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25岁红四军参谋长牺牲,发妻改嫁其远房兄弟,女儿20岁病逝

奇葩历史观点 2024-04-25 09:31:05
前言: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参谋长王尔琢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高材生,是周恩来的得意学生。在革命的道路上,他激流勇进,乘风破浪,更是曾立下“革命不成功,不剃头,不刮胡子”的誓言。

王尔琢

然而,天妒英才,王尔琢的生命绚烂却十分短暂,他还没有实现理想,就不幸牺牲在了叛徒的枪下。

牺牲时,他只有25岁,家里还有苦苦期盼他回归的妻子,还有一个素未谋面的女儿。

新婚三个月夫妻分别,竟成永别

王尔琢的革命生涯开始于初创时期的黄埔军校,也始于他和周恩来、毛泽东等人的相知相识。

1903年,王尔琢出生于湖南省石门县的一户小康人家,13岁起就开始在村里读书。王尔琢聪明好学,17岁那年考入了湖南高等工业学校,开始阅读进步书籍。

20岁成人那年,父母为他定了一门亲事,女方是距离王尔琢家5公里的郑家。郑家是富庶人家,和王家身份匹配,王家顾念郑凤翠年芳二十一,比王尔琢只大一岁。

郑凤翠虽然身处闺中,但父母开明,在石门县一所简易师范学校读了两年书,认得两个字,因此王尔琢并不排斥这桩婚事。

1923年农历八月二十八日,王尔琢与郑凤翠成亲,然而他们在一起生活了仅仅3个多月,王尔琢便离家别妻赴黄埔军校就读。

此去经年,生死难料。在那样一个动荡的年代,王尔琢无法预料自己这一走是否还能回来,于是临走时他深情嘱咐怀有身孕的妻子说:“生儿是你的依靠,生女是你的伴,要是儿子就取名摘祚,要是女儿就取名桂芳。”郑凤翠一一答应。

王尔琢走的那天早上,郑凤翠早早地起床为丈夫收拾行李,她将一双纳好的千层底布鞋和12个精心煮的鸡蛋放入了包裹中。

她依依不舍地送了丈夫一程又一程,直到再也看不到丈夫远去的身影。谁也没有料到,这次分别竟成了永别。

王尔琢进入黄埔军校后,由于学习成绩突出,活动能力强,在黄埔学生中很有名气,很快就引起了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的重视。不久,王尔琢在周恩来等人的关心下,由共产主义青年团转为了中共党员。

1927年,王尔琢从黄埔军校毕业,任国民革命军东路先遣军党代表,带领部队东征北伐,立下赫赫战功。

但正当王尔琢享受胜利的喜悦时,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世人的反革命政变,到处通缉、搜捕、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身为共产党员的王尔琢,一朝一夕之间从北伐名将变成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通缉要犯,肩负重任的他根据党的指示,担任了张发奎的第四军二十五师七十四团参谋长一职,与周恩来一道赶往南昌,参加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失败后,王尔琢又随着朱德上了井冈山。井冈山会师后,两军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4军”,王尔琢被任命为红四军第一任参谋长。

可惜的是,王尔琢从提任参谋长到1928年牺牲,只有短短四个月的时间。

1928年,国民党军再度联合进攻永新,朱德、王尔琢根据中央军委的决定,率领二十八团、二十九团攻克茶陵、酃县,但就在准备回师宁冈的时候,二十八团二营五连和迫击炮受营长袁崇全的胁迫,突然擅自脱离行军队伍,企图叛变。

王尔琢想要将他们“喊”回来,朱德担心他有危险,不同意他去,但王尔琢却说:“我谅他袁崇全不敢向我开枪。”

王尔琢还是高估了袁崇全的良知,等他追上部队,还未开口,袁崇全就朝着他一连打了几枪,正打中其胸部,王尔琢当场牺牲。

女儿花季年龄病逝,发妻改嫁他人

王尔琢牺牲后,袁崇全趁着夜色跑掉了,还带走一个排,后来仅仅不到半个月,红四军在攻克遂川县城时,生擒了这个可耻的叛徒。

二十八团全体官兵召开公审大会,处决了这个败类,为王尔琢报了仇。可即便是处决了凶手,王尔琢也无法复活,朱德挥泪长叹:“我军失去一位能将啊!”

从参加革命到牺牲,王尔琢因繁忙始终没能回家看望妻子一眼,郑凤翠1924年为他生下一个女儿,他也没来得及见到。

其实,如果不是蒋介石突然背叛革命,王尔琢还有机会看望妻女一眼。

在东征北伐取得胜利后,王尔琢欣喜之余也挂念着家乡的妻女,趁着部队在武汉休整,他立即写信,希望妻子能带着女儿来武汉团聚。

可突然的反革命政变打断了这个计划,王尔琢根本来不及向妻子解释就去了上海。

此时,满怀期待的郑凤翠母女俩已经从老家出发,几经辗转才终于赶到武汉。来到王尔琢给她们母女租的房子里,她们却没见到王尔琢的身影,也打听不到王尔琢的半点儿音讯。

就这样,孤苦无依的母女俩在武汉住了半个多月后,带着失望又回到了老家。

然而就在郑凤翠母女走后几天,在上海完成组织任务的王尔琢赶回了武汉,可是空荡荡的房间里,只剩下妻子留下的一封带着哀怨的信。

看到信,王尔琢心如刀割,饱含热泪地给父母写下了一封托孤书:

父母大人膝下敬禀者:凤翠母女此次来汉,未谋一面,深为憾事。儿何尝不想念骨肉团聚,何尝不眷恋家庭亲密……儿已决意以身许国,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凤翠娘家父母双亡,望大人善待儿媳,见凤翠如见儿一般。

这封托孤书虽然只有短短100多字,但饱含王尔琢身为人夫、人父、人子的眷眷深情。谁承想,这竟然成了王尔琢的绝笔。

王尔琢牺牲后,郑凤翠也得知了这个噩耗,顿时悲痛万分。擦干眼泪后,她下决心挑起家中重担,替未能尽孝的丈夫照顾公婆,为公婆养老送终,把女儿养大成人。

可就算是如此简单的愿望,郑凤翠也没能实现。

1945年,已经20岁的女儿王桂芳突然黄山了胆囊炎,郑凤翠跑遍了诊所,也没能将女儿的性命救回来。

此时,王尔琢的父母也已经去世,就只剩下了郑凤翠一人。在孤苦无依中,郑凤翠过继了她的族侄王葵祚为养子,打算就此度过余生。

1949年,王葵祚刚刚中学毕业,郑凤翠就将其送到了部队参军。不幸的是,王葵祚在朝鲜战场上牺牲,郑凤翠又成了孤身一人。

1952年,无依无靠的郑凤翠经人介绍与王尔琢的远房兄弟王尔奎组成了新的家庭,婚后,两人相敬如宾,郑凤翠将王尔奎前妻生的孩子视如己出,精心照料,直到1988年去世。

郑凤翠去世后,家人在收拾她的遗物中发现了60粒杏仁,这年恰好是王尔琢牺牲60周年,人们这才得知,这么多年来,郑凤翠一直用自己的方式祭奠着亡夫。

1 阅读:451

奇葩历史观点

简介:奇葩的历史奇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