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书记敲山震虎,许世友抱病“隐身”淮海,为何还能当南京司令?

新新史界 2024-05-19 09:39:21

1954年2月,中央军委下达一份委任状:由许世友担任华东军区第二副司令。

消息一经公开,就引起不小的讨论。

当时的华东军区,核心领导层虽然仍是陈毅、粟裕这对老搭档,但由于国家新建,各方面工作都需要有人指导把关,所以陈、粟两人工作重心已有转移。

此时,中央让许世友到华东,名为“第二副司令”,实际已经在为接手军区做准备。

注意,一年之后,华东军区就被整改为南京军区,许世友继而成为华东重量级人物。

而人们讨论的中心点就在这里,华东军区继承的是三野的底子,三野四大兵团司令尚在,中央为何撇开这几人,让一度被“雪藏”的许世友独挑大梁呢?

事情还要从济南战役说起。

一,和尚发威

1948年9月,华野发动秋季攻势,计划进攻济南,并以此为契机,揭开华东战略决战的序幕。

此战,我军仅用时8天,就攻克济南城、生擒王耀武。

按理说,战役打胜了本该官兵欢腾、论功行赏,但是济南战后的华野气氛却很古怪,部队不仅没有欢呼庆祝,反而一片压抑。

华东局饶书记亲自主持战役总结大会,公开批评华野10纵司令宋时轮,指责他在战时不服从指挥、和粟裕闹别扭。

饶书记动起怒来,脾气有多火爆,对其稍有了解的读者应该可以想象出来。

宋时轮敢和粟裕拍桌子顶牛,但面对饶书记,只能服软认错。大会结束后,宋将军亲自致电中央,请求惩处。

好在有粟裕在中间当和事佬,向中央求情,此事才算作罢。

然而,在济南战役中,“闹幺蛾子”的不止宋时轮一人。

在粟裕大将的回忆录中,关于济南战役,他老人家有一个遗憾:战役期间,战略预备队没有动用,没有完全达到作战目标。

原来,在济南战役开打前,粟裕曾起草了一封电报,向毛主席详细解释了自己的战略构想,他想借攻打济南为契机,等待徐州方向的敌军出城支援,然后寻机拿下徐州。

粟裕的想法很明白:山东全境基本解放,济南敌人已是板上鱼肉,淮海才是关键。

为此,在部队部署时,粟裕特意调集了18万人负责狙敌,14万人进攻济南。

而问题就出在这个18:14的兵力分配上,时任济南战役攻城总指挥的许世友,觉得粟裕部署不当,当即就闹起了脾气,最后甚至惊动了毛主席。

最后,许世友单方面加大攻城力度,仅用8天时间,就解放了济南城,粟裕以攻诱敌的计划就此泡汤。

不同级别的将领,在打仗时,战略目光和战术计划都会有些出入,这是个人天赋、能力、眼界使然。

粟裕和许世友对战争的不同领悟程度,决定了两人在华东战场的有些“不对付”。

注意,这些摩擦只是公事上的,并非私人恩怨。

二,“隐身”淮海

济南战役后两个月,淮海战役爆发。

就在华野诸将大展身手、暗暗较劲谁能立功更多时,“猛张飞”许和尚却不见了踪影。

对此,官方给出的解释是:许世友因为腿部疾病,不能参战。

1949年2月,华野奉命整编为第三野战军,并设立四大兵团,由王建安、陈士榘、宋时轮、叶飞等人担任兵团司令员,许世友榜上无名。

同月,由于华野主力即将南下,中央决定重建山东军区,许世友出山任军区副司令。

事情到这里,变得有意思了。

战役开打,许将军病了没法上战场;战役结束了,许将军腿伤“恰好”痊愈。

其中门道,各位可以先仔细品品。

以笔者的见识,许世友虽然以猛战闻名天下,且形貌可以说得上粗鲁,但心思极细腻,对人情事故的把握非常到位,情商极高。

济南战后,饶书记虽然只批了宋时轮,没有公开点许世友的名。

但是,以许上将的伶俐通透,自然知道华东局甚至中央对粟裕的态度,会不会干脆来个“抱病养伤”的名头,也未可知。

而中央也是心有灵犀,同意了许世友的请求,同时放开手,让粟裕在华东痛快打一场,这才有了威震天下的淮海战役。

这一时期的许世友,到真有点被“雪藏”的味道。

三,许世友的硬实力

那许世友是靠何脱颖而出,成为华东军区第二副司令的呢?

答案很简单:硬实力。

许世友早年跟随徐向前、刘伯承、陈赓等人南征北战,从一名士兵成长为红四军军长、红四方面军骑兵司令员。

这份资历,华野众将能超过者寥寥无几

后因酒后和同为开国上将的王新亭打架,许世友被刘伯承调到山东抗日。

初入山东的许世友,不仅没有因困难的局势苦恼,反而在动员大会上,豪情陈词:“我来这里就是要打胜仗的,太平我不来,我来敌人不太平!”

此后几年间,许世友率兵和日军浴血奋战,成功把胶东根据地和鲁中根据地连成一片,山东全境遍地都有八路军的身影。

抗战结束后,为应对国军进攻,我党提出“向南防御、向北防守”的策略,各地抽调精锐远赴东北。

当时,有不少部队途经胶东军区的水路,为此,许世友特地带领部队打通了崆峒岛、内长山列岛,把渤海海峡掌握在我军手中,为部队北上提供了安全道路。

除此之外,在局势危急之时,大连兵工厂的武器同样经过胶东,进入华野士兵的手上,对华东局势的逆转发挥了重要作用。

至于之后的莱芜、孟良崮、济南等战役,许世友有何表现,笔者不再多唠叨。

总而言之,许将军功劳极著!

有了硬实力,走到哪都能挺直腰板,即使让了淮海战役的功劳又何妨,许将军仍是上将“猛张飞”!

南京作为国民党的首都,在建国后的一段时间仍是敌特满街、黑霸横行,正是有许世友这样的猛将坐镇,南京的隐藏混乱才很快就烟消云散。

8 阅读:1090

新新史界

简介:半路出家的中国史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