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科普联盟再扩员,成员规模近180家

广州交通电台 2024-05-17 14:50:27

为了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5月17日,广州科普联盟2024年工作会议在广东科学中心成功召开,会议总结了联盟近年来的工作成果,并宣布了联盟的新成员加入及一系列科普创新举措。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吴汉荣,联盟理事长、广东科学中心主任卢金贵等出席会议,联盟各成员单位代表参会。

按照联盟章程,大会对新申请加入联盟的科普基地进行了现场表决,经会议表决,同意广东食品安全科普基地、华南师范大学生物标本馆、广东羊城晚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13家单位加入广州科普联盟。截至目前,广州科普联盟成员单位已发展至179家。

会上,联盟秘书处汇报了2023年联盟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并发布了联盟最新宣传片、广州市科普打卡地图和广州科普高质量品牌案例征集活动。据介绍,广州市科普打卡地图同步发布手绘版和线上互动版,借助信息技术提升科普旅游服务,公众不仅可以清晰地了解各科普基地相关信息,还可以一键导航,前往自己感兴趣的科普基地。

广州科普联盟理事长、广东科学中心主任卢金贵表示,在广州市科学技术局的指导和支持下,广州科普联盟坚持“共享、跨界、开放”,紧密团结各成员单位,激发科普共同体的创新力量,推动区域科普资源整合共享,发挥1+12的协同效益,为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吴汉荣指出,科学普及对于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意义重大,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广州一直坚持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聚焦“四个面向”,优化科技供给,强化科普能力,争做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和火车头。广州科普联盟在十数载的探索实践中,更是打造了系列特色品牌科普活动,助推广州科普品牌打造、科普队伍建设和科普对外交流,并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广州科普联盟是在广州市科学技术局的指导下,于2011年5月24日正式成立,经过13年的发展,成员单位从最早的40余家发展壮大到如今的179家,成员单位涵盖天文、地理、生物、环境、交通、航天、医学、农业、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助力广州构建融合科学、文化、旅游和教育于一体的多维协同创新科普体系。一直以来,联盟牢固树立大科普理念,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联合打造了珠江科学大讲堂、讲解大赛、科普五进等多个科普品牌活动,近三年吸引超过2800万人次参与,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和社会效益。

下一步,广州科普联盟将在广州市科学技术局指导下,持续强化平台载体能力,不断加强组织建设,提升服务效能,健全工作机制,构建科普集群协同创新、共建共享模式,打造更具影响力的科普品牌活动,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在推动科普赋能上发挥新作用,在区域共建共享上开辟新空间,在科普创新高质量发展上打造新格局,为推动广州科普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广州交通电台记者谢彩雯,通讯员李早花报道。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