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步伐可以更大一些丨九派时评

九派新闻 2024-02-26 20:50:19

九派新闻特约评论员 秦川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迈出重大步伐。

2月25日,2024年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论坛在京举办。

据论坛发布的信息显示,目前已有202所京津中小学和幼儿园与273所河北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展办学合作,同时北京地区多所高校将在雄安建设新校区。

10年前的2月26日,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出历史性的一步。这一天,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座谈会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十年来,三地合作不断深化,成果显著。

以“车轮上的京津冀”为例。据报道,过去,京津冀三地互联互通水平低,省域交界处“断头路”众多,人员往来不便。相邻的两个区域,直线距离近,但走起来七拐八绕、耗时费力。而如今,京津雄半小时通达、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时交通圈已基本形成。

实现教育协同,是三地民众最关心的话题之一。三地的教育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北京、天津的教育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而河北教育则相对落后。比如在高等教育方面,北京共有8所985大学和26所211大学,而河北211大学的“独苗”——河北工业大学,还地处天津。

教育协同,基础先行。目前,已有202所京津中小学和幼儿园与273所河北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展办学合作,这是好事。去年9月,北京著名的史家小学雄安校区开始招生,该校区的硬软件均对标史家小学本校区。据介绍,史家小学北京校区的优质课程、优质项目也会借助双师课堂的形式,与雄安校区进行对接,力求实现教学资源无缝衔接。诸如此类的教育协同发展,对提升河北的教育水平大有裨益。

教育协调发展,要打基础,要深化中小学、幼儿园合作,也要在高等教育方面发力。据报道,作为首批落户雄安新区的部属高校,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4所高校的雄安校区已于去年11月正式开工建设。此外,北京理工大学雄安校区已获批建设。包括以上5所高校,北京地区将有15所部属高校向雄安新区疏解。

当这15所部属高校真正在河北立足、扎根,并向河北考生敞开怀抱,对河北高等教育发展是重大利好,对河北考生也是重大利好。

去年5月28日,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联盟成立。去年10月,2023年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工作会议召开。据北京市教委、天津市教委、河北省教育厅共同签署的《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可知,三地教育、科技、人才将实施一体化发展,还将促进高等教育资源集聚优化,实现教育资源与区域发展精准对接。由此可见,三地教育协同发展已形成制度安排,接下来的步伐要迈得更稳一些、更大一些,让成效更显著一些。

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无论实现教育协同发展还是其他方面的协同发展,各地都需要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

今天(2月26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观察,有这样一句表述:“‘虹吸效应’弱了,‘辐射带动力’强了。”

显然,京津冀要协同发展,就不能容忍“虹吸效应”存在,不能容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不能容忍损一地而肥一地,而要抱成团,强的多拉弱的一把,从而实现共赢。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

激发“一条心”思维,下好“一盘棋”,拧成“一股绳”,强化“一卡通”,编织“一张网”,实现“一体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京津冀未来更可期。

九派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jp.jiupainews.com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