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文史|陈新代——漫谈吴城会馆砖

冯晓晖 2024-01-30 23:44:02

作者:陈新代

“九江文史”发布研究九江的文史类文章。本系列在“浔阳叙话”公众号上首发,再由编者“冯晓晖”公众号转发,并在国内主流自媒体网站(今日头条、百度、搜狐、新浪、网易、微博、豆瓣等)上同步转载。欢迎原创作者投稿,联系方式见自动回复。

永修吴城是修江和赣江流入鄱阳湖的交汇处,水运兴旺时,全国各地有48处在此设立了会馆。会馆是同乡在此食宿中转、聚会交流、货物储存、资金帮扶的场所,通过这些凝聚活动,团结同乡维护整体利益,促进了社会文化的交流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随着岁月的流逝,公路铁路的兴起,吴城的水运逐渐走向衰落。加上抗日战争时期日冦的轰炸兵燹,吴城的会馆大部被毁坏,现仅存几处会馆残址。其中保存较好的有吉安会馆、武宁会馆等。由于建馆时,很多会馆定制了含名称的铭文砖,所以虽然建筑毁掉了,但这些会馆砖却时而散见于居民的院墙上、菜园的围垣上、乱石堆里,经几度仔细捜寻,发现有十余种各地的会馆铭文砖。将它们用宣纸拓下集中起来给予解读,或能从一个侧面再现当年吴城码头的繁华。

这些会馆的称谓,除多数直称会馆外,还有称公所或公宇的。如麻城公所,麻城处在江西相邻的湖北省东北部,麻城出产的芝麻糖为许多人所熟悉,这是一座县级会馆。又如山西公所,这是座省级会馆,往前推几百年,中国最富的地方不是现在沿海那些省市,而是这个山西,龚自珍当年便称之为“海内最富”,曾一度执全国金融业牛耳。靠的便是这些“走西口”的晋商们。他们不惧远隔千里,在吴城建起了山西会馆,据老人们说,山西会馆里供奉着关公的神位,因为关公是山西解州人,晋商以关公的“信义”为标榜,使之货通天下、汇通天下。

江西会馆,既不称会馆,也不称公所或公宇,而叫“万寿宫”。万寿宫是祭祀东晋人许逊的宫庙,许逊学过道也做过官,他清正廉洁,治病救人,为民除害,后辞官定居南昌西山。传说在宁康二年(374年)举家拔宅飞升,宋代被封为“神功妙济真君”,世称许真君。在他的故居南昌西山建立了万寿宫,受到江西人的顶礼膜拜。此后,江西人外出行商,建会馆则多称万寿宫,也必供奉许真君。如湖南凤凰古城的万寿宫、云南会泽的万寿宫,都是江西人修建的会馆。国外华侨集中地如菲律宾碧瑶市的万寿宫、新加坡的万寿宫,也都是江西人修建的会馆。这是赣文化向外传播的方式之一。

吴城会馆中还有“两地一馆”和“一馆两名”的现象。两地一馆就是相邻地区合建一个会馆。如“全楚会馆”,西周时鬻熊立楚国于荆山一带,建都在今湖北秭归,五代时马殷在今湖南称楚王,建都在长沙,后统称湖南湖北曰楚,这个全楚会馆就是由湖南湖北两省商人合建的会馆。“一馆两名”是江西的奉新会馆,既称奉新公宇又称新吴公宇。奉新是五代南唐以后的名称,而新吴则是南唐以前的名称,故前人亦有以此来代称奉新,形成了一馆两名的现象,制砖时两种铭文都用上。

以县治所在地来称呼会馆的,如“筠阳会馆”,筠阳是江西高安县治所在地,会馆不以高安而以筠阳(镇)相称;以简称来称会馆的,如“浙宁”,是浙江宁波会馆。宁波会馆曾有高矗的石柱,雕刻精致的门窗,后改成学校,现已不复存在;以别称来称会馆的,如“粤东”,粤东是广东省的别称,因广东、广西地区古为百粤地,故分别称粤东粤西,合称“两粤”。广东商人到吴城来,大多是由古中原通两粤的南北官道而来。

待破解的会馆砖:“南安”会馆。因未访到老一辈的知情人,又缺乏相关资料,此会馆不知是江西省府一级的会馆还是福建省县一级的会馆。江西在明、清时期,赣南设立了南安府,府治为大庾,民国后取消,“南安板鸭”曾闻名全国。而福建泉州的西部自隋朝便设立有南安县直到如今,福建南安是郑成功的故里。到吴城来设会馆的究竟是哪一处南安还有待考证。

这些会馆铭文砖,体现了别处少有的特色会馆文化,反映了吴城过去的辉煌。在发展经济、搞大旅游、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对此努力加以发掘,充分给予利用,不是有可为的一件事吗?

陈新代(作者像)

【读后记】本篇原载于浔阳区政协刊发的文史资料参考丛书《浔阳城垣》。作为江西四大名镇之一的吴城镇,它的故事太多了。既然吴城兴盛时,全国各地有48处在此设立了会馆,到底是哪48家?证据呢?陈老师这一篇从会馆砖来讲述,是一种严谨的文史研究态度。

浔阳叙话:展示九江文化,讲述浔城故事,品鉴风俗滋味,漫记百态众生。

0 阅读:6

冯晓晖

简介:旅行、摄影、码字,多个职业,多种角色,多一种维度的生活。