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瓷都德化白瓷|太平宫窑:世界遗产德化窑活化石的复兴与蜕变

闽南网 2024-03-27 11:30:57

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的太平宫窑,虽在时代的变革中曾被停烧、荒废多年,而近年来,它被拂去历史的尘埃,修整复烧,重新焕发出了红火的生命力。

太平宫窑位于丁墘村凤翥山下,诞生于公元980年北宋年间,其制瓷史跨越宋、元、明、清、民国和新中国六大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到1989年,这里曾是村办的瓷厂,村中有许多人在这里做工谋生。泉州市人大代表、丁墘村村委会副主任李文芳说,他的妈妈和舅舅就曾是瓷厂的彩绘工人。

丁墘村村委会副主任李文芳:

小时候我随着妈妈也经常在太平宫窑这边玩耍,当初整个丁墘村大约有1/3的人口是以在太平宫窑这边做陶瓷胚、绘画谋生,但是在九十年代,因为窑业改革,改烧电、烧天然气,柴烧就停止了,这个过程它荒废了三十多年。

2018年上任后,李文芳来到太平宫窑,看到杂草丛生、废墟一般的龙窑,他的心中隐隐作痛,作为土生土长的丁墘人,这里曾留给他太多儿时的记忆。

丁墘村村委会副主任李文芳:

我到了现场的时候看到的太平宫窑整个是一片废墟,两个窑已经部分倒塌,上面长满了荒草和杂树,整个瓷厂已经变成了一个垃圾场,我看了非常心痛,第一,它承载了丁墘村曾经的一个瓷业和村民生产生活的一大场景,另外一个,德化窑已经成为世界遗产,龙窑是非常宝贵的文化资源,柴烧技术又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好这个文化遗产非常重要,对于它的保护刻不容缓。当下,李文芳便决定复兴这条龙窑,在他与各界人士的多方努力下,2022年12月3日,太平宫窑成功点火复烧,沉寂了34年的龙窑记忆被重新唤醒,千年古法柴烧技艺重现在世人眼前。

如今,站在太平宫窑窑口往上看,整条窑就如同依山静卧的长龙,古朴神秘,从窑门进去,可见里面整齐码放着窑具,空气中散发着阵阵浓郁的泥土和火烧的味道。李文芳告诉记者,整条龙窑坡度约19度,窑内设有34级台阶,这样是为了能够借助山势让热流自然向上抽吸,使柴火烧至1300-1400摄氏度的高温,从而满足烧瓷的条件。

一窑起,万物兴。随着几次复烧出窑,太平宫窑赋予了窑品新的价值与内涵,其烧制出的太平壶、秋月壶、高足杯等大师窑品,每一件都犹如经历了时间的洗礼,承载着古老文化的印记。此外,窑旁的创客空间、体验空间也都被设计成龙窑造型,常年向周边陶艺爱好者、青年创客开放。接下来,太平宫窑品牌还将结合多个文旅项目,定期举办陶瓷市集、艺术展览等活动,让更多人参与到传统文化复兴当中来。

丁墘村村委会副主任李文芳:

未来我们将以太平宫窑这个世界遗产的见证者、活化石为基地,开展闽台两岸的陶瓷文化交流、世界陶瓷文化交流,另外围绕着太平宫窑,我们建设有手拉坯、彩绘等研学艺术交流基地,还建立了艺术交流空间、青创空间。第二期,我们在这个基础上,还要打造一个艺术酒店,打造艺术交流基地和窑的博物馆,包括餐饮、民宿、深度体验、AI创作等等,打造成一个国际级的艺术交流创作基地。

(颜煜 郭婉婷)

来源:瓷都德化

0 阅读: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