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授捐款几千万:前有华农卢永根,后有河农王泽霖

孜孜教语 2022-12-06 16:12:35

他们的出身普通,他们的贡献卓越,他们不计个人得失,他们心系中国教育。

“2020年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名单公布,河南农业大学的“网红教授”王泽霖入选。这让我们想起了他一次性捐出8000万资金的善举,也让我们想起了另一位捐出全部身家的教授——华南农业大学的卢永根。

一、教授善举

2020年,王泽霖一次性把科研成果转化结余的8208万元捐给学校,希望河南农业大学可以用这笔钱建设P3实验室,造福在校学生的科研。

2017年,卢永根与夫人徐雪宾一起,把8809446元毕生积蓄都捐给华南农业大学,成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为未来的学子点亮灯光。

二、人物背景

两位教授都没有显赫的家世,王泽霖1942年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普通家庭,卢永根1930年出生于香港中产家庭。

王泽霖1970年开始在山西临汾地区兽医院工作,1981年在南京农业大学拿到传染病专业硕士学位。现任河南农业大学禽病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卢永根1953年从华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他是一名作物遗传学家,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华农校长12年。曾经获得“感动中国2017年年度人物”。

三、生活简朴

两位教授的生活中都不是铺张浪费的人,对自己的生活要求非常简单,在捐款上面却极其大方,从不吝惜财富。物质上看是青铜,精神上却是至尊王者。

王泽霖住在筒子楼里面,一年四季没有多少件衣服,经常有人发现他的衣服上打着补丁,他骑着电动车上下班,骑着电动车去市场跟菜贩砍价,能省一块是一块,谁能想到这个“抠门”的老人,竟然身家过亿?

卢永根一生简朴,家里连值钱的电器都没有,老式收音机、老式台灯伴随他走过一生时光,家里的几把椅子坏了,他宁愿用铁丝绑上,也不愿意买新的。

四、卓越贡献

王泽霖从1984年开始到河南农业大学任教,他喜欢科研,最不喜欢所谓的“论文注水”。他一手创建了禽病研究所,专门研究家禽防疫疫苗。当年,我国的养殖业开始市场化,但疫病流行严重,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面对着国外疫苗太贵,国内疫苗稀缺的现状,王泽霖决定凭借中国人自己的力量,研发新疫苗。

2004年,王泽霖拿到国家认定的新兽药注册证书,他的疫苗上市,价格比国外疫苗便宜一半,造福了整个中国家禽养殖业。2005年,王泽霖凭借兽药成果,一次性拿到企业转让费500万元。

十几年内,王泽霖研究出十几种经过国家授权的家禽新疫苗,能有这种成就的科学家,放眼世界也没有几个。他的科研成果商用转化率为100%,平均每年都会为社会增加100亿以上的经济效益。

1997年,王泽霖自费1.6万元买实验仪器给学生用;他曾经花费400万帮农大建起两座实验楼;他在汶川地震捐款20万;农大校庆又捐了10万。到2014年,王泽霖教授和他的独立法人实体累积拿到成果转让费和合作到账经费近一亿元。直到2020年,他一次性捐出8208万,希望农大可以修建P3实验室。因为在新的安全条例之下,没有P3级别实验室,就不能开展禽病的进一步研究,学生们不得不去找有条件的企业合作,舟车劳顿,影响学习质量。

1952年,身为华南农学院首批学生的卢永根,遇到了著名农业科学家丁颖先生,跟随他开始了自己的科研生涯。此后,他继承了恩师生前收集的7000多份野生稻种,逐渐扩展到10000多份,他的资料就是一份中国水稻种质资源的宝库。

本世纪初,已经是七旬老人的卢永根,还带着学生们徒步到全国各地人迹罕至的山顶、沼泽去收集一手资源。别人百般劝说他保重身体,不必跟学生们一起去现场,但他却不为所动,坚持在一线耕耘。

卢永根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还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在他担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期间,由于学科不热门、经费不充足,学校面临人才断档的窘境。他放下自己学术大咖的身份,一再写信,诚恳地邀请国内外的学生们回学校来任教。

在他的带动下,一大批身在国外的优秀青年科学家放弃高薪,回到祖国,回到华农,撑起科学研究的一片天。毫不夸张地说,卢永根不仅做好了任期内校长的工作,还为此后的几任校长铺好了路。

五、名人名言

捐款8000万的时候,王泽霖说:“我已经老了,但是科研事业定得后继有人,这些钱只有用到更需要的地方去才有价值。”他还曾经说过:“年轻人是祖国的未来,只要他们有需要,只要我有能力,那么我愿意付出更多”。

卢永根曾经做过一场《把青春献给社会主义祖国》的报告,在报告中,他深情地说:“我是炎黄子孙,要为自己的祖国复兴效力。”他曾经还改编过一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亦高。若为祖国故,两者皆可抛。”

六、国士无双

王泽霖不是院士,但在我们心里,他的分量比很多院士都重。

卢永根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低调踏实的作风令人印象深刻。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媒体围绕“院士”二字展开大范围的讨论,众网友也是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依我看,只要一心爱国,做出实打实的贡献,有没有院士头衔加持并不重要;如果沽名钓誉,一心只想搏到虚名,即使拿到院士头衔,也改变不了历史对你的评价。

2 阅读:60

孜孜教语

简介:孜孜学语,从娃娃抓起!关注我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