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日本海上自卫队让“妹子下海”,折射出日本兵源匮乏的困境

战史威锋 2024-05-14 10:07:27

2016年2月,日本海上自卫队2等海佐(相当于中校)大谷三穗,在海自横须贺基地就任“山雾”护卫舰舰长,成为小本子海自首位现役女护卫舰舰长(下海成功)。这并非女性首次担任自卫队官员,很多日本女性都积极“下海”在自卫队中身居要职。让女性担任军队重要职务,这在各国军队中并不稀奇,美国甚至还有“跨性别”人士担任要职。

但是要知道,日本一直就是一个极端男权的社会,各种社会组织和公司几乎没有女性的立足之地,尤其对于历来由男性掌控的自卫队来说,这真的就是破天荒的现象。

此前在日本,尤其是国防部门,女性稀少,并且职位都不高,求职升迁艰难也是众所周知。如今像大谷三穗这样下海成功的妹子已不鲜见。如东量子任练习舰舰长,竹本三保任自卫队地方联络本部长,玉越香苗任空自第一任女飞行队长。

不断有日本的妹子在自卫队下海,还真是小本子的无奈之举。首先,日本社会的少子化,对其国防最直接的影响是自卫队的征兵。数据显示,2014年作为招募对象的18至26岁人口约为1100万人,与20年前的1994年度相比少了约35%。年轻人持续减少,社会对优秀人才的竞争却日益白热化,自卫队的吸引力已大不如前。2016年春季防卫大学的419名毕业生中,有47人放弃成为自卫队官员,这一数字比去年翻了一番。2015年8至9月征集的"雇佣兵"(非终身制,有任期,是自卫队的核心力量)也仅有2万余人,创2007年以来新低。而从2023年自卫队总人数看,总需求为24.7万余人,但实际只有22万余人,2万多人的缺口!

其次,美国对日本的改造也是功不可没。从昭和男儿,到平成废物,最后令和猛男。美国对日本的改造实际上就是一部对日本进行精神阉割的历史。当然,年轻人"远离"自卫队主要归因于"新安保法"。现任政府热衷帮他国军队到海外参与“国际贡献”,自卫队的活动范围自然扩大,自卫队员的危险系数也随之上升。

原本自卫队除"保家卫国",提供灾害救援外,也是一所"职业培训学校"。初高中毕业后进入自卫队的年轻人,在领取薪资的同时,还能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取得各种从业资格,退伍后能轻松找到工作。对为求职而入伍的自卫队员来说,"新安保法"增加的风险,无疑让他们会有"得不偿失"之感。此前有日本媒体披露,自卫队强制要求队员给家人立遗书。被强制执行的队员称不愿为政客充当炮灰,"不知道是否继续留在自卫队"。媒体认为,有此想法的人不在少数,退伍潮和辍学潮恐将再次爆发。

再次,一方面自卫队的"折损率"居高不下。根据防卫省内部人士的说法,目前超过10%的自卫队官兵"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超负荷出勤、训练严酷、执行任务紧张过度、环境压抑等均易使自卫队员陷入崩溃。数据显示,自卫队员的自杀率已是普通日本国民的2倍以上,执行海外任务的部队更是心理疾病和自杀的"重灾区"(此前被派到伊拉克行任务的自卫队员回国后,据称自杀者有28人之众)。不少队员即便没有走上不归路,也饱受严重精神折磨,抑郁症几乎成为自卫队的"职业病",很难想象,在和平时期就有如此严重的问题。这个在福岛核泄漏都能抗命不执行救援任务的自卫队,高温38度就不训练的自卫队,一群由打卡上下班的公务员组成的自卫队,居然有如此剧烈的精神内耗。

正因为如此,面对自卫队"后继无人"的征兵危机,防卫省使出浑身解数,比如通过各种动漫人物形象征兵海报,以及邀请明星当征兵代言人,试图靠这些“擦边”操作吸引宅男。也放宽了征兵标准,比如2024年开始,不要求男性剃光头,再过几年,杀马特发型估计也是可以的。但自卫队依然门可罗雀。这就迫使其考虑尝试女性队员,不断有妹子下海。全队现有1.3万名左右女性自卫队员(占5.7%),这一比例在2004年约为4.6%。而防卫省新公布的女性现役自卫队员增加计划声称,争取在2030年以前提升至9%以上,将一举超越东方大国的8%!只是东方大国的初衷是尽可能的吸收并保障优秀女性能够进入部队服役,日本是没有办法了,但是没关系,仅仅在这一点上,日本实现了超越,并遥遥领先!

1 阅读:119
评论列表
  • 2024-05-23 00:53

    卡哇伊[爱心]卡哇伊[爱心]嘻嘻

战史威锋

简介:一个普通的军事,历史爱好者,分享我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