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最不明智的抉择,偷袭荆州除掉关羽,导致东吴未来被葬送

老张聊史 2024-03-24 11:54:44

在汉中之战时,曹操为了策应自己方面的战场下令让曹仁进攻关羽,然后曹仁应该在荆州和关羽有交锋,到后面应该节节败退回樊城并造成了极大的军马损失,导致曹魏荆州方面守军损失严重,樊城及襄阳将被关羽突破的局面。但至于细节过程根本就没有记载,曹操下令后,中间这段史料缺失,因为曹仁直接被莫名其妙围在了樊城,甚至都没有任何记载两人的交战,为什么守了那么些年的曹魏荆州人马都没和关羽交手,就突然被告急樊城之围。

因为三国志记载的偏重还是曹魏,蜀不置史,曹魏不记,所以这段空缺。历史记载就只到关羽围了樊城,就直接改成关羽成了进攻方。但按照三国志说法推敲,应该是曹仁得到曹操命令进攻关羽,被关羽反推到樊城荆州军马损失严重,关羽围曹仁于樊城,曹仁樊城告急。同样关于蜀汉资料丢失的很多尤其是关张的战绩,在南郡争夺战中,张飞被刘备借给了周瑜当先锋,关羽则率领少数军马绝北道阻拦曹魏北部援军,成功阻挡了曹魏一年然后被李通突破,但这段也因为蜀汉不置史而缺乏细节。

而作为败方的曹魏只记载李通突破的情况,吴方也只是记载关羽绝北道,曹魏一年没法突破。但侧面是南郡之战后,周瑜对关张表现极高,甚至有了幽困刘备用关张的想法,可见关张在当时的作用可能极大。但蜀汉自己不记,曹魏和东吴也只是在对自己有利的方面提一嘴。所以关张战绩极度缺乏,就莫名其妙从一堆败绩中变成了敌人口里畏惧的万人敌。

关羽虽然威震华夏,但是樊城尚在曹仁手上。此刻曹仁坚守不出,只等徐晃援军。这对关羽来说还是有压力的。关羽之所以抽调荆州守军,就是想早点儿解决樊城之战。可惜关羽低估了孙吴夺取荆州的决心和智谋。说白了还是荆州兵力不够,无法做到一面守城,一面攻城的实力。

鲁肃给孙权提供了两条路,一条是依靠庐江合肥形成战略基地,攻寿春,沿江北上广陵,再合兵一处北伐徐州,走项羽的反秦路。另外一条就是和诸葛亮一样的夺荆州西入蜀地,走刘邦的北出陇右关中,集齐关中马匹资源,再南下宛洛,汇合荆州扬州,进可争天下,退可保基业,毕竟拿到荆州再向西拿下三峡永安鱼浦等地,就等于和北方划江而治,这种情况就看谁熬死谁了。孙权刚在寿春打了败仗,三五年内是无力北上寿春,甚至逍遥津之战把庐州(进攻合肥的桥头堡)都丢了,庐州大半个都是曹魏的,这种时候内需要大胜来挽回声望,外则是北上打不了就向西,拿下荆州西向拿下永安三峡,依靠长江天险,坐看魏蜀之争。

刘备和孙权是姻亲关系,诸葛亮的亲哥哥诸葛瑾又是东吴大臣。正常来说,战争失败,关羽被抓,孙权拿回荆州,吕蒙驻守,孙权再拿关羽跟刘备谈条件换取利益,是绝不至于杀关羽的,杀关羽百害无一利,可偏偏孙权就杀了。之所以后世对孙权背刺关羽评价这么低,就是因为他明明知道南北方差距巨大,还看不清局势为了蝇头小利,而错过扭转强弱形势的关键节点。

并不是关羽北伐就一定成功,但是作为重要势力之一,东吴的战略意图明显是错误和低级的。东吴逆天改命的机会就两次一次是关羽北伐,另外一次是淮南三叛,前者战术赢了但是战略输了,后者战略赢了但是战术输了,南北方实力差别也只是对个人能力不足的遮羞布,项羽韩信也都是南方人,照样可以用有限的资源横扫天下。

1 阅读:648
评论列表
  • 2024-03-24 20:26

    是吕蒙所为,孙权不知。

老张聊史

简介:历史其实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