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衡水市命案,单身在家的女性要提高警惕,防人之心不可无

狄哥爱破案 2024-02-15 22:17:53

2011年4月26日,河北省衡水市巨鹿村发生了一宗惨案。当天早上6点多,贾某在离开家时,意外发现邻居小英的房子冒出滚滚浓烟。贾某立即呼喊几声,但没有得到回应。他感到状况不对,迅速召集其他村民一起进入小英家查看情况。

他们发现起火地点是小英家北部最里间,里面放着的棉花大部分已被烧毁,火焰还蔓延到北屋的其他两间房。当他们走到北屋的最西边时,惊讶地发现了小英5岁的女儿躺在木板床上一动不动,已经死亡。

小英的丈夫常年在外务工,大女儿在寄宿学校就读,平时只有小英和女儿住在家里。因此,村民们对小英为何不见踪影感到十分奇怪,并开始四处寻找。很快,他们在小英家对面的一个小房间内发现了一具全裸的女尸,这正是他们一直在寻找的小英。

村民们意识到情况非常严重,立即报警。警方赶到现场后,发现小英全身裸露在地上,周围散落着她的衣物。从她扭曲变形的尸体来看,她生前曾与人发生过激烈的搏斗。通过现场检验,法医确定了死者真正的死因,是被人扼压颈部致窒息死亡。

在小屋门口的地面上,警方发现了两道不太明显的拖拽痕迹。因此,警方认定被害人是死后才被转移到此处的。法医从小英的指甲缝中提取到了嫌疑人的皮肤组织。此外,尽管小英全身赤裸,但生前并没有遭受过性侵害。

经过进一步尸检确认,母女俩的遇害时间大约在4月25日晚上10点左右。警方发现,尽管火灾导致屋内物品严重破损,但被翻动过的痕迹十分明显,这表明火灾并非意外而是有人蓄意纵火。

小英家境贫困,屋内没有多少现金和贵重物品,经过调查,仅小英的一部手机丢失。警方推断,嫌疑人可能没有找到钱,因此恼怒下纵火点燃北屋的棉花,制造了这场大火。火灾现场和小英死亡现场,都被群众大量踩踏,警方已无法提取到与犯罪嫌疑人相关的信息。

然而,在对周边邻居调查时,警方得到了一条有价值的线索:案发当晚10点左右,住在同一个胡同里的八户人家突然停电,原来,这些人的电闸都安装在胡同口的墙上。技术人员从电闸上提取到了一些微量物证,与现场一致,证明拉下电闸的人就是犯罪嫌疑人,并且犯罪嫌疑人对周围情况非常熟悉。因此,警方推断本案属于熟人作案。

据了解,小英不是本地人,多年前从山西嫁到这里。小英的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小英独自抚养两个女儿,家庭经济并不富裕,如果仅为劫财,犯罪嫌疑人不太可能选择这里。从小英遇害时全身赤裸的情况来看,虽然她没有受到性侵犯,但对方的意图相当明显,可能由于某种原因,最终未实施强奸。因此,警方更倾向于情杀的可能性。

民警在调查中获悉,小英作风正派,从未听说过她与别人有不正当关系。然而,由于她丈夫常年在外,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时常骚扰小英,因此警方开始对村里的可疑人进行大规模排查。

很快,警方注意到了一个名叫张凤祥的男子。张凤祥时年26岁,在附近的冀州市做零工。警方多次走访他家,但未见到他本人,只通过电话与他交流,他声称案发期间一直在工地上,未返回村子。然而,警方后来得知,有人曾目睹案发当晚张凤祥在村子里出现。

警方从死者的指甲缝中,提取到了嫌疑人的皮肤组织,可以看出,凶手在案发时被抓伤了。警方在询问张凤祥时注意到,他手上有微小伤痕,于是立即提取了他的DNA信息并与死者指甲缝的皮肤组织进行比对。结果证实,张凤祥就是杀害小英的犯罪嫌疑人。

面对确凿的证据,张凤祥再也无法否认,只能承认罪行。据张凤祥交代,案发当晚他喝了酒,由于妻子带着孩子回娘家了,他欲火焚身,便萌生了邪恶的念头。知道小英的丈夫不在家,他决定对小英实施强奸。为了防止作案时被小英认出,他事先到胡同口,拉下了附近几户人家的电闸。

紧接着,张凤祥借口询问事情敲开了小英的家门。小英开门后,张凤祥原形毕露,他强行将小英拖到对面的小屋,准备实施强奸。小英明白了张凤祥的意图,开始拼命反抗并大声呼救。怕引起他人的注意,张凤祥紧紧掐住了小英的脖子,直到她停止挣扎为止。

之后,他剥去了小英的衣服,准备实施性侵犯,但小英的死亡让他感到恐惧,身体机能完全不受控制,无法完成强奸。

随后他跑进小英的家里,翻箱倒柜找值钱的东西,最终只找到了9块5毛钱。由于没达到目的,张凤祥恼羞成怒,一把火点燃了北屋的棉花,意外引发了大火,小英5岁的小女儿不幸遇难。

在接受采访时,张凤祥表现出对法律的无知,甚至还憧憬着未来的生活。他说自己出狱后要努力工作,赚钱来弥补父母和被害人家属的损失,但他未意识到自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等待他的,必将是法律最严厉的惩处。

0 阅读:433
评论列表
  • 2024-02-16 14:07

    独身女子在家,重点防范熟人,晚上尽量别开门。有心居心不良的人,知道这家男人不在家,就想占点便宜,搞点钱什么的。虽说现在社会治安好了,但也无法完全避免这种事,女性朋友还是得注意啊[抠鼻]

狄哥爱破案

简介:平时分享一些刑事案件,起到普法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