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

文学小新 2023-12-17 22:55:31

在《寻找无双》中,王小波写了一非常深刻的话:

“假如人生活在一种不能抗拒的痛苦中,就会把这种痛苦看作幸福。

假如你是一只猪,生活在暗无天日的猪圈里,就会把在猪圈里吃猪食看作极大的幸福,因此忘掉早晚要挨一刀。

所以猪的记性是被逼成这样子的,不能说是天生的不好。”

猪生而不自由,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猪的命运是被人设置好的,公猪负责长肉,母猪负责下仔。

但是,在《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中,王小波为我们展现了一只与众不同的猪。

它是肉猪,但长得又黑又瘦,不喜欢猪圈,喜欢到处游逛。

最后,它被定性成破坏生产秩序的坏分子。领导决定对它进行专政,出动20多人持枪抓捕它。

它没被打死,而是找到一个空子跑了,成了一只野猪,长出了凶猛的獠牙,彻底摆脱了人对它的安排和迫害。

王小波感叹道:

“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

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

因为这个原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王小波就是那只又黑又瘦、特立独行的猪。

他来这个世界,不是为了繁衍后代,而是来看花是怎么开,水怎么流,太阳怎么升起,夕阳何时落下。

他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情。

但现实是残酷而无趣的,命运似乎一直在跟他开玩笑。

1952年,王小波出生于北京一个干部家庭,日子本可以过得相当不错,可惜他的父亲蒙冤,家庭境况突发变故。

1969年,王小波到云南插队,在最渴求知识的时期却无书可读。

当时的他,总在黄昏中看着天慢慢地黑下去,心里寂寞而凄凉,感觉生命毫无意义。

几年后,王小波因病返回北京,之后又到了母亲的老家山东插队,做过一阵子民办教师。

1974年,王小波回到北京当工人。这在当时算不错的工作,可他是王小波,怎会甘心当一名工人?

1978年,高考恢复之后,王小波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

在这之前,他已与李银河相识。李银河是第一个真正认识到王小波文学天分的人。

1982 年,王小波大学毕业,留校任教。两年之后,他前往妻子李银河在美国读博的匹兹堡大学,在著名华人学者许倬云门下读取了硕士学位。

他们的留学生涯其实过得很苦,经济状况很不好,只能依靠李银河的奖学金度日。

1988年,王小波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任教。

但他没有正式编制,是个边缘大学教师,一度在计算机房打杂,甚至考了货车驾照以备失业时用。

1989年,王小波的二姐和二姐夫出资,给他出了一本书——《唐人秘传故事》,类似于“地摊文学”,定价2 块,销量不详。

1992年,王小波完成了《黄金时代》,这本小说耗费了10年时间,进行了多次修改。

但是,《黄金时代》在出版时却遇到了大麻烦,原因是小说中存在不少性描写。

许倬云推荐《黄金时代》参加《联合报》文学奖评选,让王小波赢得了25万大奖,并被在港台出版。

不过,《黄金时代》是被当成“情色读物”来出版的。比如在香港,它是以《王二风流史》为名出版,完全不入流,也为读者所误读。

在《黄金时代》获奖之后,王小波也辞去教职,成为了自由撰稿人,走上了专心创作的道路。

内地也有很多出版社盯着《黄金时代》,但出版商都是有贼心没贼胆,害怕担风险。

两年多后,《黄金时代》终于在华夏出版社出版了。在出版过程中,编辑赵洁平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当时,《黄金时代》定价12.8 元,直到王小波去世都没卖完。很多读者阅读这本小说,乃也不过是冲着坊间传言《黄金时代》比较“色”而已。

尽管,之后王小波不断发表杂文随笔,还与导演张元合作剧本《东宫西宫》,影片在阿根廷电影节上获最佳编剧奖,王小波却始终郁郁不得志。

1997年4 月11日,王小波因心脏病突发辞世,还没满45周岁。

王小波从小就想写小说,但在将近四十岁时才终于开始专心写作。

在他四十四岁生日时,他还信心满满的要将写作当作自己终身的事业干下去,声称:决不会向虚无低头,会一直战斗到死。

当时的王小波正值壮年,正是创作的高峰期和上升期。然而,死亡却来得如此之快。

王小波生前最后一封电子邮件是发给在美国的好友刘晓阳的,内容是告诉他自己要出一本杂文集。

他在邮件中写道:

“我正在出一本杂文集,名为《沉默的大多数》。

大体意思是说: 自从我辈成人以来,所见到的一切全是颠倒的。

在一个喧器的华语圈下面,始终有个沉默的大多数。既然精神原子弹一颗又一颗地炸着,哪里有我们说话的份?

但我辈现在开始说话,以前说过的一切和我们都无关系一一总而言之,是一刀两断的意思。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要有自由派,就从我辈开始。”

说完这话的第二天,王小波便去世了。

王小波像是一颗流星划过天际。

周国平评价说:在中国文坛上,一个声音突然响起,令人耳目一新,仅仅3年,又猝然终止了。

在著名的《黄金时代》中,王小波这样说: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

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

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王小波还写过一段话:

我也想为春天做点事:到长城边远足,到玉渊潭游泳,到西郊去看古墓,可是哪一样都做不成。做不成的事,还有很多。

是啊,人活于世,想做却做不成的事,做了却做不好的事,真的太多太多了。

人生唯一的不幸就是自己的无能。

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

王小波一生坎坷,但始终在寻找生活的乐趣以及生命的意义。

正如他在《关于幽闭型小说》中所说的:要努力去做事,拼命地想问题,这才是自己的救星。

如果说鲁迅的杂文是投枪和匕首,那我敢说,王小波的杂文就是一剂清醒剂。

他是一个既清醒又勇敢的人,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社会良心。

在《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中,猪兄是敢于追求自由、反抗人类强权、反对设置的化身,也是王小波拒绝被灌输、被同化,追求自由精神和独立人格的写照。

值得注意的是,王小波并不是只推崇反抗,更不是只会无脑反抗。

当你质疑否定了一些东西之后,面对的是一堆废墟,此时最重要的是建设。

换句话来说就是,我们需要抨击不公、黑暗、愚昧,但不能只是抨击,不然就成了怨天尤人的愤青了。

因此,王小波说:人从工作中可以得到乐趣,这是一种巨大的好处。

王小波本人,选择了中国自由知识分子必然会选择的那条路,用他的自由思想和精神将人们的快乐的境界。

正如在《寻找无双》中,已经迷失了自我的王仙客在一条美丽的小路上找到了彩萍,从而找回了自己,找回了智慧。

人活一世,要碰到的糟心事实在太多了,要面临的痛苦也实在太多了。

最好的方式并不是保持愤怒,而是像王小波那样追求理性、智慧与有趣,按照自己的思想,遵从自己的内心,过清白而简单的生活。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