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华前往四川任职时,被默许随身佩戴两支手枪,谢秘书揭秘真相

追溯历史五千年 2023-12-16 18:21:16

1953年,中国正处在动荡不安的年代,谁能够坐镇东北,稳定局势显得尤为关键。

毛主席和党中央深思熟虑后,抉择出了这个关键人选——邓华将军。

邓华凭借其丰富的资历和卓越的作战指挥能力,成为了这个重任的合适人选,他接受了党中央的信任和肯定,毅然前往东北。

邓华上将的到来,带来了一系列积极的变革。他将目光紧紧锁定在部队的军事训练上,毫不松懈。   

经过精心的筹划和组织,他申请了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这次演习吸引了党中央众多领导人的关注,周总理、徐向前、邓小平等同志都前来观看。

演习成果令人满意,也为日后的训练提供了宝贵经验。

岁月如梭,邓华将军始终铭记自己的重任,始终保持警醒,不断强化部队的战备工作。

他的辛勤付出和卓越表现,赢得了党中央的赞誉,彭德怀元帅多次称赞道:“邓华同志将沈阳军区的工作搞得很好,红红火火的!”

然而,1959年的庐山会议改变了一切,邓华将军的职务被调整,被调往地方工作,面对这个命令,他顺从组织安排。

但在离开沈阳军区之际,提出了一个特殊的请求,当时是沈阳军区政委的赖传珠听后,直言很难办到!

那么邓华将军究竟提出了什么样的请求呢?赖传珠最后是否答应了呢?

    

邓华是我国的开国上将,他出生于书香门第,受过很好的教育,原本他可以生活的安然自在,但看到国家有难,他便投笔从戎。

在邓华征战的几十年里,他指挥过很多场战争,大部分都取得了胜利。

邓华于1926年参加了地下党,后来跟随部队上井冈山,到了解放战争时期,邓华已经成为了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

但我们都知道,当年解放海南之前,我党也遇到了不小的困难,当时金门战役失败了,让邓华非常有压力。

后来经过研究,邓华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得到毛主席同意后,邓华开始训练士兵,因为当年的战争基本在北方。   

直到现在,都有很多人说北方人是“旱鸭子”,这一点也不错,但海南都还海,因此邓华开始训练战士的水性。

除此之外,邓华为了不让国民党掌握动向,要求兵团、军成立气象站,了解海水的潮汐、气象情况。

邓华经常将一句话挂在嘴边,他说:“太平本是将军造,哪有将军享太平。”    

于是在朝鲜战争爆发后,邓华参加抗美援朝,对于他而言,他已经将战争作为他的使命。

在朝鲜战争中,邓华再次发挥大将风范,曾在关键时刻,凭借自己的经验向彭德怀提出建议,才取得了入朝初战的胜利。

后来很多次,邓华都能非常清楚地看清局势,随后也便得到了彭德怀的夸赞:“邓这个人知识丰富,很有头脑,考虑问题比较周到。”

抗美援朝胜利后,邓华便一直在军队工作,而他本人也适应了军中的生活,他是天生的战士。

然而不幸的是,1959年之后,邓华却分管了农业机械,中央通知邓华转业地方,到四川省任副省长。   

临行前,毛主席嘱咐罗瑞卿总参谋长给邓华捎话:“到四川后不要灰心,经常去下面看看,争取早日改正错误。”

面对这种情况,邓华将军要求带走一些物品,其中包括走两把手枪,然而根据规定:离开部队是不能携带武器的!

当时邓华将军却非常坚持,后来得到批准,至于原因,他身边的谢秘书道出原因。   

原来,这两把手枪并非一般赠品,一支是也门王子赠予的,另一支是苏联国防部赠送的。

如此一来,这便不属于军队中的物品,属于邓华将军的个人物品,于是他便有权携带。

13 阅读:4548

追溯历史五千年

简介:上下历史五千年,全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