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不用充电的原子能电池,你敢用吗?

电力知识学堂 2024-01-18 22:14:27

近日,北京一家名为“贝塔伏特新能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月初时宣布,他们已经成功研制出微型原子能电池,号称能够实现 50 年稳定自发电。更厉害的是还无需充电,无需维护!

所谓的原子能电池,又叫做核电池或放射性同位素电池,工作原理就是利用核同位素衰变释放的能量。当放射性物质衰变时,能够释放出带电粒子,通过半导体转换器吸收转化为电能。

贝塔官方表示,这种民用原子能电池已经进入中试阶段,即将量产投入市场。适用领域方面,这款原子能电池可满足航空航天、AI 设备、医疗器械、MEMS 系统、高级传感器、小型无人机和微型机器人等长续航多场景下的电力供应。

技术层面,该产品融合镍 63 核同位素衰变技术和中国第一个金刚石半导体(第 4 代半导体)模块,成功实现原子能电池的微型化、模块化和低成本,开启民用化的进程。同时,其能量密度是三元锂电池的 10 倍以上,在 1 克电池中可存储 3300 毫瓦时,针对针刺和枪击不起火,不爆炸。

贝塔在他们官网上表示,即将推出的第一款产品 BV100 是世界上首块即将量产的核电池,功率是 100 微瓦,电压 3V,体积是 15 X 15 X 5 立方毫米,比一枚硬币还小。核电池每分每秒都在发电,每天 8.64 焦耳,每年 3153 焦耳。

贝塔科技还表示,他们计划在 2025 年推出功率为 1W 的电池,且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号称能够让一部手机永不充电,现在只能飞行 15 分钟的无人机(在以后)可一直飞。

其实吧,原子能电池早些年就已经在航空航天、军事和医药方面广泛应用了,只不过民用级别的产品还真是第一次见到。

原子能电池在航空领域里最出名的案例,就是阿波罗登月了。

1969 年 7 月 21 日,人类第一次登录月球,肩负这一任务的阿波罗 11 号飞船上就安装了一个核动力装置,用的燃料为钚-238。不过阿波罗 11 号上的原子能装置主要是供暖用的,其热功率为 15 瓦,那时技术还没有成熟到能直接供电的程度,不过这个也算是原子能电池的雏形了。

之后的阿波罗 12 号飞船上,就首次装载的原子能电池 ——SNAP-27A 装置,其寿命远远超过设计时考虑的一年,并能连续供给 70 瓦以上的电力,完全符合预期的设计要求。

由于原子能电池的巨大成功,后来在 1970 年发射的阿波罗 14 号以及随后的阿彼罗 15 号、16 号、17 号等飞船上都相继安装了 SNAP-27A 装置。

而在现在的航空航天领域,原子能电池依然在发光发热,美国“好奇号”火星车、中国“嫦娥三号”月球车等都装备着原子能电池。

除了航空航天,医学领域的应用案例也有,例如心脏起搏器。

体积小重量轻长寿命的核电池此前就广泛应用于心脏起搏器,全世界已经有成千上万的心脏病患者植入了原子能电池驱动的心脏起搏器。

心脏起搏器的原子能电源体积非常小,比 1 节 2 号电池还小,重量仅 100 多克,使用放射源为 238Pu,150mg 即可保证心脏起搏器在体内连续工作 10 年以上。

如果换用同样功率的化学电池,要保证同样的使用寿命,其重量几乎与成人的体重一样。原子能电池保证患者不需要为更换埋在体内的化学电池而冒着生命危险反复做开胸手术了。

不过由于原子能电池具有一定放射性,原子能电池的心脏起搏器现在基本退市了,主流技术路线改为了锂碘电池。

0 阅读:22

电力知识学堂

简介:专业电力,专注发展,关注我们,提升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