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耳机真的适合你吗?一篇体验文告诉你答案

科技好兄得儿 2024-04-08 18:55:04

| hello~我是你们的der(得儿)一个爱好数码、喜欢谈论时事热点,挖掘性价比东西的宅,der友们点个关注叭!

一大早就有小伙伴私信 der,很兴奋的说小米终于入场开放式耳机,想买但又担心开放式耳机不适合自己。

有人说,开放式耳机佩戴的舒适感,是入耳式耳机无法比拟的;有人说,开放式耳机会漏音,隔壁会听到你在听什么;也有人说,开放式耳机音质差......对于开放式耳机而言,很多小伙伴总是“不太信任”,抱有怀疑的态度。

所以今天 der 就和大家聊聊,越来越多人在用的开放式耳机,实际体验到底怎么样?

开放式耳机的主流形态

首先我们得知道,开放式耳机,顾名思义就是佩戴方式上无需入耳的耳机,目前主要有骨传导和气传导两种方式。

其中,骨传导耳机相信大家再熟悉不过,常见的像韶音等品牌,佩戴起来像头夹一样,夹在头部,其外放的喇叭通过头颅将声音传导到我们耳朵里。

而气传导耳机,又可以分为耳夹式气传导和耳挂式气传导两种。

其中耳夹式像耳夹一样,通过可弯曲的支架夹在耳朵上,无需进入耳道;耳挂式则是通过耳挂与喇叭两部分,固定在耳道外部。这两种气传导方式,均贴近耳道,且通过空气传播的形式将声音传入耳道中。

开放式耳机的佩戴体验

佩戴方式上,骨传导耳机整体比较大,半包着头部,并通过耳部固定,整体佩戴下来耳道并不会不舒适,牢固程度日常通勤甚至不剧烈的运动都可以佩戴。

虽说它不会对耳道造成压力,但戴久了耳朵后面的乳突,或多或少会有戴眼镜戴久后的那种“压耳感”,而且它对戴眼镜的人不太友好。

耳夹式气传导耳机,由于需要夹在耳郭上,体积也比较小,整体佩戴下来即便时间长也不会有明显的疼痛感,牢固程度比骨传导差一点,但能日常通勤完全没问题。

由于它固定的方式是夹耳,所以一些想要佩戴松一点的小伙伴,其“舒适豆”的位置容易下滑,甚至有掉落的可能。

挂耳式气传导耳机,其实它的佩戴方式和大多数挂耳式运动耳机相似,没啥好说的,其牢固程度自然是杠杠的。

但和很多耳机一样,这种物理固定的方式,戴久了难免会耳朵疼,而且影响眼镜的佩戴。

开放式耳机的听音与场景

在听音方面,由于骨传导耳机的原理是通过头颅传导声音,所以大家也别期待音质有多好,即便有的厂商尽可能的去优化,但终究绕不过这个原理。至于大家说的漏音,这里 der 以坐在隔壁为标准,而骨传导耳机确实声音会稍大一点,能清晰听到对方在听什么。

覆盖场景方面,der 觉得骨传导耳机更适合运动佩戴,毕竟日常通勤或办公使用,骨传导那半包着头部的外观,确实能让你成为“亮眼的仔”,如果不在意外观,其实覆盖场景也算挺多的吧。

耳夹式气传导耳机,音质相较于骨传导要好上不少,就是音量方面有待提升,毕竟耳机与耳道有段距离。大家说的漏音情况在所难免,但各厂商都通过算法定向播放,漏音比骨传导要好很多了,坐在隔壁只听到微微的声音,甚至听不清你在听啥。

覆盖场景方面,der 觉得耳夹式气传导耳机除了运动以外,日常通勤、办公啥的都能用,可以说和骨传导恰恰相反,毕竟它的外观还是比较时尚。至于为什么 der 不建议运动,毕竟容易滑落。

耳挂式气传导耳机,音质和耳夹式差不多,比骨传导要好,而且与耳道的距离不会太远,der 觉得是三个钟听音效果最好的。漏音方面,由于贴耳道较近,加上厂商定向播放的算法,漏音要比耳夹式要更好一些。

覆盖场景方面,耳挂式气传导耳机日常通勤、办公、运动几乎全场景可以覆盖,der 用的倍思 Eli Sport 1 开放式真无线耳机,挂耳部位是硅胶比较柔软,不会疼痛,而且还能配合挂绳秒变更稳固的挂耳式耳机,运动范和时尚范都有。

在很多人眼里看来,开放式耳机外观丑、漏音、音质差......远不如入耳式耳机要好,其实这更多的是“人云亦云”的说法罢了。只有用过了,才更有发言权,随着技术发展与产品的改良,开放式耳机早就没有大家说得那么不堪。

最后,大家觉得入耳式耳机好,还是开放式耳机更好呢?

0 阅读:21

科技好兄得儿

简介:一个爱好数码、喜欢谈论时事热点,挖掘性价比东西的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