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济帆:孩子的起跑线绝不是学区房而是...

私域商业王济帆 2024-05-13 15:04:45

前段时间有个朋友愁眉不展。

我问他原因,答案是为了学区房发愁。

在我看来,孩子的起跑线根本不是学区房,而是父母的认知。

我这个朋友,本本分分在厂里打工,夫妻俩一个月能赚个一万块钱。

这种情况下买房子是很难的。

后面我就给他讲了个电影里面的情节,名字记不得了。

可能是《新警察故事》里面讲一群富二代到处作奸犯科的事。

PART 01

教育真正的意义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能看到。

一些孩子家庭条件优越并且就读于名校。

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却显得格外狭窄。

相反,一些来自普通学校的孩子。

因为家庭环境的开放和父母的启发,展现出了更为卓越的能力和更广阔的视野。

比如刘强东,学习成绩固然很好,但家庭条件确实非常贫寒。

这种现象让人不得不思考:我们真的理解了教育的意义吗?

真正的教育,不应该仅仅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更不应该被“学区房”所限制。

更多的应该是生活的教育、情感的教育以及如何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同理心和有思考能力的人的教育。

而这些,往往是在家庭中,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实现的。

同样学校毕业,有的人郁郁而终,有的人幸福美满。

最终人活成什么样,并不取决于学习成绩,而是取决于看待事物的角度,与深度。

PART 02

父母认知水平决定孩子起跑线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认知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如果父母能够具备开阔的视野,能够理解和接受新的教育理念。

他们就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去面对多元的世界,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比单纯依赖学区房中的教育资源要有效得多。

每天苦哈哈地赚钱,为了给子女买学区房送进好学校的父母。

通过自己的兴趣爱好,带领孩子一起探索自然,一起读书讨论人生的父母。

在我看来都是在用行动在践行“爱”。

但后者的互动无疑会在孩子的心中种下探索世界的种子。

相比之下,如果父母仅仅关注成绩,忽视了孩子情感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即使孩子在学业上取得了成功,他们的人生也可能因缺乏必要的生存技能而感到困惑。

中美教育差别巨大,前者是培养考分达人,后者是培养完整的人。

所谓完整的人就是有鲜明的性格,有自己的爱好,喜探索,爱生活。

反正我不赞成过分依赖学区房这一外部条件。

学区房固然重要,但更应关注如何提升自己作为父母的认知水平,如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积累。

真正做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相比之下,以身作则多读好书要比学区房更重要。

一个孩子的起跑线,是由无数个家庭教育的细节组成的,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父母的认知水平。

一个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情感丰富的家庭环境,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0 阅读:1

私域商业王济帆

简介:少听成功者讲道理,多听失败者说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