与可持续保护利用研究——以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为例》指出,河南大学教育建筑遗产群火灾荷载大、火灾隐患多、疏散条件不足、自救能力弱、消防设施不完善,尤其是大礼堂自身存在的火灾危险性较高。建议对大礼堂的所有维护和修缮工程都应在河南省相关建筑遗产保护机构的批准下进行,并由具有专业资质的工程队伍或学校专门的建筑遗产保护团队来接手。

2023年11月22日,河南省政府采购网发布河南大学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大礼堂修缮工程项目。供应商(乙方)为北京同兴古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合同金额为4356000元。此外,该涉事公司还先后中标全国多地文保单位修缮工程。

网上流传的大礼堂“遗照”中,有一张显示大礼堂周身裹满了维修用的脚手架,上面挂着醒目的“文化遗产不可再生,加强保护刻不容缓”“治理隐患保障消防安全”等横幅字样。2024年4月30日,河南大学曾召开安全工作视频会议,安排部署五一假期及今后一段时期的校园安全工作。

5月2日23时20分许,在修缮施工期间的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大礼堂发现火情。经消防部门全力扑救,火灾被扑灭,无人员伤亡。多张图片显示,建筑几乎被大火包围,该建筑周围疑似包裹有施工所用的建筑安全防护网。数辆消防救援车停在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大礼堂周围,进行喷水消防救援工作。现场航拍画面显示,大礼堂经过火灾,房顶已经基本坍塌,被火烧过的建筑呈焦黑状。

化为废墟的河南大学大礼堂。来源:央视新闻。

5月3日,河南大学发情况通报称:相关部门已介入调查。相关责任人已被公安机关控制。向全体师生、校友以及关心学校的社会各界表示深深歉意。学校将尽一切努力将损失降到最低。

河南省消防安全委员会成立由省消防救援总队牵头,公安、应急、教育、文物等部门及开封市政府参加的联合调查组开展提级调查,尽快查明原因,依法追责问责。相关工作正在开展中。

河南大学一工作人员指,起火原因疑似为有施工队人员在礼堂内部休息,“本来礼堂应该安有烟感设施的,但在装修就没有。相关事宜还没移交给校方”。

河南省文物局表示,由于是近现代文物,修复难度不大。该文物的直接责任人为河南大学,文物部门只是监管责任,负责监督河南大学把这个事情处理好,后续的工作做好。

来源:央视新闻

5月5日,国务院安委会决定,对该起火灾事故查处实行挂牌督办,并派出督办组赴当地督促指导河南省调查组工作,要求科学严谨尽快查明事故原因,依法依规严肃追责问责。

舆情概述

舆情监控显示,河南大学大礼堂失火后,相关舆论热度陡然走高,并在后面的时间中持续保持高位。

图1为河南大学大礼堂失火舆论热度走势 来源:微热点

围绕河南大学大礼堂失火的热词,包括直接相关的“火灾”“事故”“挂牌督办”等词汇,也包括间接相关的“建筑遗产”“严肃”“火灾隐患”等词汇。

图2为河南大学大礼堂失火热词云图 来源:微热点

舆论热度地图显示,对河南大学大礼堂失火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的省份为事发地河南省,其次是广东省、山东省、江苏省等。(图3)

图3为河南大学大礼堂失火舆论关注度地域分布 来源:百度指数

按年龄分析,20-49岁人群对河南大学大礼堂失火相关信息表现出较高的关注度。按性别分类,男性对此主题的关注度显著高于女性。(图4)

图4为大礼堂失火关注网民的年龄及性别分布 来源:百度指数

网友观点

围绕河南大学大礼堂失火事件,舆论场上的声音大概可以分为表达痛惜的声音、要求追责的声音、猜测失火原因的声音等。

1.表达痛惜的声音

河南大学大礼堂承载了很多人的情感,在舆论场上以表达痛惜的声音表现出来。

河南网友“山顶看云2012”说,“大礼堂是所有河大人心中的殿堂!是河大人的骄傲!河大如果没有了大礼堂就失去了灵魂”。河南网友“叮当小梦不做梦”说,“大礼堂失火真的无比痛心,每一个河大学子的重要净身寄托”。湖南网友“大导演Dish”说,“作为河大的大一学子,非常惋惜和它相处仅一年时间,幸而在今年校庆一睹大礼堂近百年风采,如今它可能不在去曾经般熠熠生辉,但我们河大学子更要延续百年之轨迹,好似它从未消散,用精神构建起一砖一瓦”。

2.要求追责的声音

宝贵的建筑遗产付之一炬,舆论场上痛惜之余,也发声要求追究责任。

河南网友“潮水带星来h”说,“一直以为,有那么多人在意,那么多人保护,可以一直理所当然存在的大礼堂,突然间付之一炬……学校一定要追责到底,给百年河大和河大学子一个交代,引以为戒是最无力的结果”。河南网友“呜呜甜甜圈啊”说,“严查,严查!!必须给每个河大学子一个交待”。四川网友“巴啦啦大力”说,“调查起火原因,调查起火原因,90年的大礼堂啊,真的很心痛,调查起火原因,那可是河南大学的魂,不要草草了事,调查起火原因”。

3.猜测排查失火原因的声音

河南大学的通报说疑似线路老化造成火灾,但又有其它声音传出,所以舆论场上也充满了对失火原因的猜测。

河南网友“非诚勿扰650227”说,“工程方说晚上6点就会把电闸拉了,校方说疑似施工中电路老化引起,这里太矛盾了”。河南网友“楣梦玉Ci”说,“不是说6点拉电闸吗?怎么又跟线路老化有关”。辽宁网友“庚映桖0b4”说,“没有施工人员?监控呢?消防喷淋系统呢??值班人员呢???不能什么都没有吧”。

媒体评论

南方都市报评论说,不同于一般的建筑施工,文物修缮工程作业通常更复杂更精细,同时对风险控制的要求也更高。媒体报道中提到,中标上述礼堂修缮工程项目的公司先后中标全国多地文保单位修缮工程,其中包含故宫博物院、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天峰山古建筑群、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等。这也说明,即便是专业的公司在安全把控环节也存在纰漏。此次事故是一次惨痛的教训,文物不可再生,出一次错,后果就不堪设想,但愿各方都能以此为鉴。

红星新闻评论说,“痛心”,或许是此刻很多人的共同感受。这件事的影响,其实已经远远超出“河大校友”的范畴。相信任何一个人,都不难从礼堂的庄重典雅中感到沉静和厚重,仿佛看到了一种“知识殿堂”的具象化。而现在,在航拍影像里,大礼堂的屋顶已经成了一堆黑色的瓦砾。此前一张大礼堂修缮时的照片显示,门额上挂着一条横幅:文化遗产不可再生,加强保护刻不容缓。如今看来,这条横幅显得格外讽刺,“加强保护”似乎终究沦为了一个口号。那么接下来,就应该通过彻查和问责,将保护文物的责任意识真正落实,也让疏于保护者付出足够肉痛的代价。

上游新闻评论说,大礼堂为什么失火?损失有多大?失火和修缮公司有无关系?谁该对此事负责?希望相关部门尽快查清起火原因,给大家一个交代。

新京报评论说,一场意外的火灾,烧毁的不只是一座标志性建筑物,也使一所百年高校的文脉传承出现了裂隙。如今火灾过后,这座“90岁高龄”的珍贵建筑,已几乎面目全非,而其传承也就此出现了裂隙。无疑,这才是最值得痛心和惋惜的。今天的大学发展,既要与时俱进,更需文脉传承。河南大学大礼堂火灾,已经令人痛心惋惜,希望类似的悲剧不再发生。

舆情点评

有关部门对河南大学大礼堂失火原因的调查尚未出炉,相信不久会有令大家满意的答案。本文仅从舆情监测与应对工作的角度看待这次火灾事件。

河南大学作为事件的第一当事方,事发当日早上便发布通报,表达歉意并告知事故正在由相关部门调查中。这一回应速度比较快,而且其内容也基本做到了河南大学这个层级在这个时间段能做到的最大程度。

但随后几日,河南大学又透露出“初步推测起火原因可能与修缮过程中的电路老化有关”。在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并未出炉,而且坊间亦有其它声音与其相抵触的情形下,这一表态显得不负责任、不严肃且有推诿卸责之嫌。既然第一次通报时已将姿态放低、将调查的权限归于相关主管部门,那么就不宜再妄加揣测,使得舆论效果适得其反。

而河南地方的有关部门在表态时较为谨慎,信息发布较为保守,虽然在事发当日及时发布了相关责任人被控制、事故提级调查的信息,但并没有较多的表态,这令负面舆情有发酵的空间。

最近几年来,河南重大事故灾难不断,每次舆情监测应对都可圈可点,基本没有发生次生舆情事件。

2021年7月17日至23日,河南省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特别是7月20日郑州市遭受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全省因灾死亡失踪398人,其中郑州市380人,新乡市10人,平顶山市、驻马店市、洛阳市各2人,鹤壁市、漯河市各1人。郑州市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占全省的95.5%。

2022年4月18日10时47分许,位于郑州市金水区东风路与天明路交叉口东南角向南100米路东的郑州五洲大酒店俱乐部有限公司五洲温泉游泳馆发生一起坍塌事故,造成3人死亡9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34.58万元:

2022年11月21日16时许,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安阳市凯信达商贸有限公司发生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造成42人死亡、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2311万元。

2023 年4月1日,在S234线375公里处(南召县云阳镇西园河中桥路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造成7人死亡,两车受损。直接经济损失600万元。经调查认定,南召云阳“4·1”较大事故是一起道路交通安全责任事故。

2023年9月22日14时00分许,安阳市滑县G230国道与S309省道交叉口,发生一起车辆连续追尾道路交通事故,造成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80余万元。

2024年1月19日,河南南阳方城县英才学校发生了一起重大的火灾事故,当时通报称,这起事故共造成13名学生死亡,1人受伤。

2024年5月2日河南大学大礼堂又被不明大火吞噬。

每次事故灾难发生,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为及时查明事故原因,分清事故责任,汲取事故教训,事故调查组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现场勘察、调查取证、检测计算和技术分析,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应急处置、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等情况,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有关责任人员及责任单位处罚。

然后又有下一次事故灾难的发生。

杜绝灾难事故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灾难事故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自然灾害、人为失误、技术故障等。尽管完全杜绝灾难事故可能是不可能的,但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尽量减少它们发生的概率和影响。定期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可能的灾难事故及其原因;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和实施预防措施;制定应急计划,包括疏散路线、救援物资储备和应急通讯系统;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特别是中小学生通过应急安全研学使青少年从小就了解如何在灾难发生时保护自己和他人。通过这些措施,虽然可能无法完全杜绝灾难事故,但可以显著降低它们的影响,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减少或杜绝灾难事故的发生就是最好的应急安全管理,就是最好的舆情监测与应对,就是最好的吸取教训!而不是每次灾难事故发生后,我们又非常隆重而痛苦地再重复一次我们讲过的正确的“套话”。(来源:《智慧政务大数据报告》丁一)

0 阅读:33

百问笑颜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