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七下西洋的精神支柱,“海上保护神”妈祖,出海时还为她刻碑

卡门的事 2024-05-07 16:43:19

文|卡门的提琴

编辑|卡门的提琴

妈祖是中国民间最受崇拜的海神之一,主祀地在福建省湄洲岛,被尊奉为"天后"、"海神"和"海上守护神"。

妈祖在华人民间享有极高的地位和崇敬,可谓是家喻户晓、备受敬仰。

令人震惊的是,妈祖信仰历经一千多年,其信众竟然遍布全球各地,妈祖作为一个福建女性,却能够“称霸”中国沿海兴盛至今。

这与郑和七下西洋密不可分,那么,妈祖信仰在其中扮演着何种角色?对郑和下西洋起到了哪些作用?

妈祖的来历

妈祖,又称天上圣母、天妃、天后等等。

追溯其身世,历朝历代都存在一定的争议,大多都是集中在出生年代、出生地点和身份这三个方面。

对于妈祖的出生年代的考据,不同文献的记载各不相同。

综合看来,妈祖的本名林默娘,又名林摭英,出生于960年,祖籍福建莆田湄洲岛,她幼年丧父,年纪尚小便有神通预知未来的本领,深得民众敬仰。

林默娘曾两次拯救航海者于大风浪中,后来更以驭风化雨的神力,,帮海员们渡过重重劫难,由于多次施以神力,保佑海员平安,她获封为"妈祖"美誉,供奉不衰。

对于妈祖真正开始走入内陆的标志,则是元佑后在圣墩建立了妈祖庙。

圣墩此地出名由来正是因为白塘李氏“枯槎显圣”的故事,书中指出“元祐元年丙寅,莆海东有高墩,去湄百里许……”,募集乡人在此地建立了圣墩“顺济庙”。

从黄公度和廖鹏飞的两篇载入史册的诗文中,可以发现李氏家族的功劳。

由于记载是现存最接近妈祖生活年代的史料,所以是十分可靠的,也就证明了妈祖诞生发源于湄洲岛上,并且在1086年的时候,妈祖信仰就已经跨海传播到了内陆,形成了分灵庙。

对于妈祖身份的考据,也可以通过文献记载了解,妈祖在其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身份、地位也是不断的得到提升。

明代航海前奏——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的航行足迹遍布亚非大陆,这一波澜壮阔的航海远征不仅彰显了明朝盛世的国力,更重要的是传播了中国的宗教文化。

在这场持续28年、横跨半个多世纪的远航历程中,妈祖信仰扮演了重要的护航角色。

作为海洋之神,妈祖赐予了郑和船队顺利渡海的庇佑。

在那个科技有限、航海充满未知危险的时代,船员们虔诚祈求妈祖护佑,望能安全归来。

郑和本人及随行官员都对妈祖信仰充满敬意,不遗余力支持其传播。

他们修缮祀奉妈祖的庙宇,组织船队人员拜祭妈祖,并撰写相关碑文流传后世。

《天妃显圣录》等典籍的出版,更是系统阐述了妈祖护航的神迹,为妈祖信仰的正统化做出了卓越贡献。

除了虔修庙宇、著录神迹,妈祖信仰还通过郑和舰队在亚非诸国留下了独特的文化印记。

一路上,郑和船队不仅向当地人传播了妈祖信仰,更在多地修建了相关庙宇,将这一中华文化瑰宝遍植异国他乡。

妈祖文化随航路的延伸而远播,成为中华文化在海外的重要代表。

直到今日,亚非部分地区仍能见到郑和时期遗留的妈祖庙宇,见证了这段神奇的文化渊源。

妈祖与佛道的叠合

到了明朝初年,神魔小说活跃了妈祖与观音的信仰,也促使两者在一定程度上的融合和传播。

在下西洋过程中,郑和本人也是具有一定的佛教信仰,其奉佛的记载较多。

首先表现在刻经上,郑和在南京时,曾向牛首山佛顶宫、鸡鸣寺、静海寺等寺庙捐赠经文。

浙江平湖博物馆曾收藏了一幅报本塔出土的写经《妙法莲华经》,就很好的说明了郑和的佛教信仰。

此外,2015年在苏富比拍卖行也曾拍卖了一件明代郑和写经。

写经作为佛教俗世化以来的主要途径,表达了信众的虔诚,想由此得到佛与菩萨的保佑。

这虽然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表现,但在郑和时代,写经对皇室贵族还是普通百姓都是一种经常性的活动。

而在此《金字经》中还发现了《天妃灵验经》,也说明了郑和本人在信仰佛教的基础上不忘妈祖信仰,或许对于佛教徒来说,就观音与妈祖之间是师徒的关系吧。

不仅如此,郑和的佛教信仰还表现在海外。

郑和在海外还布施佛寺,在他第二次到达锡兰山的时候,曾立碑记录——《锡兰山布施碑》,在这块石碑碑文中,颂扬佛祖仁慈、圆明广大,称颂锡兰山为佛教圣地,使海道大开,人舟来往无虞。

据石碑碑文记载,郑和船队的这次布施活动规模宏大,带来了丰厚的香礼和供物。

郑和使团举办宏大佛寺布施活动,充份显示了明王朝的富有,提高了明王朝威望,扩大了明王朝在海外影响。

可以发现,郑和在下西洋过程中也在合理利用佛教信仰作为一定的手段,这和他在几次涉及妈祖碑文中描述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正是由于郑和本人的佛教信仰,也带动了其团队成员和水手们对佛教的信仰,这也可以解释,为何杨敏和达胜慧会在天妃经中加入了观音的信仰。

这一方面由于中国自古以来的观音的信仰对于船员和水手们的影响,而更大的因素则是郑和在出使过程中使用多种宗教信仰达到其出使的目的。

妈祖信仰的影响

妈祖信仰在历经百年发展与传播之时,造就了如今“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妈祖”的局面,毋庸置疑已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冲击和影响。

妈祖信仰广泛传播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使得其社会文化功能大大拓展。

当一个信仰的影响力到达一定力量之后,信仰者们就会为其不断增加新的功能,这不仅是一种神性功能的延伸,也是现代社会对于妈祖信仰的升级改造。

社会层面上来说,妈祖信仰的功能还被人们赋予了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凝聚力的重要体现。

首先,妈祖作为一个地方性的海神,她的地位由原先的少为人知逐渐升级成为国家正统力量,并发展至国内的每一个角落,这是妈祖信仰的伟大之处,也是对社会最明显的影响。

这种发展,进一步体现了妈祖信仰的价值所在。

妈祖信仰从福建始发,一方面顺着海运、漕运发展从南到北,并且经由海上丝路像东亚传播,在朝鲜、日本形成了一定的气候,对该地的宗教信仰造成很大的冲击;

另一方面,沿着南海往下,则是传播至台湾、琉球和东南亚一带,在后郑和下西洋时期,更是被郑和及其使团成员带到了印度洋的沿岸,也就造成了如今这种局面。

其次,妈祖信仰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使得妈祖信仰成为中华民族的认同符号。

妈祖信仰已经在海外的传播,让海外华人对于妈祖信仰的“力量”的吸引力比较关注和在乎,有利于华人寄托情怀和思念。

尤其是在面对妈祖的“慈母”形象的时候,其内心的情感将更好的流露出来,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最后,妈祖信仰常被用来作为沟通台湾和大陆的一座桥梁,在当下社会和政治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也要发挥好妈祖在此处的作用,对于大陆和台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妈祖信仰历经千年的发展和传播演变过程中形成了思想丰富的妈祖文化。

妈祖文化的思想发展是海洋文化的重要体现,也凝结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

包罗万象的妈祖文化显示其多维度的思想来源,而是以儒家为主、佛道思想综合而成。

总结

一座天后宫,一部古代海上交通史。

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妈祖信仰在海上线路的重要地位。

国内外诸多的妈祖庙遍布于航海路上,对于船上的船员、水手和册封使等来说是重要的精神支柱,也是航行路上重要的指向标。

而如粤海清庙这样一类囊括了妈祖庙与会馆双重性质的地方,既是信仰,也是乡愁,小小的一个妈祖庙承载了海外华侨对于故乡的浓厚感情,丰富并充实了他们的精神世界。

在后郑和下西洋的时代下,海外的妈祖信仰者也谨守“以和为贵”的外交方式,这不仅是郑和及其船队的外交策略,也是妈祖信仰的精神和信仰内涵所具备的。

海外妈祖信仰的传播进入一个更为广泛的空间和更高的层次,其发展体现为传播形式和活动的多元化,彰显了在不同发展背景且多元文化社会中一个外来文化的不断发展和更新。

妈祖文化的传播演进过程,是一个不断得到认同,进行创造,而发扬光大的过程。

妈祖信仰正是在这样的传布过程中显示出自己的特征。此外,妈祖图像的衍变也进一步说明了妈祖信仰的内涵。

2 阅读:2

卡门的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