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都过去1/3了,有些事情必须要明白,否则可能会吃亏

酱汁鱼 2024-04-23 11:18:54

时光飞逝,转眼间2024年已经过去了近1/3。有些道理如果你还没看透,那就只能呵呵了。在此,我想给大家几个中肯的建议,希望你能耐心看完,因为越到后面越发人深省。

第一,理性消费,管住钱袋子比什么都重要。

这个道理不仅现在适用,其实从疫情初期我就一直强调,老百姓的钱袋子比什么都重要。前段时间,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几个月人均存款持续攀升,截至3月末人均存款已接近11万,一时间成为热议的话题。然而,有不少网友表示自己收入并未增加,存款不该上涨才对。殊不知,很多时候收入越高,存钱的人反而越少;而收入下降时,人们往往更愿意存钱,道理很简单,一想就明白,收入高证明工作稳定市场环境好,大家信心足,敢消费,收入低证明工作不稳定,市场环境差,人都是有危机意识的,面对不确定的未来,觉得还是存点钱比较稳妥。

对于人均存款11万,还有人说这是平均数,不代表个人;甚至调侃说自己和马云的存款平均后也有上千亿。对此我只能说,哪怕你的存款没有增加,但平均数上升,就说明大多数人,尤其是富人已经开始存钱了。你可以质疑那些富人为人,你可以质疑他们的人品,但不要质疑他们的眼光,富人能成为富人眼光肯定不一般,连富人都开始存钱了,你还在犹豫什么呢?

第二,能不辞职就不辞职,保住饭碗是底线。

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别总想着跳槽找更好的工作,特别是互联网行业,流行着一句话叫“想要高薪就跳槽,跳一跳涨一涨”。其实对于什么是好工作,不同人、不同时期有不同看法。在我看来,现在这个时期能按时发工资的工作就是好工作。要知道,一个萝卜一个坑,只有在辞职比例较高、人员流动比较频繁时,你才有机会从一个不理想的坑,进入到一个更好的坑。反之,当离职的人很少时,你从原来的坑跳出来,可能找不到更好的坑,回头一看,原来的坑也被人占了,新的坑也找不到,只能自认倒霉。

第三,尽量不向别人借钱,最好也别借钱给别人。

原因不言而喻,衡量你能否放心借贷的标准,取决于双方是暂时周转不灵还是长期入不敷出,而不是你们的交情有多深。如果对方只是一时周转不开,哪怕你和他不太熟,只要此人讲信用,并且在你能承受损失的范围内就没问题。但如果对方一直入不敷出,没有稳定工作,到处借钱,信用卡刷爆,借呗花呗都逾期的人,即使你们关系再好,也要三思而后行。因为你借出去的钱有极大的概率是要不回来的。关系再好也不代表风险就低,所谓"帮急不帮穷"。试想当年杨白劳还不上债,黄世仁还能抢了喜儿抵债,而在现今法治社会,面对老赖,什么办法都没有,你还得烧香拜佛求他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快点发财,好还你的钱。

第四,别痴心妄想一夜暴富,不要盲目购买理财产品。

如果你不认为自己是理财专家,不觉得自己比他人眼光独到,那你就不要做所谓的理财梦,如果要做,最好在晚上做,别白天做。理财的本质是把钱交给他人投资,他们赚了之后分你一小部分利润,但如果亏了,你觉得他的承诺能兑现吗?目前大环境那么差,能保证不亏都不错了。别再被那些所谓的理财课给骗了,也不要花钱去买那些所谓的课程,有免费的看看就行了,了解下基本的知识,给自己避避坑。

第五,控制情绪,不要惹是生非。

当大家都一帆风顺、压力较小时,包容性就会更强,偶尔的小摩擦大家都是能忍则忍。而当周围人情绪低落时,即使你脾气再大,我也劝你管好自己的情绪,尽量不要跟别人发生矛盾。因为你不知道对方刚刚经历了什么,说不定人家正在气头上,说不定人家 刚知道自己得了癌症,活不了几天了,处在情绪崩溃边缘正想发泄下,而你刚好惹到他了,那你就倒霉了。现在环境大家都懂的,房价暴跌,穷人买不起房,手握多套房产的房东房子卖不到理想的价格,失业率攀升,中产财富缩水,看病贵,看病难,35岁焦虑,特别是很多人失业一年都找不到工作,你说他们压力会小吗?情绪能好吗?

最后一点,买得起的就买,买不起的就算了,尤其是需要借钱购买的东西。

就拿汽车来说,大家都明显感觉到进口车现在不香了,性价比不高,加价还减配,反观国产车,仅比亚迪3月就卖出60多万辆,几乎等于所有日系车的总和。这说明大家的消费开始变的理性务实。如果你这时还要面子,非要贷款或借钱去超前消费,那你愿意当冤大头就继续当吧,反正我选择相信群众的眼光。如果你是富二代或者不缺钱,那就当我以上是胡说八道

个人观点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0 阅读:49

酱汁鱼

简介:热爱国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