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元帅80大寿,邓小平送叶剑英一盆万年青,不让粟裕进门

怪识历史 2024-03-23 18:22:39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7年,北京中南海叶剑英元帅的住所热闹非凡,这一天是他老人家的80大寿,登门拜访,前来祝寿的人可以说是络绎不绝,其中就有后来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和大将粟裕。

在叶剑英元帅的寿宴上,发生了这样一段小插曲:那就是粟裕来迟之后,邓小平竟然不让粟裕参加叶剑英的寿宴。

那么,在这场热闹非凡的寿宴上,究竟发生了哪些趣事?邓小平又为何不让粟裕参加叶剑英的寿宴呢?

在叶剑英寿宴上,邓小平不让粟裕进宴席

1977年,是叶剑英的80大寿,在寿宴上,邓小平做出了一个令人奇怪的举动,那就是不让粟裕参加叶剑英寿宴,这其中究竟有什么缘故呢?

1977年,是叶剑英的80岁生日。这位身经百战,见证了共和国风雨沧桑的元帅,在这一天感慨万千,他决定亲自邀请自己昔日里的战友,在为自己庆祝生日之际,也能够一起叙叙旧,回忆一下昔日里革命的荣光和一去不返的峥嵘岁月。

没过多久,赋闲在家的邓小平就收到了叶剑英的请柬,邓小平在得知叶剑英80岁生日到来的消息后,决定亲自前往拜访。为了向叶剑英表示生日的祝福,邓小平还特地带了一盆万年青,祝愿叶剑英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叶剑英在看到邓小平亲自送上的这盆万年青后,笑得合不拢嘴。虽然这一盆万年青在今天的人们看来,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礼物,但在叶剑英看来,这正是两个人之间革命情谊的见证。

在20世纪70年代,叶剑英和邓小平都经历了人生的低谷期,在邓小平被迫赋闲在家时,叶剑英从始至终是邓小平坚定不移的支持者,每当有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向邓小平发难,叶剑英都及时帮助邓小平解围。

在得知邓小平即将被下调至江西、广东等地时,叶剑英还不遗余力地联系自己熟悉的基层,让他们去照顾邓小平,对于这一份雪中送炭的恩情,邓小平从始至终都铭记于心。

因此,在叶剑英的80大寿之际,邓小平是怀着对革命前辈崇敬的心情,来向叶剑英贺寿。虽然这次80大寿,叶剑英是不容置疑的主角,但是在庆生之际,叶剑英还是对当时并没有恢复工作职务的邓小平表示了关心。

叶剑英深知,人到暮年的自己,对于治理好共和国,带领人民踏上新征程已经有心无力,真正想要让共和国走向繁荣富强,还要看邓小平这些后辈。

正在叶剑英与邓小平两人之间交谈甚欢时,忽然一个人的到来,打破了这次谈话,这个人就是粟裕大将。粟裕大将虽然和叶剑英之间并没有什么过多的交集,但是作为军中的晚辈,粟裕还是前来向叶剑英贺寿。更何况,有小平同志这个老上级在,粟裕也不敢不来。

不过,由于粟裕忙着处理军务,加上晚年的他患有严重的美尼尔综合征,所以他来这次生日宴会的时间相比别人要迟了一些,见粟裕进了门,邓小平用开玩笑的语气说道:“你来迟了,就不要参加生日宴了,我们这里可没有位置了!”

粟裕也用着幽默的语气回应道:“没关系,我可是瘦得很,能坐下的!”

叶剑英看了看粟裕,关心地说道:“你最近确实瘦了,身体还好吗?”

“这句话我应该问老首长才是,今天是您生日,我们大家都希望您能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啊!”

无论是粟裕,还是邓小平、叶剑英,他们都为共和国的事业付出了自己毕生的心血,消耗了自己的精力。

1977年的生日宴会,对于他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难得的闲暇时光,也是他们在历史上革命友谊的见证。

毛主席说:叶剑英是值得大家尊重的人

1977年,是叶剑英的80大寿,前来为叶剑英祝寿的人络绎不绝,甚至邓小平、粟裕两人都在为叶剑英的贺寿之列,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叶剑英在党和人民中如此受到欢迎呢?

叶剑英之所以备受世人的尊重,一方面是他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另一方面也和毛主席对叶剑英崇高的评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毛主席曾这样评价过叶剑英:诸葛平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主席能够把叶剑英元帅和历史上的诸葛亮、吕端相比,足见叶剑英在主席心中地位之重。

倘若我们能够了解叶剑英的人物生平,或就能够明白叶剑英受毛主席如此器重,以及受后人如此爱戴的真正原因。

叶剑英虽然并不是历史上的第一批我党党员,在资历上不如彭德怀、刘伯承等人,但是叶剑英投身革命的时间要远比大多数人要长,甚至可以和朱德相媲美。早年的叶剑英,曾经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运动。

在陈炯明爆发叛乱期间,叶剑英曾经担任孙中山的护卫,帮助孙中山先生杀出重围,脱离险境,这让叶剑英深受孙中山的器重。

孙中山对叶剑英的赏识,让叶剑英成为了国民党中的元老级人物。

不过,叶剑英从来没有仰仗着自己早早加入革命的身份和地位来倚老卖老,很早加入国民党的叶剑英,其实早就意识到了国民党内部权力失衡、贪污腐败的种种弊病,他为此也一度感到过迷茫,不知救国救民的前路。

直到叶剑英遇到了当时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之后,叶剑英在他的身上看到了共和国的未来。叶剑英意识到,依靠人民群众力量的共产党,才是未来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在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叶剑英就毅然选择与蒋介石、汪精卫决裂,率领部队参加八一南昌起义。

八一南昌起义爆发的消息传出后,蒋介石对叶剑英率领部队加入起义的消息十分吃惊,蒋介石接连说:“叶剑英师长是不会背叛我们的。”直到蒋介石身边的秘书多次告诉蒋介石,叶剑英加入我党的消息属实后,蒋介石才失望地说道:“好,我知道了,你下去吧。”

对于利欲熏心的蒋介石来说,他永远也不会明白为什么叶剑英会舍弃掉自己在国民党多年来累计下的声望和高官厚禄,加入到当时仅仅有小米加步枪的我党革命队伍,或许,也仅仅只凭借这一点,叶剑英就足以受到我党革命后辈们的尊敬。

然而,率领部队,作为“原始股”加入我党的革命队伍,还并不是叶剑英的最大贡献。叶剑英在我党革命历史上的两次重大贡献,一次是张国焘导致的“北上南下之争”,一次是影响抗日救亡的西安事变。

1935年6月,中央红军抵达川陕革命根据地后,本想要得到红四方面军的援助。然而,兵强马壮的张国焘,在这个关键时刻搞起了拥兵自重的把戏,他屡次向中央索要权力,为了自己大权独揽,甚至不惜对毛主席、周恩来等人试图要痛下杀手。

幸好叶剑英提前得知了张国焘的异动,并将这些消息汇报给毛主席等人,主席和周恩来才因此得以脱离险境。

正是因为叶剑英的这次“救命之恩”,毛主席在晚年才屡次对身边的同志们说道:“你们一定要学会尊敬叶剑英元帅,当年如果不是他,我们今天恐怕连活着坐在这里,都是一个问题。”

叶剑英在历史上第二次扭转共和国的命运,是在1936年12月的西安事变。在这一年,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软禁蒋介石,试图逼蒋抗日。

然而,在南京的何应钦为了夺取权力,组建“讨逆军”随时准备北上,倘若西安事变不能和平处理,那么中国恐怕在当时要陷入到更大的战乱之中,给虎视眈眈的日本更多可乘之机。

得知西安事变严重性的周恩来,立即决定前去同蒋介石开展谈判,陪伴周恩来同蒋介石进行谈判的人,一个是博古,另一个人就是叶剑英,这三人中周恩来和叶剑英是有过黄埔军校任职履历的人,正是两人的不懈努力,让这次谈判取得了成功,让国内的各个力量能够同仇敌忾,推动抗日战争走向胜利。

晚年叶剑英,为共和国奉献一生

革命战争年代的叶剑英元帅,曾两次改变了共和国的命运。即便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人到暮年的他,依然多次力挽狂澜,扭转了共和国的历史命运走向。

在新中国成立后,年事已高的叶剑英不再直接负责军队的指挥工作,而是将自己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国防科技发展的建设事业上。在叶剑英不遗余力的支持下,共和国先后攻克了导弹、原子弹和人造卫星等关键技术,让人民军队在20世纪70年代步入现代化国家军队的行列。

但是,共和国成立之后的历史并非一帆风顺。在毛主席去世之后,一群别有用心之人想要做出危害人民的事,得知情况的叶剑英与华国锋携起手来,力挽狂澜,将这些危害人民利益多年的罪犯绳之以法,让他们得到了应有的审判。共和国的历史走向,因此得到逆转。

在自己的晚年,叶剑英坚决支持邓小平的复出,让这位曾经身经百战的共和国人才,重新站在了历史时代的最前列。

这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踏上快速发展的新征程,自己也在共和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邓小平曾不只一次感慨:“自己的这些功劳,有很大一部分都要归功于叶剑英。”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了废除干部终身责任制的改革,把机会留给年轻人。叶剑英决定以身作则,率先辞去了自己多年来肩负的职务,为这次改革起到了重要的表率作用。

晚年的他,虽然赋闲在家,却依然关心着国家大事,面对越南在89-90年代不断进行挑衅的消息,他多次告诫共和国的后辈们,一定要关注国家军事的发展,在涉及到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事情,就没有绝对商量的余地。

纵观叶剑英的一生,他为共和国的发展和人民的利益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虽然斯人已逝,但他的功绩和精神当永存后世的心间!

4 阅读:541
评论列表
  • 2024-04-05 15:00

    德高望重,大将楷模

怪识历史

简介:看遍千古百科,分享天下历史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