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皇帝讨伐藩镇,差点把自己玩死,险些让唐朝灭亡

纵横五千年 2024-05-15 20:24:56

安史之乱后,唐朝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特别是河北地区的“河朔三镇”,尤为猖獗。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位皇帝执意以武力来讨伐藩镇,结果非但未能解决藩镇问题,还引发了更大的战乱,战火甚至烧到了长安城,他被迫出逃,险些让唐朝提前灭亡。那么,这位皇帝到底是谁,这场大规模的动乱又是怎么回事呢?

一、四镇之乱

为尽快平定安史之乱,唐代宗采取了姑息的政策,接受安史叛将的归顺,“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将”,结果在河北地区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779年,唐代宗病死,他的儿子李适即位,即唐德宗。这位在安史之乱中成长起来的皇帝,改变了唐代宗姑息的政策,他希望用武力,来彻底解决藩镇割据的问题,于是引发了四镇之乱。

781,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病死,他的儿子李惟岳要求袭位,遭到了唐德宗的断然拒绝。于是,李惟岳与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镇李纳、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勾结,起兵对抗朝廷。唐德宗调集各镇军队,并派神策军征讨。最初的时候,战斗十分顺利,梁崇义、李惟岳兵败被杀,然而由于唐德宗举措失当,导致卢龙节度使朱滔、成德的王武俊也加入叛乱。

二、泾原兵变

与此同时,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也十分嚣张,他虽然参与平定梁崇义的叛乱,但却因未能占据其地,于是他与朱滔、李纳、王武俊、田悦等人勾结。朱滔自称冀王、田悦自称魏王、王武俊自称赵王、李纳自称齐王,“希烈亦自号建兴王、天下都元帅”。在这种情况下,唐德宗只得征调西北各镇的军队,下令泾原诸道兵马援救襄城。

783年十月,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五千人抵长安,这些军兵原指望得到朝廷的优厚赏赐,却一无所得。京兆尹王翃在犒赏军队时,众人“唯粝食菜啖而已”,结果彻底激怒了这些军兵,他们“大呼鼓噪而还”,直接返回长安,冲向皇宫大内。唐德宗闻讯,仓皇逃出长安。乱军推举闲居在家的太尉朱泚为首领。朱泚很有野心,他在乱军的支持下,直接登基称帝。

三、奉天之难

逃出长安的唐德宗十分狼狈,身边只有百余名宦官而已,从咸阳来到了奉天(陕西乾县)。三天后,左金吾大将军浑瑊“率家人子弟自京城至”,众人这才稍稍放心,因为浑瑊是一位战功卓著的名将。然而,危机很快就降临了,由于禁军主力东征藩镇,朝廷在关中的兵力十分有限,奉天遭到了大股叛军的围攻。

朱泚围攻奉天一月有余,“城中粮资俱尽”,只能夜间派人偷偷下城,“采芜菁根而进之”。叛军一度攻上了城墙,“上与浑瑊对泣,群臣惟仰首祝天”。就在此时,李怀光率领朔方军抵达,这才解除了奉天之围。当时的人们认为,如果李怀光“三日不至,则城不守矣”。唐德宗的各项举措失当,才导致了这场奉天之难。

参考资料:1.《旧唐书》;2.《资治通鉴》

0 阅读:89

纵横五千年

简介:品读千年历史,感悟人生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