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社工站的十年”——青少年绘画作品展

花花影视解说 2023-01-09 09:47:30

近期,为庆祝站前街社工服务站成立十周年,站前街社工服务站(广州粤穗社会工作事务所承接)开展了“我与社工站的十年”——青少年绘画作品征集大赛,共征集到绘画作品12幅。

作品内容与“我与社工站的十年”主题紧密结合,给予了青少年参与社区服务的机会,例如:《珍宝》、《我与社工共成长》、《当志愿者的一天》、《站在前方 勇抗疫情》、《爱国卫生运动》、《贴近社工 走向自然》等作品加深了他们对社工十年服务的理解与感受,极大地提升了其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的意识。

其中,康晨阳手写的《我与社工站的十周年》作品介绍,将其与社工站十周年满满的回忆充斥着脑海,温暖着心田。《珍宝》的作者郎安琪表示作品灵感来源于曾经参与的社工服务活动,活动期间,社工把每名青少年当成独一无二的珍宝,放在手心呵护,伴他们成长。

(图一:站前青少年康晨阳的绘画作品和作品简介)

(图二:站前青少年郎安琪的绘画作品《珍宝》)

《我与社工共成长》的作者黄珊珊表示:“绘画作品的画面分为三个格,展现了我初中三年与社工的经历。初一我刚接触社工是在学校的心理课上,社工姐姐们帮我们排忧解难。初二疫情严重,社工就到我们学校帮忙做核酸。两年里,我跟着社工姐姐参加了很多志愿活动,积累了一些经验。到初三,我已经成为可以站在社工姐姐旁边的小助手了。从接受帮助,到我帮别人,我与社工共成长。”

(图三:站前青少年黄珊珊的绘画作品《我与社工共成长》)

《当志愿者的一天》的作者赖安娜表示:“我曾参加过志愿者活动,总会遇到老人。我会主动地帮忙推轮椅,老人有时候不方便,需要扫健康码的时候,我会在得到允许的情况下用其手机进行操作。我认为,弱势群体与我们是一样的,有时候,他们更需要的不仅仅物质上的需求,更是精神上的寄托,或是一句关照话,或是一会儿陪伴,又或者只是聆听一回他们的心里话,与他们唠嗑一会,也许都能让他们不再孤独,对世界充满希望。”

(图四:青少年赖安娜的绘画作品《当志愿者的一天》)

《我与社工站的十年》的作者何东璐表示:“每年三月份的第二个星期二,是国际公认的“社工日”。社会工作是秉持利他主义价值观,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专业方法,帮助有需要的困难群体,解决其社会困境问题,协助个⼈及其社会环境更好的相互适应的职业活动。这一定义指出,社会工作本质上是一种职业化的帮⼈活动,其特征是向有需要的人特别是困难群体提供科学有效服务。社会工作以受助人的需要为中⼼,并以科学的助人技巧为手段,以达到助人的有效性。在疫情最需要的时候,是那些不顾牺牲的社工积极充当志愿者。希望疫情早日结束!”

(图五:青少年何东璐的绘画作品《我与社工站的十年》)

其他青少年优秀作品展览:

作品名称及作者姓名:《社工伴我成长》 张欣铌

作品简介:时光流逝不知不觉我和社工哥哥姐姐们已经一起相伴了十年,回想起这十年我们一起去社工站参加活动,一起去做志愿,一起去帮助别人……谢谢社工哥哥姐姐们的陪伴!

作品名称及作者姓名:《站在前方 勇抗疫情》 吕嘉馨

作品简介:在我与社工站这十年的故事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2022年这场席卷广州的疫情时期,我通过社工的沟通与联系,作为抗疫志愿者参加核酸组织活动。作品灵感来源于我在站前党群服务中心(曾在抗疫时期被指定为核酸采样中心)做志愿者的一天。下一个十年,我也愿意与站前社工站一起携手同建更美好的社区!

作品名称及作者姓名:《爱国卫生运动》 吕粤妮

作品简介:我与社工站这十年,有三年是被疫情占据的,我通过绘画爱过卫生运动的手抄报,展示了从1952年美国的“细菌战”到2022年全球的抗击新冠疫情全民战,希望鼓舞大家一起战胜疫情,守卫美好家园。

作品名称及作者姓名:《贴近社工 走向自然》 王同学、陆同学

作品简介:本绘画作品由青少年志愿者与残障青少年共同完成,作品灵感来源于社工为残障青少年提供的日常服务,期盼更多地残障青少年可以敞开心扉,贴近社工,走向自然。

作品名称及作者姓名:《社工就在你身边》 钟文清

作品简介:作品灵感来源于对社工服务的日常观察,例如社工关心老年人群体、社工协助居民解决生活难题、社工帮助弱势群体等。

作品名称及作者姓名:《扫码员》 罗思兰

作品简介:本作品的灵感来源于社工为社区居民扫粤核酸二维码,期盼与社区居民一起共同打赢抗疫攻坚战。

作品名称及作者姓名:《社工传授营养饮食小妙招》 陈卓菲

作品简介:社工传授社区居民科学营养均衡饮食的小妙招。

此次站前街辖区内的青少年积极参与绘画大赛,不仅充分展示了站前青少年们的青春活力,增强了他们的社区归属感与认同感,从而提升社区参与感,而且有利于其积极发掘自身潜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非常感谢青少年们积极投稿,踊跃参与本次活动。

站前街社工站服务站·王家乐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