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蝶的AI新物种,企业的掘金洛阳铲

佘宗明 2024-05-17 13:35:04

文 | 佘宗明

在百“模”大战掀起的背景下,中国的AI大模型要在拼算力、比参数、卷Tokens上接着PK接着舞吗?

工信部原部长苗圩给出的思路是:在英伟达芯片几近断供后,中国AI大模型与其跟美国“打篮球赛”,不如“下围棋”。

在其表达情境下,“打篮球”指的就是拼算力,那免不了会被带着“满场乱跑”;“下围棋”则是用好自身优势,通过赋能垂直领域,来加速AI应用落地。

置于产业数字化语境中看,“下围棋”就是要落子在企业级AI的棋盘上,让企业级AI作为数值转型的新工具,在“用AI的方式将企业重做一遍”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如人们所见,这两年,AI大模型迎来了爆发之势。如果说2023年是生成式AI元年,不少“文生文”的大语言模型和“文生图/视频”的多模态模型已融入C端消费侧场景中,那2024年就是企业级AI元年,B端行业应用逐渐成为AI大模型主战场,聚焦B端场景的企业级AI正加速落地。

面向产业、赋能企业,AI大模型才能托起更大的想象空间。IBM大中华区董事长陈旭东就说,企业级AI“在包括HR、财务和供应链流程自动化、IT开发和运维的智能化,以及企业资产管理、数据安全等方方面面均有着大展拳脚的机会。”

对企业来说,谁能在企业管理中率先用上AI、用好AI,谁就能掌握企业竞争力跃升的“金钥匙”——AI作为下一代数字技术底座,对企业的价值绝不只是降本增效,还可以帮其重塑价值链生态:企业可以依托AI进行产品重构、业务重组、服务优化,利用AI实现行业风控、需求分析、资源整合等。

但也得看到,虽然意识到AI是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催化剂,但很多企业拥抱AI的行动跟意识之间仍有不小的“温差”。究其原因,就在于供需错配:很多AI大模型不太懂企业,懂企业的AI大模型又不多。

怎么破题?身为SaaS巨头的金蝶,将解题思路指向了既“搭建鱼塘”又“授人以鱼”。

在5月15日的2024金蝶云苍穹峰会上,金蝶宣布将金蝶云·苍穹平台从可组装企业级PaaS平台重构为新一代企业级AI平台,还发布了超级智能的管理助手Cosmic。

在很多企业正为企业管理如何进化而苦恼之际,金蝶掏出了一套量身打造的解决方案,上面写着“好用”两个字。

01

“各大厂商纷纷发布AI大模型,但很少人关注客户为什么需要大模型,需要怎样的大模型。”在去年8月的2023全球创见者大会上,金蝶中国执行副总裁赵燕锡曾对AI大模型在B端落地难的症结做出过分析。

他提到,调研发现企业对大模型确实有浓厚兴趣,但提及率最高的两个反馈,一是“AI焦虑”,怕不用AI则会落后;二是“AI迷茫”,不知道怎么用到业务里。

与很多企业陷入“AI焦虑”和“AI迷茫”对应的,是许多AI大模型陷入“又强大,又弱鸡”的悖论:一方面,在问答时能开玩笑、抖机灵、写打油诗,另一方面,在行业应用中又没太多实质性用处。

大模型研究者李莉就说,现在很多模型的研究者和应用的制作者,考虑的是如何让别人记住自己,所以效果特别视觉化,“每个视频让人看得血脉贲张,我们纷纷表示太酷炫了,但是静下心来,我们对于技术该怎么用一般都没有答案……如果真正放到经济(垂直领域)中,你会发现根本用不上。”

说白了,在B端场景中,AI大模型最重要的不是炫什么花样,而是提供靠谱的专业知识和行业数据。企业要的不是花里花哨的AI“大玩具”,而是好用的AI工具箱。

▲企业需要的AI大模型,不能只是会“Chat(聊天)”。

跟C端比,B端市场碎片化程度高,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业务板块可能都有不同的需求,很难“一个模具套所有”;容错率更低,大模型出现差池,在高容错的休闲场景中无关紧要,在金融领域却可能造成重大损失。

B端场景需要的,是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智能化数字服务平台。有人就据此总结,企业级AI落地要讲究三个“实”:能实战,要实现AI工程化落地;重实用,要跟企业刚性需求适配;有实效,能帮企业降本增效。

实战、实用、实效,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对行业有深度了解、对B端有深刻洞悉是前提。听到这,在To B领域深耕了30余年的金蝶说:要不……看我的?

02

企业数字化需要好用的AI大模型解决方案。好用的内在要求是精准、高效。

什么是精准高效?

拿人力资源管理场景来说,现实中,很多HR都困在岗位设计、员工招聘、团队建设、业务培训、行政文书、人力审批、日常考勤、绩效考核、谈薪调薪、离职处理等繁琐事务中。

AI要是能融入HR工作的“选、用、育、留、离”各个环节,充当智能JD写手、面试官助手、人事法务助手、劳动合同风险分析师、绩效辅导专家等,必然能为他们减负提效。

就财务场景来看,一直以来,编制报表、制定预算、对账核算等大量工作让很多财务人员疲于应对,大量表格和蜘蛛网式的审批流更是让他们头大。

AI若是能在虚假交易筛查、税务政策解读、共享运营分析、合同风险审查、合同智能提取、合同制度问答等方面帮到他们,自然也能帮他们省很多心。

值得注意的是,B端业务场景多元、业务逻辑复杂,企业需要的往往是多样化解决方案。

这时候,搭建上连用户需求、下接多元大模型的AI PaaS平台很重要:毕竟,让每家企业跟每个模型厂商、开发合作伙伴“一对一”对接,效率太低。

开放平台、靠谱工具箱,才能给企业数智转型足够的支持和好用的体验。

世界500强企业建发集团对此就深有体会。如今,建发集团合同从起草、预审、审批、履约等全生命周期业务、流程、数据,都已实现智能化管理。

这背后就有金蝶新一代企业级AI平台和超级AI管理助手Cosmic的助力。利用该平台共建合同中台管理系统后,利用Cosmic实现多模态智能审核和财务指标查询分析,让其效率大为提升。

这里面,AI管理助手对应的是授人以鱼,企业级AI平台对应的是搭建鱼塘。在授人以鱼和搭建鱼塘中,金蝶下了一盘名叫“AI赋能”的大棋。

它着眼的,是用更懂企业的AI为企业赋能。

03

360创始人周鸿祎曾提出,大模型真正的机会在企业级市场,中国做大模型,最应该抓住产业发展的机会。他认为,“未来企业级市场真正需要的大模型要符合行业化、企业化、垂直化、小型化、专有化等特点。”

在“五有”方面,那些SaaS企业特别是云服务商颇具优势。它们服务企业数字化的经验积累与知识沉淀,跟AI结合后能发挥更大价值。

知名国际数据机构IDC就预测,未来所有的SaaS公司都将全面拥抱AI,软件公司最终会变成智能系统运行商,其中改造现有软件实现智能化升级、重构应用架构和模式是两大重点。

前不久在IDC报告中再获SaaS云服务中国市场第一的金蝶,就摁下了按钮。

去年8月,金蝶云·苍穹GPT就集金蝶30年的财务知识积累、数百万客户的成功实践、百亿级参数支撑为一体,推出了业内首个财务大模型,能为企业财务人员提供多模态附件智能审核、指标查询、财报解读、现金流量指定、财务处理、账户控制策略、收付款匹配、单据生成、财务报告生成知识问答等服务。

数据显示,跟通用大模型比,该垂域大模型无论是响应时间从3秒降至1秒以内,还是提供API鉴权、个人隐私防护等全方位的大模型安全治理能力,都让其实用性倍增。

智能化管理涉及的并非单一场景,搭建能将企业所需的多场景智能化数字化方案“一站式解决”的企业级AI平台,也很重要。

作为权威机构Gartner报告中连续三年摘得中国市场第一、跻身全球市占率前十的高生产力aPaaS平台,金蝶云·苍穹平台已搭建了开放的SaaS生态。

通过自身技术能力与多重资源开放,形成以AI PaaS为枝干、大模型为点状的共生型智能服务生态,让企业可以用嵌入软件、API调用和搭建企业级AI平台等方式,提升自身AI应用能力,也水到渠成。

▲金蝶官宣,金蝶云·苍穹平台从可组装企业级PaaS平台升级为新一代企业级AI平台。

金蝶秉承“平台+人财税+生态”的战略理念,将金蝶云·苍穹平台从低代码应用开发平台变为智能体开发平台,还兼容金蝶自研大模型(财务、HR、开发等)、第三方开源大模型(LLaMA2、MPT等)和合作厂商闭源大模型(百度、腾讯、微软等)等多元大模型。

平台生态叠加云原生、低代码等基础优势,能让企业更简单灵活地实现模型调度、模型训练、插件开发,结合自身业务场景需要,构建丰富的智能应用。

这么一来,那些垂域大模型和AI Agent(智能体)的开发成本降低了,企业因需调用获得因场景制宜的智能化解决方案也更方便了。

04

垂域大模型是“脑”,AI Agent则能为其接上“四肢”——大模型不能只会Chat(聊天),还应解决更多实际问题,这需要依靠AI Agent这类“身体组织”去实现。

金蝶中国副总裁、研发平台部总经理李帆就认为,AI Agent(AI助理)加上LLM(大语言模型)才是真正的智能时代,大模型能力(理解、推理、创作、泛化)跟Agent能力(感知、记忆、思考、行动)结合,才能将AI充分发挥。

这跟AI领域领军人物吴恩达的看法相通。吴恩达认为,AI Agent正通过迭代和对话式工作模式引领工作流程的革新,预言随着未来AI的发展,人类会慢慢适应和智能体协作解决任务的新模式。

正因如此,AI Agent被认为是AI大模型能力最实用的“打开方式”,而今正成为引领生产力组织变革的新一轮风向标。

▲李帆认为,AI Agent+LLM才是真正的智能时代。

人人都需要AI助理。金蝶发布超级智能的AI管理助手——Cosmic,就顺应了这类需求。

当下很多人都有“被AI替代”的焦虑,但AI管理助手是能帮助人的“助手”而非要替代人的“AI替”,定位是帮助人而非替代人,其价值在于让员工可以更高效。

Cosmic作为金蝶面向终端用户提供的统一AI管理助手,就结合了大模型、Multi-Agent以及个性化技术,覆盖了企业和员工的多重需求——

财务想要智能化的预算预测、虚假贸易筛查、财务指标分析、财务报告生成、多模态附件审核、智能记账、掌上经营分析、财税问答等,有;

HR想要干部智选、智能定调薪、JD生成等,有;

运营需要智能销售预测、供应商风险管理、辅助排产、采购比价助手、缺陷检测、库存数量盘点、经营数据的实时洞察预警、BOSS助理等,也有;

程序员需要智能问答、代码生成、辅助编程等,还有……

覆盖了多种业务场景还将AI全线赋能给金蝶各类SaaS产品的Cosmic,如同一根AI魔法棒,“让人人都有一个AI管理助手”也由此变得可及。

海信集团就跟金蝶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共创了AI应用,借助Cosmic的多项能力,打造了员工活水平台及将近20个业务场景,实现员工全旅程和人才供应链全链路的智能化体验,内部招聘比例提升了120%,干部考察过程效率提升了70%。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前两天,OpenAI发布了迄今为止最像“人”的大模型GPT-4o,它跟人的交互更加自然。

而Cosmic的出现,同样在改变企业管理软件的交互方式,让用户与系统的交互界面更友好:从过去的导航、页签、过滤条件,进化成对话式、卡片、多媒体,更个性自然也更精准高效。

去年11月,比尔·盖茨曾撰文写道:五年内每个人都将拥有AI私人助理Agent,并称“它们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金蝶拍了拍比尔·盖茨:这个可以有。

05

著名未来学家凯文·凯利曾预言:“在未来的 100 年里,人工智能将超越任何一种人工力量,将人类引领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

他把AI类比成电力,说:“你不能简单地认为把18世纪的公司通电,它就会成为完全不同的公司。但是如果这家企业在诞生之初就有电力的加持,那么这一家企业和18世纪的其他企业相比,一定有巨大的飞跃。AI也是一样,下一代AI原生企业的商业模式一定是和AI发展前的企业是完全不一样的。”

金蝶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徐少春在峰会上也断言:“从当下到未来十年,一个辉煌的AI红利时代已经到来!”

在AI时代大幕已启的当下,企业若不抓住AI带来的红利,就像约20年前没抓住互联网机遇、约10年前没有移动化转型那样。

IDC就预测,到2027年,中国2/3的企业将利用生成式AI和RAG(检索增强生成技术)的组合,将决策效率提高55%。

在云服务+AI渐次成为企业数智化最优解的趋势下,金蝶正为企业管理向“AI驱动”进化提供强力助推。

有意思的是,自2014年始,身为金蝶创始人的徐少春总会亲手砸掉某些象征性事物:他曾砸掉电脑和服务器,砸掉ERP等旧有IT理念,立起了EBC新理念和云服务,这次的苍穹峰会上,徐少春不砸了,而是在明确“AI优先”的战略中“立”起新一代企业级AI平台和AI管理助手。

企业级AI,好用才是硬道理。金蝶推出AI新物种,就是为了让AI来得更好用。

▲金蝶发布了AI新物种——超级智能的AI管理助手Cosmic。

金蝶的AI新物种,企业的掘金洛阳铲,在企业管理提效就是发展提质的今天,已画上等式。

对企业而言,善用那些好用的企业级AI平台和工具箱,才能更好地抓住这轮AI掀起的新工业革命机遇,踩着“AI+”的风火轮实现自我进化。

眼下,时间的空谷就不断传响:得AI红利的企业得未来。

0 阅读:11

佘宗明

简介:典当文字,贩卖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