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时评:“别只盯着考研考编”,只靠高校呼吁有用吗?

扬眼 2024-04-01 08:40:57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节节攀升。教育部数据显示,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79万,同比增加21万。一边是日益增长的研考、公考竞争压力,一边是政府、学校呼吁促进毕业生就业,浙江理工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相关单位都呼吁毕业生不要只盯着考研考公考编。(3月25日央广网)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高校毕业生就业更是关系到上千万个家庭。“只盯着考研考公考编”已非一校一地的个案,有毕业生考研首战失利之后,接着“二战”乃至“三战”,还有毕业生将考公考编当成唯一出路,一个地方考试结束接着到另外一个地方考试直至“上岸”,甚至出现了“半年巡考26个岗位”的现象。

考研考公的竞争自然越来越激烈,2024年全国全年公务员招考总人数(国考+省考)预计在24万人左右,全年全国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预计在120万人左右,全国专升本招生人数在100万人,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约为130万人,意味着升学考公考编能够成功上岸的可能只有370多万人。应届大学毕业生成功“上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物力和财力用于复习备考,甚至参加收费昂贵的笔试、面试培训班,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找工作。

但是,让大学生不要只盯着考研考公,而是积极就业,仅仅靠高校呼吁恐怕难以产生太大的实际作用。因为大学毕业生只盯着考研考公未必不是针对不确定性的“理性选择”。

从目前的职场环境来说,考公考编“上岸”后工作稳定,而广大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则不够“稳”,即便是“大厂”也可能被裁员,“996”“007”是工作常态。两者之间形成鲜明对比。在这样的职场环境下,年轻人怎能不想着考公考编?

另外,当下“学历崇拜”“名校崇拜”越来越严重,动辄只要“985”“211”院校毕业生。加上研究生扩招,很多行业、企业的学历准入门槛越来越高。部分经济发达城市招聘小学教师,最低学历要求是硕士研究生,三甲大医院招聘医生,最低学历要求则是博士研究生。这样的就业环境,逼得大学毕业生不得不继续求学,提高个人学历和毕业院校档次。

因此,要让大学毕业生不再只盯着考研考公,除了高校呼吁和引导外,更需要政府、社会和企业共同努力,为大学毕业生创造更良好、公平的就业环境。这既需要增强民营企业在就业市场上的吸引力,也需要打破求职市场的学历歧视、院校歧视,让更多的非名校大学毕业生凭借个人的真才实学,可以顺利找到一份合适、心仪的工作。 文/张立美

校对 王菲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