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物流,用长期主义穿越周期

青橙财经 2024-03-15 11:31:44

作者丨青风

编辑丨六子

京东,将物流进行到底近年来,我国寄递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快递物流行业规模逐渐扩大。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达1320.7亿件,人均快递使用量超93件,行业发展韧性尽显。但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快递配送却常为消费者诟病。有网友就曾向青橙财经吐槽,“以前配送可能还会电话联系,家里没人再放到驿站,现在这一步程序直接切掉,除了部分自营的,我明明写的是住址,为什么一声不吭换了地方”?显然,行业滋生已久的“潜规则”问题影响着许多消费者的终端体验,随着快递新规近日正式出台落地,这些话题也被集中推上了台面。而当众多加盟制物流企业为此“上火”焦头烂额时,京东物流近期却消息不断、动作频频,接二连三巩固着业务护城河的同时,也将友商们带进了早已开拓好的战场中。狭路相逢,京东物流看上去已胜半子。

01

「新政出炉,行业阵痛」

告别跑马圈地,进入精耕细作,这是物流领域的一个梦想,也是一句口号。事实上,整个快递物流行业近年来都笼罩在过度竞争的氛围中,卷规模、卷时效、卷渠道,各大企业奉此为圭臬,当然也都多多少少尝到了甜头。于是,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可以被忽视,快递直接放入驿站或自提柜也不需要提前告知,甚至超时取件也有了缴费才能出库的对策,这些多年形成的顽疾极大制约着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各大物流企业成本内卷的棋子竞相落在牺牲客户服务换取盈利空间的坐标上。而快递新规的问世,更像是一颗石头,将一泉沉寂彻底搅动。3月初,《快递市场管理办法》正式出台。其中规定,“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未经用户同意,不得代为确认收到快件,不得擅自将快件投递到智能快件箱、快递服务站等快递末端服务设施”,而一旦涉及上述情形,邮政管理部门将会处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据了解,目前国内的快递物流经营主要分为直营和加盟两种模式,京东物流、顺丰速运走的是前者,送货上门是基本动作,但快递费用相对较高;“通达系”(申通、中通、圆通、韵达等)则主打高性价比路线,费用低、时效长,快递员自然也就缺少送货上门的动力。快递新规的颁布赤裸裸地将这些“学生们”区分开,加盟制快递企业受到的冲击显然很大。某物流行业人士表示,新规颁布其实不能简单理解为强制送货上门,这背后体现的是差异化、渐进化的需求探索。新规出台出发点肯定是为行业好,消费者需求会逐步得到满足,但主管部门两年前就已向业内征求过意见,这期间上下游企业有没有排好局、布好阵,这要打个问号。当然,除快递物流企业外,影响最直接的还是配送末梢的“快递小哥”们。自新规实施后,分配不均、工作难度增大、收入减少等尖锐问题已经出现,而投诉激增带来的罚款上涨更像达摩之剑一样,部分快递员甚至主动选择离职。上述人士强调,在行业依然面临成本混战的格局之下,阵痛是不可避免的,各加盟类企业应该采取更主动、积极的方式与电商平台等协调联动,逐步对产品和服务机制分层处置。一旦把导火线烧到消费者和快递网点、一线快递员之间,无异于将自身弱点暴露在竞争对手面前,在行业中或将落入更为被动的局面。

02

「谋篇布局,伺机而动」

快递新规的出台或许只是开始。据了解,新版的《快递服务》国家标准将在4月1日正式颁布,快递包装强制性国标也有望在6月落地,一系列标准和办法的实施,无一例外是为将行业推向高质量发展的全新轨道。但在众多企业为此“上火”的阶段,京东物流却可以做到坐收渔利、笑看纷争,继续盯紧自己的牌面,这和其多年的精心布局不无关系。2007年,京东集团开始自建物流体系,十年后的2017年4月,京东物流集团单独成立。虽然业务上仍以京东商城作为主要服务对象,但随着市场环境逐步变化,京东物流继承了母集团身上优良的效率服务和统筹布局基因,并开拓出一条更具个性化的发展道路。据了解,京东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已遍及仓储、综合运输、最后一公里配送、大件、冷链和跨境等六大网络系统,这些网络构成了其对外优质供应链解决方案和物流服务的重要基石。以仓储网络为例,京东物流目前已实现覆盖全国所有县区,包括由其运营的1600多个仓库和由云仓生态平台上第三方业主经营的2000多个云仓,管理面积合计超过3200万平方米,不仅实现了从存储到分拣再到配送的极致管控,更保证了服务质量和速度,真正实现了仓配一体。在触达用户体验较多的最后一公里配送上,京东物流更是竭尽所能。近35万名自有配送人员、1.9万个配送站及网点组成的自营终端枢纽覆盖全国33个省级行政区的300多个地级市行政区,广度和深度优势巨大;与此同时,多种“必赔”承诺、上门服务给足了消费者安全感,“次晨达”等细分需求的满足也逐步构建起业务发展的护城河。值得注意的是,在快递新规颁布前后,京东物流还曾两次向市场释放重磅消息。3月4日,京东发布商家公告称,在目前已有九成第三方商品包邮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开放平台包邮规则,到3月底普及最高满59元包邮;对于自营商品,京东延续了“普通用户满59免基础运费,支持跨店凑单,京东PLUS会员不限金额全年包邮”的政策。而在此之前,京东物流刚刚宣布启动“万人招聘计划”,2024年上半年将吸纳约2万名新员工,重点引进基层管理者、基层储备管理人才、一线操作员等岗位人员。

*来源于京东物流一边是调降包邮门槛,一边是下场“抢人大战”,在行业如此敏感的时期,这是京东物流窥见到了未来行业趋势做出的长期判断,还是保证队伍服务质量并趁机吸纳优秀人才的短期“双赢”策略,我们还有待放在更长的时间中去解答题中之意。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京东物流的押注绝非偶然,对服务的“卷”正是把其他玩家拉进自己布好的赛道中。毕竟,谁不愿意当一把操盘手呢?

03

「扭亏为盈,莫向内求」

当然,敢于关键时刻“亮剑”,京东物流的底气也和自身发展取得的成绩密不可分。就在近日,京东物流对外披露了2023年度业绩公告,也是自2021年5月香港联交所上市以来第二份完整年度业绩报告。总体来看,过去一年京东物流保持了较高质量的发展势态,业绩表现显著强于市场预期。2023年全年,京东物流实现营业收入1666.25亿元,同比增长21.3%;实现毛利126.83亿元,同比增长25.6%;年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利润(经调整净利润)为27.61亿元,同比增长218.8%;年度利润11.67亿元,一扫2022年亏损10.9亿元的阴霾。

*来源于京东物流2023年业绩公告业务扭亏,这在京东物流独立后还是首次,这一变化也有望给自身和市场带来信心。但分季度来看,一季度大幅亏损10.37亿元,二季度盈利5.08亿元,三季度盈利略降至4.54亿元,四季度却逆袭而上,拉升至12.42亿元,成绩单的取得实属不易。营收指标中,以渠道划分,外部客户收入占比达70%,这意味着京东物流向外拓展的能力不断增强;以客户类别划分,其他客户和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收入各占半壁江山。

*来源于京东物流2023年业绩公告其他客户方面,自德邦2022年正式被京东物流重金收购以来,二者融通进程持续加快。结合德邦股份业绩快报来看,2023年其实现营收362.79亿元,在京东物流收入贡献比例超两成;扣非净利润5.68亿元,在京东物流对应数值中贡献近一半,德邦对京东物流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一体化供应链业务仍是京东物流仰仗的核心竞争力,更是其“造血功能”的重要体现。所谓“一体化供应链”,通俗理解就是将物流服务深入到整个链条的各个环节,包括但不限于采购、加工、零售、服务、退换货等。目前,京东物流的一体化供应链服务主要面向快消品、家电家具、3C、服装、汽车、生鲜等领域,并围绕“成本、效率和体验”不段升级和丰富产品。年报显示,2023年京东物流一体化供应链业务单客户平均收入增至42.04万元,同比提升15.2%;外部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收入314亿元,同比提升7.7%。京东物流还用具体数据展示出其助力外部客户供应链转型的最新成效。其中,年度收入贡献不低于1000万元的外部一体化供应链客户,其数量和单客户平均收入均维持了正向增长,有效熨平了年收低于1000万元区间总量的收缩,可见,寻找“大客户”将是京东物流的主要发力点。

*来源于京东物流2023年业绩公告作为一家脱胎于京东集团的企业,京东物流的发展笼罩在母公司的绝对光环下,市场对其外部客户拓展更是一直用放大镜来看。如今,京东物流已经为沃尔沃汽车、理想汽车、中国飞鹤、波司登等多个品牌提供了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有效帮助企业提升供应链效率,并实现成本压降。正如其在年报中所说的,“健康和高质量的客户和业务结构是我们未来长期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京东物流定义行业明天的理念跃然纸上。而在快递新规的促使下,行业的转型升级势必经历以时间换空间的过渡。风物长宜放眼量,对中长期发展而言,京东物流或许等的就是这样的机会。

0 阅读:2

青橙财经

简介:了解有价值的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