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MTV洞察》探索医用微球新质生产力,谱写肿瘤介入治疗新篇章

CCMTV 临床频道 2024-04-29 16:22:43

背景介绍

原发性肝癌在全球范围内属于最为常见的癌症之一,截至2020年,全球新增肝癌病例约有90.6万人,其发病数量在全球癌症新发病例中排名第六。而我国作为肝癌的高发国家,每年新增的原发性肝癌病例数量约为40万例,且发病率仍呈现上升趋势。乙型肝炎是中国患者肝癌的主要病因,约占肝癌发病的80%至90%。

针对中晚期肝癌患者,TACE(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已然成为《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推荐的一线疗法。该治疗方法利用影像学技术,通过微创手段直接对病变部位进行干预,相比传统外科手术,具有创伤更小的特点。TACE治疗,通过插管将药物和栓塞材料直接输送至肿瘤内部,既可以减少肿瘤的血液供应,又能释放出化疗药物,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血管介入治疗技术临床和商业化进展迅速,不仅在国内得到临床和市场的支持,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这一背景下,以浩微生物为代表的创新医药企业逐步进入我们视野,他们搭建了全球少有的医用微球综合研发平台,自主研发多种可载药微球材料,拓展了血管介入、组织介入等多个临床应用场景,开创了诸多行业创新独家产品,为微创介入治疗领域提供全球领先“药械结合”产品解决方案,本期我们将携同著名肿瘤临床介入专家,与微创治疗领域医用微球创新平台-浩微生物,一起探索医用微球新质生产力给我们带来的科技创新的震撼。

01、CCMTV 洞察:请黄教授简要介绍一下目前肿瘤介入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

黄教授:肿瘤介入治疗是一项日益发展的技术,通过微创方式利用影像学技术直接干预病变部位。相较于传统外科手术,该治疗方式具有更小的创伤。主要优势之一是能够减少全身化疗带来的不良反应,因为药物能直接送达肿瘤部位,避免对正常细胞的损害。特别是在肝癌等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TACE治疗是其中的一种方法,通过插管将药物和栓塞材料直接输送至肿瘤内,减少肿瘤的血供,并释放出化疗药物,从而达到治疗效果。肿瘤介入治疗除肝癌外还可应用于肺癌等其他实体肿瘤。从介入方式看,肿瘤介入治疗包括:经导管灌注化疗、食道癌的支架置入、微波消融、射频消融和冷冻等技术。

栓塞材料从最早的碘油发展到明胶海绵、PVA颗粒。载药微球是一种新型的栓塞材料,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球形栓塞剂,表面光滑,摩擦力小,不易聚集。化疗药物经微球吸附后,包在材料表面或进入微球内部,在临床快速完成载药。载药微球,实现了药物的缓慢释放,临床上可以直接将载药颗粒注入肿瘤内,释放药物。

当然,载药微球使用仍存在一些待探讨和回答的问题。首先是载药与肿瘤治疗疗效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其次是永久性栓塞材料的长期使用可能引起慢性炎症反应,对肿瘤的影响尚待研究。相比之下,可吸收的材料可能对免疫微环境和后期药物导入有所帮助。一些学者提出了“环保栓塞材料”的概念,即可吸收材料,以减少对人体的不良影响。此外,栓塞材料的形态也在不断改进,如从硬质到软质的转变,采用水凝胶等柔性材料,有助于形成更稳定的栓塞,降低材料在血管内漂移的风险。一些新材料的研发,如纳米材料,也可能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肝细胞癌 (HCC) 的治疗

信息来源:Microspheres as a Carrier System for Therapeutic Embolization Procedures: Achievements and Advances

02、CCMTV 洞察:针对载药微球,郭总认为在哪些方面提升,以解决目前临床需求

郭总:和其他医疗器械产品一样。载药微球需要持续改进和迭代。载药微球改进主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提高材料的栓塞效果;二是提升药物疗效,包括拓宽加载药物品种,提升载药量,释放可控。

1、栓塞效果的提升。栓塞材料,从颗粒进化到微球。下一步微球形态应该会向均一粒径发展,均一粒径微球,国内外研究都证明,可以进入血管末梢,实现更彻底、更有效栓塞。另外,微球弹性的改进,高弹性微球可以适应血管形态变化,能更好地堵塞血管,实现适形栓塞。

信息来源: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Methods for Characterization of Microspheres for Use in Embolotherapy: Translating Bench to Cathlab

2、微球载药性能的改进。现有上市的载药微球只能载带正电荷的药物,通过对微球表面修饰,在微球中嵌入带正电荷基团,可以加载带负电荷的药物。这将扩大可载药品范围,除化疗药外,未来微球可以加载多肽、蛋白、抗体和病毒等药物。

3、药物可控释放。现有上市的载药微球,都是不降解材料,微球药物释放依赖体内离子交换和洗脱,不同个体药物释放差异较大,药物释放时间长,血药浓度可能达不到治疗效果,影响载药微球疗效。可降解载药微球,通过降解控制药物释放,实现药物在短时间内集中释放,有望提高治疗效果。

03、CCMTV 洞察:全球栓塞药物的研发趋势是怎样的?

郭总:可降解微球在全球来看也是热点,目前,美国市场上有两款可降解微球,但没有载药功能。产品主要用于良性疾病治疗,如子宫肌瘤、前列腺增生等等。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治疗(UAE),同传统手术相比,复发率低,更不需要切除子宫,最近进入美国妇产科学会症状性子宫肌瘤治疗指南。经前列腺动脉栓塞(PAE)治疗前列腺增生,对病人创伤最小,不影响性功能,2023年美国泌尿外科协会 (AUA) 更新了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 治疗指南,指南首次推荐PAE用于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

在欧洲,有两个可降解载药微球获得了CE证书,但还没有进入国内,产品刚刚进入临床。因此,从进度上讲,国内在可降解微球开发方面,与国际差距不大。

除了可降解微球,放射性微球也是当前的研发重点之一。当然,现有上市的放射性微球的密度均超过人体血液的密度,微球的输送性能不好,密度大的放射性微球不容易进入血管末梢靶病灶。这可能会影响放射性微球疗效。

04、CCMTV 洞察:放射性微球在临床中的应用探索

黄教授:放射性微球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展现了显著的潜力。这项技术已在国内广泛开展治疗病例,被认为是一项具有前景的治疗方法。与经典的TACE治疗相比,放射性微球治疗机理不同。传统TACE治疗的目标是通过栓塞导致肿瘤缺血,而放射性微球技术则将放射性物质直接分布到肿瘤中,实现对肿瘤的持续局部高强度放射治疗。

尽管放射治疗治疗成本較高,但在临床疗效上与传统TACE治疗相比并没有明显的区别,尤其在生存率方面。然而,放射治疗在治疗次数上具有显著优势,可能只需一次治疗就能达到部分缓解的效果,而不像传统TACE治疗可能需要进行多次。因此,放射性微球技术对于一些需要等待肝移植或转为外科手术切除的患者尤其适用。在国外类似的患者中,这项技术显示出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05、CCMTV 洞察:您认为未来将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来降低放射性微球的使用门槛?

郭总:目前放射性微球的使用成本比较高。未来降低放射性微球使用门槛的方法可以从多个方面考虑。

一是降低核素原材料成本,因为目前大部分核素都是进口的,未来国产化之后,这部分成本会下降。二是进行本地生产,降低物流成本和核素运输过程中损耗。三是提高核素装载效率和利用率。四是使用其他核素包括lu、Ho等。

总之,在不远的将来,可以将放射性微球使用门槛进一步降低,提高老百姓的可及性。同时,改善其输送性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06、CCMTV 洞察:栓塞微球技术在未来的临床展望

黄教授:在中国,栓塞微球的应用前景非常乐观。首先,中国是肝癌高发国家,这为栓塞治疗提供了巨大的患者需求。除了肝癌,栓塞微球还可用于治疗许多领域,包括:急性出血性疾病、子宫肌瘤、良性肿瘤和术前腹腔血管瘤。在临床实践中,栓塞术能显著减少手术中的出血量,对于术中失血量较大的患者尤为重要。这些数据不仅对未来相关指南的制定至关重要,还可作为医学标准的制定依据。此外,栓塞术还能辅助外科手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符合当前外科重视的提前出院和促进早期康复的概念。栓塞材料在中国及全球范围内都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不仅能够带来经济效益,还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具有庞大的病人群体,可以快速进行临床研究并收集病例的优势,中国可以更快地进行产品转化和新产品的研发,从而在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这可以有效支撑本土企业的创新发展。

膝关节动脉栓塞术、前列腺动脉栓塞术、子宫肌瘤栓塞术

07、CCMTV 洞察:浩微生物在微球领域进行了诸多探索,请谈一谈布局的情况

郭总:浩微生物在微球领域推出了多种粒径均一微球、可降解微球和放射性微球,这些产品都取得发明专利授权。

浩微生物开发的第一个微球已经获得了FDA的认证,这是国内第二家获得该认证的产品,该产品将在上半年在国内上市。这款微球材料主要是聚丙烯酸钠,工艺上与PVA微球有很大的不同,微球弹性更加出色。微球即使在极限压缩99%条件下也不会破裂,能恢复原状,证明了微球出色的稳定性。

公司研发可降解载药微球,即将启动治疗肝癌、子宫肌瘤和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研究。

08、CCMTV 洞察:对医药行业的发展,您有怎样的期待?

郭总:创新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创新是中国医药行业在全球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的关键。当然,医疗器械行业面临着一些挑战,尤其是自去年以来行业发生了许多变化。这些变化促使行业进行反思和重新出发。创新需要长期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产品的研发到上市需要时间,不能急于求成,需要以扎实的态度去做产品,不仅仅是追求快速获得批文,而是要关注产品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效果。

从国家的角度来看,保护知识产权,打击不正当竞争。建立良好的行业规则和生态系统,,以保护企业的利益和创新。

黄教授:国家引领对于生物医药产品开发至关重要。在医药领域,特别是针对新产品,国家的引领对于促进创新至关重要。新产品要想替代国内市场占据巨大份额的现有产品并非易事,因此,国家支持对企业投资和创新至关重要。

医学工作者需冷静对待药物产品开发。医学工作者和相关研究人员应该冷静对待药物产品开发,不要急于求成。每个环节都需要慎重考虑,尤其需要深入了解产品的机制,而不是仓促行事。发表论文并非最重要,关键是要确保理解产品的机制。

利用中国的临床资源和技术优势。生物医药领域,需要结合先进技术与大数据模型,以筛选出更有价值、更值得开发的产品和研究方向,从而推动临床研究和药物开发朝着高效、快速的方向发展。国家支持、医学工作者冷静对待和利用资源技术优势等重要方面,这些因素对于生物产业药物产品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09、CCMTV 洞察:如何看待生物医药变化,以及我国近年来的发展?

黄教授:在医药领域,我们国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国外专家已开始承认这一点,特别是在免疫治疗等领域。我们的药物研发速度甚至超过了国际水平。这一进步得益于海外学者带回的先进思想,以及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这种迅速学习和思考的特质与中国经济升级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应当注重研发高附加值的生物医药产品,而不是局限于生产低端产品。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

像今天这样的学术会议为临床医生、基础研究人员和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这样的平台有助于探讨如何将临床需求与生物医药研发相结合,将生物医药的先进理念应用于临床实践。产业交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应当坚持下去,努力提升其质量,确保其实实在在地促进产业发展。

10、CCMTV 洞察:针对当前医药环境中的不确定性,我们需要以何种态度应对?

郭总:当前医药环境中的不确定性需要以一种理性和平衡的态度来应对。当前整体环境包括外部和内部因素,都面临调整的压力,这可能是一个正常的发展过程。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是全球第二大市场,各个细分赛道国产器械产品已经达到或超过进口产品,坚信未来国内医疗器械产业会复制家电、高端装备等发展路径,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关于郭平先生

郭平是同济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硕士,具有天津大学化学工程及技术经济的双学士学位。拥有近10年国内外大型生物医药公司管理经验,曾担任中化集团、南京医药、恒瑞医药等多家知名公司高级管理者。

担任苏州恒瑞迦利生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期间,带领团队完成了美国和欧盟的产品注册及周边产品开发,包括聚乙烯醇栓塞微球、微导管、导丝、外周球囊、封堵球囊等产品,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2021年3月,创立苏州浩微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已经规划了数十款三类医疗器械产品,申请了16项发明专利,完成了天使轮、Pre-A轮、A轮的融资,引入了红杉资本、金雨茂物、华医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

0 阅读:0

CCMTV 临床频道

简介:专业健康生活方式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